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旋转变压器

第七章旋转变压器


7.2.1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sq 将在其中感应电动势
E sqs 4.44 fN 2 k W2 sq cos 4.44 fN 2 k W2 s cos2 4.44 fN 2 k W2 Fs cos2 2f ( N 2 k W2 ) 2 I s cos2 I s x m cos2
结构示意图
绕组原理图
图7-1旋转变压器定、转子绕组结构示意图 S1-S2定子励磁绕组,S3-S4定子交轴绕组, R1-R2转子余弦输出绕组,R3-R4转子正弦输出绕组。
7.2 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7.2.1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7.2.2输出特性的补偿
7.2.3旋转变压器的应用
7.2 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不存在交轴磁通,也就消除了由
交轴磁通引起的输出特性的畸变。 图7-5副边补偿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7.2.2输出特性的补偿
要达到完全补偿,正、余弦输出绕组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相位 应与空载时一样,即
Es K uU f sin Ec K uU f cos
Es K uU f sin Is Zs ZL Zs ZL Ec K uU f cos Ic Zc Z Zc Z
交轴误差 q
3 ~ 16
线性误差
l
线性旋转变压器在工作转角范围内,不同 转角时,与最大输出电压同相的输出电压 的基波分量与理论值之差,对最大理论输 出电压之比。 旋变发送机、旋变差动发送机、旋变变压 器在不同转角位置下,两个输出绕组的电 e 压比所对应的正切或余切角度与实际转角 之差。 转子处于电气零位时的输出电压(由与励磁 电压频率相同,但相位相差90°的基波分 量和励磁频率奇数倍的谐波分量组成)。 在规定励磁条件下,输出电压基波分量与 输入电压基波分量之间的相位差。
U f Ef K u Ef cos Ef (1 K u cos )
因输出绕组的电压为
U L Es K u Ef sin
K u Ef sin K u sin UL U f Ef (1 K u cos ) 1 K u cos
所以旋转变压器输出绕组的电压为
7.2.1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励磁磁通在励磁绕组S1-S2、正弦绕组R3-R4和余弦R1-R2中感应电势分别为
E f 4.44 fN 1 k W1 m
E c 4.44 fN 2 k W2 m cos Es 4.44 fN 2 k W2 m cos(90 ) 4.44 fN 2 k W2 m sin
7.4.1旋转变压器的误差分析
7.4.2旋转变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7.4 旋转变压器的误差分析及主要技术指标
7.4.1旋转变压器的误差分析
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当绕组中流过电流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它所产生的磁场在 空间为非正弦分布,所以在绕组中要感应谐波电动势。 (2)因定、转子铁心的齿槽影响,要在绕组中产生齿谐波电动势。 (3)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影响造成定、转子偏心,引起电机中气隙不均 匀,造成两套绕组的不对称。 (4)实际使用中由于未能达到完全补偿的条件,使电机中存在交轴磁
S3
7.2.2输出特性的补偿
2.一次侧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定子交轴绕组
S3 S 4
对交轴
磁通来说是一个阻尼线圈。 因为交轴磁通在绕组 S3 S4 中要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楞 次定律,该电流所产生的磁
通是反对交轴磁通变化的,
因而对交轴磁通起去磁作用, 从而达到补偿的目的。
图7-6 一次侧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UL
K u sin Uf 1 K u cos
7.3 线性旋转变压器
可绘制出输出电压 U L与转子转角 的关系曲线
7-11 线性旋转变压器输出特性曲线
由上图可见,在转角很小时,即在 60范围内其输出电压可以 看成是随转角的线性函数
7.4 旋转变压器的误差分析及主要技术指标
jI x cos2 将E sqs s m
I Z 代入 E E U I Z 和 U Ls s L s sqs Ls s s
E s 得:I s Z L Z s jxm cos2
Es KuU f sin
U Ls K uU f sin K uU f sin Z x x 1 s j m cos2 1 j m cos2 ZL ZL ZL
图7-4输出特性的畸变
xm cos2 项, ZL
可以看出,负载时由于交轴磁场的存在,在输出电压中多出 j
使旋转变压器的输出特性不再是转角的正弦函数,而是发生了畸变。并且负
载阻抗越小,畸变愈严重。
7.2.2输出特性的补偿
1. 二次侧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当正余弦旋转变压器一个 输出绕组工作,另一个输出 绕组作补偿时,称为二次测 补偿。 若 Bs和 Bc 所产生的交轴分量 互相抵消时,则旋转变压器中就
正余弦旋转变压器输出绕组的电压与转子转角呈正弦和余弦函数关系。
7.2.1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空载运行
输出绕组R1-R2和R3-R4以及定子交轴 绕组S3-S4开路,在励磁绕组S1-S2施
加交流励磁电压此时气隙中将产生一
个脉振磁场 Bf ,该脉振磁场的轴线 在定子励磁绕组S1-S2的轴线上, 设S1-S2轴线与R1-R2轴线的夹角为 , 图7-2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场,造成输出电压的误差。
7.4.2旋转变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7-1 旋转变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名 称
额定电压 UN 额定频率f
含 义
励磁绕组应加的电压值
范 围
20V、26V、 36V等
备 注
励磁电压的频率
50Hz、400Hz
工频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 性能会差一些;400Hz性能 好,但成本高,选择时注意 性价比。
在数控机床及高精度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中得以应用;另一类是随动系统 中角度传输用旋转变压器,这与控制式自整角机的作用相同,也可以分为
旋变发送机、旋变差动发送机和旋变变压器等,只是利用旋转变压器组成
的位置随动系统,其角度传送精度更高,因此多用于高精度随动系统中。
7.1.2旋转变压器的结构特点
旋转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与隐极转子的控制式自整角机相似。
xm 2f ( N 2 k W2 ) 2 为绕组电抗, 为磁路的磁导。
由此得出正弦输出回路的电压平衡方程式为
E U I Z E s sqs Ls s s
I Z 为正弦输出绕组负载时的输出电压,Z s 正弦绕组的阻抗 式中 U Ls s L
7.2.1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7.1.1旋转变压器的分类
按有无电刷与滑环之间的滑动接触分,可分为有刷和无刷两种;按电 机的极数多少分,可分为两极式和多极式;按输出电压与转子转角间的函 数关系,又可分为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线性旋转变压器和比例式旋转变压 器等。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旋转变压器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解算用
旋转变压器,如利用正余弦旋转变压器进行坐标变换、角度检测等,这已
7.2.2输出特性的补偿
3.一、二次侧同时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采用一、二次测同时 补偿,副边接不变的阻抗, 负载变动时副边未补偿的 部分由原边补偿,从而达 到 全 补 偿 的 目 的 。
图7-7 一、二次侧同时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7.2.3旋转变压器的应用
1.用一对旋转变压器测量差角
旋变发送机转子绕组加交 流励磁电压,旋变发送机 和旋变变压器的定子绕组
在一定的励磁电压下,开路 输入阻抗越大,励磁电流越 小,所需电源容量也越小。 应与负载阻抗匹配,负载阻 抗应为短路输出阻抗的数百 倍,越高越好。 应根据所要求的输出电压选 择变压比。
开路输 入阻抗Z
ci
200~10000Ω , 输出端开路时,励磁端的阻抗 共9种 数十至数百欧 输入端短路时,输出端的电抗。 姆 在规定励磁条件下,最大空载 输出电压的基波分量与励磁电 0.15~2共7种 压的基波分量之比。
完全补偿应满足
K uU f cosθ K uU f sin θ K sin θ K cosθ Zc Z Zs ZL
所以应使
Zc Z Zs Z L
Z c Zs
当负载阻抗
Z ZL
也应跟着作相应的变化,这在实际 Z
要达到完全补偿必须保证在任何条件下两输出绕组的负载阻抗总是相等, 变化时,补偿阻抗 ZL 使用中存在一定难度,这是二次侧补偿存在的缺点。
输出电动势与转子转角有严格的正、余弦关系。
7.2.1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负载运行
正弦输出绕组R3-R4带上负载
以后,其输出电压不再是转角的 正余弦函数,这种输出特性偏离 正余弦规律的现象称为输出特性 的畸变。
图7-3正弦绕组接负载 Z L Bsd Bs sin 作用与空载相同 I s Bs Bsq Bs cos 在正弦绕组中感应电势
相互联接。在旋变变压器
两端 的转子绕组 R 3 R4
输出一个与两转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差角
1 2 的正弦函数成
正比的电动势,当差角较
小时,该输出电动势近似 正比于差角。因此,一对 旋转变压器可以用来测量 差角。 图7-8 用一对旋转变压器测量差角的原理图
7.2.3旋转变压器的应用
2.用旋转变压器检测转子位置
N1k W1 为定子绕组的有效匝数;
N 2 k W2 为转子绕组的有效匝数。
Es K u Ef sin Ec K u Ef cos
Es K uU f sin Ec K uU f co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