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1.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

物联网概念的出现说明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意识的形式与内容都是客观的 C.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 D.意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2.2004年至2009年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发展实际,连续出台6个“三农”一号文件,主题如下:时间主题 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发展现代农业 2008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上述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的确定,体现的辩证唯物论观点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 C.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D.任何社会意识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3.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再次登台,其表演再一次受到观众热捧。

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

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 C.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 4.中国古代著名的诗词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人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进而如痴如醉。

这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会把人引入迷途 C.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应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5.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画家,他画里的题词,具有很强哲学韵味。

他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完全是一个主观虚构过程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回答13-14题。

6.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7.下列对于“一切皆流,无物常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时光。

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

回答15-19题。

8.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9.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觉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这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应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C.应大胆地突破一切经验和约束 D.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10.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

这体现了()。

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2009年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

①谬误总是和真理相伴随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福州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在经济建设获得长足的发展。

提出回答20-21题。

1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福州市之所以要长期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主要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13. 福州市之所以提倡发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是因为(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 D.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重大指导作用过去的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仍然记忆犹新。

一方面,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风采;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现“太空行走”。

另一方面,也发生了“雪灾”、“地震”等重大灾害,损失惨重。

回答22-25题。

14.奥运会开幕式时间和“神舟七号”发射时间的确定过程中,气象部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奥运期间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预报能准确掌握“老天爷”的脾气,其精细化程度甚至可以为某一个奥运场馆提供实时气象预报。

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C.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D.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征 15.在重大灾害面前,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空前团结,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抗灾的胜利。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天灾不由人”说明()。

A.是否发生天灾是由天决定的,天的意志决定一切 B.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任何违背天的意志的行为必将遭到失败 16.“抗灾不由天”,从哲学上说明()。

A.抗灾不能听从天神的安排,只能顺其自然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C.人的意志决定一切,可以超越自然 D.人定胜天,没有人办不了的事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回答26-27题。

17.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

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都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8.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

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9.“钓鱼式执法”就是当事人本身没有任何违法或犯罪意图,而执法部门采取行动勾引当事人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漫画“钓鱼式执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科学发展观出发 C.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D.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20.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首诗说明: A.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1.《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22.某魔术大师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

我不停地思考创新,就是为了让我的魔术表演更吸引观众。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3.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的一厢情愿为“善待自然”的两全其美,他们把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

“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认识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实践 C 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 2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25.2009年10月,中国首台千万亿次(即10的15次方)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制成功。

超级计算机性能的发展遵循千倍定律,即每隔10年性能就会提高1000倍,而实际上发展的速度可能更快。

这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6.材料一:4月1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抵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考察灾情,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他指出,当前,抗震救灾第一位的工作是救人。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努力,坚持下去,决不放弃(1)从意识的作用分析,说明不言放弃对抗震救灾的意义。

(12分)53. 10月份,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

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新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

��26.(1)(1)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在抗震救灾中最重要的是救人做为第一位的。

(4分)②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只有树立信心,不言放弃,才能更好地保护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4分)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在灾难面前要保持坚定的信念,才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

(4分) 53.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能源紧缺,而大量水能资源尚未开发,据此,把优先发展水电作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根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