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俗旅游开发论文

民俗旅游开发论文

=
西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赏析
选课学生:XX
学号:xxxxxxxxxx
任课教师:xxxx
2012年5月18日摘要:
藏族是西藏的主要少数民族,藏族的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厚重的文化内蕴和特有的高原风采深受世人的瞩目和关注。

西藏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功。

本论文将介绍西藏民俗文化开发的现状,还就西藏的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做了一些讨论和相关意见,分析西藏旅游商品发展滞后的原因,借鉴国外旅游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以市场营销观念构建旅游发展一体化体系。

希望西藏的民俗文化在开发中更新开发理念,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坏境效益,保护好西藏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及推动西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购物向来是西藏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西藏的旅游商品发展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
问题。

关键字:西藏藏族民俗文化旅游开
发现状可持续发展
一.文献综述
民俗是生活于某一特定地域的民族或
人们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
的习俗惯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
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是人类的活动方式。

显然,民俗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民俗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几大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方式及相关的习俗礼仪;社会民俗包含家族村社、婚丧嫁娶及人生礼仪等相关内容;精神民俗则以信仰、节日、民间文学和游艺为其代表。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西藏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目前,西藏业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拉萨、藏西、藏西南、藏南四个旅游区,
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日喀则、山南相结合,辐射那曲、阿里、林芝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可供旅游者为观光游览的参观点已达60多余处。

拉萨的大昭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和林芝地区巴松错湖共5个旅游区也已经被评委西藏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单位。

在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旅游组织的帮助下,
西藏旅游部门立足当地实际,突出
西藏旅游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不断开发新的旅游项目。

除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生态旅游外,登山、滑雪、探险、汽车、自行车、徒步、骑马、划船、狩猎、钓鱼、热气球、
日光浴、温泉浴等特种旅游项目
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包
括宗教、历史、考古、文化、艺
术、医药、民族、藏学、气象、
地质、水利、地理、贸易、建筑、
高原疾病、高原生物等研究领域
的可靠旅游业接连不断,商务旅
游、度假旅游也已经出现良好势
头。

三.西藏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般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需
要四个条件:进入条件、接待能
力、景区景点建设、执业队伍。

西藏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㈠ 游发展环境严重滞后
从旅游发展软环境上讲,首先西藏区域开放面太窄。

时至今日西藏开放面仅占全区县市对外开放的16%。

同时,外国游客办理《旅藏确认函》后,按照旅游线路安排,需途经非开放地区或在非开放地区参观景点时,还须前往自治区外办、西藏军区、公安办理3个审批手续。

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时间的机会成本,带来了出游的不便,也束缚了本地旅游产业的手脚。

㈡ 基础设施匮乏
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将带来对西藏旅游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设施和旅游景区系统需求的大幅度增加。

尤其在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旅行社、旅游车辆、餐馆饭店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需求增长。

而目前,西藏的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水平都不能适应这种突发的市场变化,旅游配套设施的供给不能满足铁路通车后大量布达拉宫 罗布林卡
涌入的游客的需求;相关服务行业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没有能力消化迅速增长的客流。

㈢旅游专业人才短缺
游客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对西藏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西藏现行旅游管理和经营机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过低,总体素质
不高,并且缺乏精通业务的管理和经营人员,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进藏旅游人数的迅速增加,西藏的导游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的需要。

另一方面,从经营机制看,由于旅行社内部管理松散,人员变动较为频繁,追求短期效益动机强烈,企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不愿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市场的开拓。

而是开展低层次价格竞争,结果造成了旅游服务质量不够稳定,经营风险
集聚。

以上短期经营
行为严重影响旅行
社的信誉和进一步
的发展,而由此形成
的恶性削价竞争则
是导致当前旅游市
场混乱诸多问题的
根源。

四.西藏民俗旅游开发对策
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㈠持科学发展观,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对旅游区功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选择等进行科学论证,并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最大限度有效利用、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区域内宝贵的旅游资源。

同时注重景区景点开发的互补性和客源的有效分流。

㈡除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由于西藏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要使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形成较强的产业体系,政府部门对市场的宏观预测和有效监控必不可少。

发展旅游业,政府主导是关键,市场运作是基础,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发展体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另外,在整个西藏旅游行业中需要打破行业、地区的限制,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互补和
产业及地区间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减少入藏手续的办理,提高入藏效率。

㈢全旅游产业政策,规范投资行为
旅游产业政策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旅游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全行业出发,制定的政策法规或条例,是旅游行业管理的基本形式。

政府制定旅游产业政策时,要注意全面、具体和科学,将投资管理也合理纳入旅游产业政策中,使政府管理部门能够对市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要运用政策法律手段指导旅游业市场化发展,依法对旅游市场进行监督和治理,巩固旅游市场成果,使一切旅游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同时还要加强市县之间旅游项目建设的协调,合理引导,避免重复建设,防止各地之间出现争抢客源、投资效益不佳的局面。

㈣多方筹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政府必
须加强财政支持力
度,加大对基础设施
的投入。

这个方面也
可以多争取国家的
政策倾斜和其他省
市的援助。

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加大开放
力度,广泛吸纳民间
资本,本着“谁投资,
谁收益”的原则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

㈤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为适应青藏铁路开通后的旅游业发展需要,国家旅游局应该加大旅游援藏工作力度,在每年“导游援藏”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青藏培养旅游人才。

如组织西藏旅游管理人才培训班、旅游送教、上门服务、广泛吸引全国各地业余导游人才入藏、在内地高等院校开设“西藏班”,为西藏培养旅游人才。


时,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服务质量考核。

对于旅行社行业,要通过制度安排,合理配置旅行社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尽快建立起清晰的产权关系。

鼓励外资、私营企业投资、并购旅行社,以资本运营、管理模式输出和品牌扩张等方式,向集团化和网络化发展。

同时鼓励中小型旅行社以联合体方式,整合资源,集中营销,争取航空、饭店、及景点方面提供的最大优惠,以达到避免价格竞争,控制价格的目的。

四.结论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西藏旅游业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仍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性障碍,和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的发展瓶颈:资金短缺和人才不足。

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信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西藏旅游业这块持续发酵的蛋糕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把握时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开发思路,将促进西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8
② [英]亚德里恩·布尔(Adrian bull)旅游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85
③王浒.《磨练中,西藏旅游经历成长》〔N〕,中国旅游报,2006-7-26
④蔡贻模,魏小安,叶军.我国旅游商品发展调研报告[J].旅游学刊,1991,6(2):18-22
⑤西藏自治区统计局.2005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3-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