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外饰用聚丙烯材料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于汽车注塑零件的聚丙烯材料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轿车注塑零件所使用的聚丙烯材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标准参见以下标准的最新版本。
GB 1033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实验方法
GB 9342 塑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1040.1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 1040.2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份:模塑和挤塑塑料的实验条件
GB/T 1634.1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GB/T 1634.2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GB/T 1843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3682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GB/T 9341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QC/T 797 汽车塑料件、橡胶件和热塑性弹性体件的材料标识和标记
SAE J2412 汽车内饰件加速老化实验:可控辐照度氙弧灯
SAE J2527 汽车外饰材料加速老化实验标准:可控辐照度氙弧灯
ISO 6452 橡胶、塑料或织物-汽车内饰材料雾化特性测定方法
SY-HB-14 长安汽车禁限用物质的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
VS-01.00-T-14012-A1-2014 内饰零部件材料VOC试验规范
3.分类
本规范涉及的材料类型及标识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材料分类及标识
4.技术要求
材料性能指标应满足附表要求。
材料的典型应用参见附表。
5.试验方法
5.1 一般试验条件
所有的试样注塑完成后应放置至少48h后才能进行测试,而且测试前应在GB/T 2918所规定的标准环境((23±2)℃和(50±5)%的相对湿度)下放置24小时以上,并在该环境下进行测试,另有指定测试条件的除外。
5.2 试验方法
5.2.1 密度
按GB 1033,方法A进行实验。
5.2.2 熔体流动速率
按GB/T 3682进行实验,实验温度230℃,负荷2.16Kg。
5.2.3 拉伸强度
按GB/T 1040.1和GB/T 1040.2进行实验,1A型注塑样条,实验速度50mm/min。
5.2.4 弯曲模量
按GB/T 9341进行实验,样条尺寸80×10×(4.0±0.2)mm,实验速度2mm/min,支撑跨度64mm。
5.2.5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
按GB/T 1843进行实验,样条尺寸80×10×(4.0±0.2)mm,A型缺口,缺口采用机械加工完成。
低温下的冲击实验在低温箱中进行,如果条件不允许,应该在拿出低温箱5秒内完成测试。
每次测试至少测试10个样条。
5.2.6 热变形温度
按GB/T 1634.1和GB/T 1634.2进行实验,平放实验,样条尺寸80×10×(4.0±0.2)mm,弯曲应力0.45MPa,所有试样不进行退火处理。
5.2.7 洛氏硬度
按GB 9342进行实验。
5.2.8 氙灯加速老化
应用于内饰的材料按SAE J2412进行实验,除非产品技术要求有特别规定,否则要求累积辐照量1240KJ/m2。
应用于外饰的材料按SAE J2527进行实验,除非产品技术要求有特别规定,否则要求累积辐照量2500KJ/m2。
用于实验的样品应能真实反映最终产品的耐光照性能。
5.2.9 耐刮擦性
按《汽车塑料内饰件耐刮擦实验方法(划格法)》进行实验。
除非产品技术要求有特别规定,否则采用尖端直径直径:(1±0.01)mm的刮擦柱,负荷(10±0.1)N。
5.2.10 雾化特性
按ISO 6452,采用重量法进行实验。
5.2.11 VOC性能
按《VS-01.00-T-14012-A1-2014内饰零部件材料VOC试验规范》进行试验
5.2.12 气味性能
按《长安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气味特性评价实验规范》进行试验
5.2.13 禁限用物质
按SY-HB-14《长安汽车禁限用物质的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中要求进行试验
5.2.14 多环芳烃
按照按照ZEK 01.4-08进行抽检和测试,抽检物质包括如下18项:
6.技术规范的变更
材料技术参数的变更如超出技术规范设定的参数范围,需遵循设计规范变更、零部件图纸变更、零部件变更的顺序执行变更。
7.技术规范附图中的表示方法
在技术图纸中应标明:除图纸中标注的专用技术规范外,其余要求应符合MTS-F01-01-001-A3-2014《汽车内外饰用聚丙烯材料技术规范》中类型X的规定。
附表性能指标及典型应用
Page 1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