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装饰浅谈
中 国陶 瓷 工业 21 0 0年 1 2月 第 1 7卷 第 6期
CHI RAMf l NA CE C NDU STRY
De . 01 o . 7 No 6 c 2 0 V 11 , .
文 章 编号 :06 2 7 (0 00 — 0 0 0 10 — 84 2 1 )6 0 6— 2
湿度不同 , 使图案在坯体上粘附欠 牢固 , 因而在烧成后的使用
文字 , 文字书体有篆 、 、 、 , 隶 楷 草 清代中期以后发 展为书画并 刻, 壶身一面镌刻壶铭 , 另一面刻画绘 画 , 将造型 、 诗文 、 绘画 、
书法、 金石汇于一体 , 形成紫砂壶装饰 的独特风 格 , 紫砂壶 使 满含儒雅温馨的文化气息。
() 4 泥绘装饰 , 是在明代沈君用所创浮雕装饰工艺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 , 就是在泥等其他色 泥调 制的泥浆 , 堆画花鸟 或山水纹样 , 堆画 的泥料有 一定的厚 度 , 犹如 薄浮雕 , 艺术效
凹肩线 , 是壶 肩部 的一种 双曲线 , 以增加造型 变化 , 同时 使器形更趋稳重。
果。
时完成的。 明代陈用卿开创了在壶身镌 刻涛句的装饰 , 到清代
初期出现了加釉施彩等多种装饰工艺 ,这是与紫砂壶作贡品
进入宫廷 , 而皇室崇 尚绚丽华贵的风气相关的。 归结起来紫砂 壶有以下一些装饰手法。 () 1 线条装饰 , 目的在增强造 型的优美 , 有灯草线 、 子母
线、 云肩线 、 凸凹线 、 皮带线 、 凹肩线 、 筋囊线 、 抽角线 、 角线 折 及云水纹、 如意纹 、 菱纹 、 花瓣纹等。 灯草线是一种状如灯草的细 圆线 , 用在壶口称 翻口线 , 用 在底足部称底线 , 也可成组或单独用于肩和腹 部 , 增加装饰效
果 极佳 。泥绘装饰工艺流行于清乾隆 时期 , 历朝沿用 , 以道光 时制作最多。传世杨季初的《 雪江待渡图笔 筒》 就是一件典型
的泥绘作 品 , 画面如用一幅 中国传统绘 画 , 漫天一片银 白, 待
渡雪 中, 情致无限。但是泥绘装饰有一个缺陷 , 由于工艺方法
是用泥浆在 已干未干的紫砂壶坯体上堆画 ,常常因两者的干
紫砂 壶装 饰浅谈
唐 黎 萍
( 苏 宜兴 2 4 2 ) 江 1 2 1
中图 分类 号 :Q1 47 文献 标 识 码 : T 7 -4 A
紫砂壶以其 自身的造 型变化和泥料色泽为装饰手 段 , 而 这些装饰都是在成型过程中 , 作为成型 的一 个环节 , 与成型 同
手法 。印刻是先将绘画的图稿 , 绘于紫砂壶坯体上 , 模 然后运 刀依样镌刻; 空刻则是直接运刀在坯体 上刻画 , 事先不需模写 图稿 , 这是相当高超的技术 , 操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 、 绘 画、 书法 、 篆刻基础 , 才能得心应手 。有 的绘画 刻好后还要着 色, 利用紫砂 泥的天然色泽 , 淘洗 成纯 净的泥浆 , 中国传统 用 绘画的渲染技法 ,在 刻好 的笔划中填色 ,使 画面更具装饰效
收稿 日期 : 0 0 1- 5 2 1- 0 1 通汛联系人 : 唐黎萍 。 — a : 0 56 4 @1 3 O E m i 5 34 9 4 6 . B l C
21 0 0年第 6期
中 国 陶 瓷 工 业
6 1
饰部位。 用于制作贴花的泥料 , 可以是与坯体色泽相 同的本色 泥料 , 也可以是不同色泽的泥 料 , 从装饰效果 看 , 同一色泽的
子母线 , 是一组一粗一细 的平行双 线 , 又称文 武线 , 常用 于壶的口盖组合。 一般粗线在上 , 绌线在下 , 使器形更趋稳定。 云肩线 , 用于壶 肩转折处的线条 , 目的在加强造 型线条的 韵致和节奏。 凸凹线 , 一般用于器腹部 , 以线条的粗 细、 厚薄 、 宽窄的变 化达到不同的装饰效果 。 有的紫砂壶 由上下两半镶接成型 。 在 接合的腹部加贴凹凸线或皮带线 ,以掩盖接痕 ,增强镶接牢
度。
() 3 印纹 装饰 , 由刻画装饰衍生的一种装饰手法 , 是 即将
装饰纹样先 刻在模板上 , 模板上的木必 须细 密坚硬 , 然后印出
带有花纹的泥片 , 再将花纹泥片与壶体其他泥片镶接成型 。 印
花装饰的花纹是凸起的阳文 ,刻画装饰的花纹是陷入胎体的 阴文 , 这是两者的不 同之处。印花装饰不仅有花纹图案 , 还有 文字 , 传世曼生壶 中的瓦当壶 及四方回纹瓶等即是。
筋囊线 , 即筋纹器表现筋囊的重直线条 。 也
抽角线 、 角线 , 折 主要用于方器转角部的处理 , 使之藏锋 匿角 , 方中寓圆, 增加器形变化 。 云水纹、 如意纹 、 菱纹 、 瓣纹 , 花 是构成壶身装饰云 水 、 菱 形、 如意、 花瓣形状的 凹线 , 布满器身 , 流畅贯通 。 () 2 刻画装饰 , 是紫砂壶装饰 的主要形式 , 由在壶底镌刻 署款发展而来 , 在壶身镌刻诗句及 ( 钟鼎 、 汉瓦、 魏碑等 ) 金石
过程中, 又因泡茶所引起的冷热骤变因素, 容易磨损和自然脱
落, 影响紫砂壶的美观 , 限制 了泥绘装饰工艺的广泛使用 , 也 所以传世泥绘作品比较少 。
() 5 贴花装饰 , 清初 出现 , 其做法是采用印模 , 先将用作装 刻画装饰在成型后入窑烧造前进行 ,有 印刻和空刻两种 饰 的图案纹样模印好 , 经过加工修饰 , 然后粘贴于紫砂壶 的装
果。
刻画装 饰的题材极为广泛 , 形式也丰富多彩 , 山水 、 有 人 物、 花鸟 、 博古诸种 图案 , 绘画多选 自《 芥子 园画谱》 金石博古 ,
则来源于碑刻拓本及金石图录。镌 刻手法广泛运用金石用刀 方法中的双 人正刀法 、 单入 侧刀法等近十种刀法( 清末 , 刻画
艺人 已形成一支专业队伍 ,刻画装饰也成紫砂壶生产流程中 的一道工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