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迎风飘曳,美不自知——浅谈紫砂壶“迎春”的创作

迎风飘曳,美不自知——浅谈紫砂壶“迎春”的创作

462019年06月第52卷第3期A江苏陶瓷•紫砂创作

迎风飘曳,美不自知——浅谈紫砂壶“迎春”的创作鲍敏霞(宜兴 214221)摘要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造型与工艺皆历久 弥新,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发展至今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在国 际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紫砂作品“迎春壶”为例,浅谈其造 型设计和文化意境之美。关键词紫砂壶;迎春;文化意境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工艺历久弥 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其造型也在紫砂 艺人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下不断丰富完善, 从传统实用器发展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 形成独一无二的紫砂文化。在传统与创新的兴替中, 紫砂壶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韵致,既 古色古香,又体现着现代追求简约新颖的审美,在中 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作为传统手工艺品,有别于机器批量复制生产, 紫砂壶具有手工的温度和独特性。世界上没有完全 相同的两把壶,紫砂壶造型精彩纷呈,可谓造型艺术 的宝库,蔚为壮观。然而,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万变不离其宗,再多样化的造型也有其规律 可循,紫砂壶造型遵循“方圆之道”,这与中国人所崇 尚的“天圆地方”学说密不可分。一直以来,中国人在 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在建筑、生活器皿等设计上,都 以此为约定俗成的原则。紫砂作品“迎春 壶”(见图1)是典型的 圆器,整个壶身由曲线 勾勒而成,线条柔和而 有张力,一气呵成,身 筒上小下大,重心沉 稳,体现着饱满的张 图1迎春壶力,底部稳定地立于平面,端庄稳重。对于紫砂光素 圆器而言,线条的运用尤为重要,柔韧流畅的线条给 人以“温和、缓慢、柔软”之感,身筒极具曲线美和对 称美,在视觉和触感上均达到平衡、和谐、韵律、对 比,体现出超越自然形态的内在美感。紫砂圆器给人 以温婉之美,人们常将紫砂圆器比作女性,如同一位 东方女子,体态丰腴、素雅含蓄、静静绽放。而且,每 一位女性都是母亲,能孕育生命,此壶以圆器为基本 形制,既暗示春暖花开的美丽,也暗示着新生命的出 现,涌动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春天将至,每一寸土 地都饱含着生命的灵气。此壶壶流为三弯流,转折有度,饱满而灵巧,出 水顺畅,宛如优雅的鸟喙,根部粗拙,平添壶身蓄势 而起,衔接自然;壶把为柔顺的倒圈把,与壶流相互 呼应,柔和而有力,彰显出优雅轻灵的气质;壶盖为 嵌盖,与壶身严丝合缝,外周弧线相互契合,连成一 条曲线,显出浑然天成的统一感;壶钮如同一朵含苞 待放的花蕾,小小的壶钮以筋纹线划分成若干等分, 饱满玲珑、优雅别致,彰显出对称美和形式美。此外, 作品运用了局部花器装饰技法,从肩部以上至盖面, 分布着细密的、均匀的微微凹陷的小点,宛如满是泥 土的苗圃,表面再以彩绘的技法绘制出以黄色为主 调、深浅变化的迎春花,疏密有致、分布合理,每一朵 迎春花都是五片花瓣,花朵虽小,但色泽鲜艳,展现 着生命的美好与活力。整体造型比例协调,构思立意 精巧,技法精湛娴熟,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提升了 整壶的艺术效果,让人感受到清雅灵秀的意境和生 机勃勃的气息。欣赏此壶,让人仿若置身于自然,冬天刚过,空 气中还存留着些微寒意,一派萧瑟,然而在一些弯转 的小路旁,却有一些黄艳艳的花朵儿闯入人们的视 线,它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寂寞散淡地开着,似乎无意 引人注目,可它在料峭的春风中迎风摇曳,美不自 知,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便是春的使者——迎春 (下转第48页)收稿日期:

2019-03-27482019年06月第52卷第3期A江苏陶瓷•紫砂创作

《康熙字典》说:“穴地出水曰井”。井,是古人用 来取水的地方,水作为生命之源,维系着人们生存的 方方面面,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对井都有着很深的感 情,也延续出很多关于井的文化内容。“饮水思源”、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成语,都指向了水的源头, 而井就是源头之一。井,承载着人们生活的希望,赋 予人们美好的期待,同时也时刻提醒着人们饮水思 源、不忘感恩,成为中国感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井方壶”从古井造型出发,无论是外形还是装 饰均体现出古朴而唯美的风格,但其内在却始终围 绕中国人的“古井情怀”,或者说对“根”的情怀。中国 人讲究对先人的纪念和对恩人的感激,生活中的 “井”便成为了很好的实质载体,虽然其在现代生活 中已经逐渐消失,但其影响一直滋养着中国人,因此,以井文化为载体的艺术实物,同样也承载了其相 关的文化性能。“井方壶”表达了后人饮水思源的感 恩之情,既不忘挖井人,亦不可忘赋予我们生命、思 想、情感的先祖,“井”是我们每个人的“根”,也是我 们回望古人的“归属”。4结语“井方壶”的创意构思深入挖掘了生活中的井文 化元素,并以此为基础,从造型装饰等方面不断赋予 其文化内涵。艺术创作是一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 活”的事,因此,对于紫砂壶创作者而言,除了掌握扎 实的技艺功底外,提升文化修养和善于领悟生活也 极为重要,这也是我通过创作“井方壶”所深刻体会 到的一些心得,以期共勉。(上接第45页)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古人的诗句中将梅花高洁傲 岸、洁身自好的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梅花灿烂绽 放,既让人感受到无比的朝气,又蕴含着中国文人的 品格,蕴含着文人两袖清风的气节和情操,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的象征。龙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象征,龙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 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观,也体现着中 国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此外, 以传统“鼎”为造型,气势雄浑,寓意国家鼎盛,彰显 民族气概,凸显生命活力,带给人富贵吉祥、和谐共 进的祝福。几种元素相辅相成,表现出显著的中国特 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情怀,可谓历史发展的缩影和写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 风采。紫砂壶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民间工艺,体现着 中国人艺术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重要的艺术 性和时代性。优秀的紫砂作品都有共同的艺术特征, 那就是形象与内涵的完美综合。紫砂作品“玉龙图套 壶”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集于一体,带给人不 一样的深刻感悟。参考文献[1] 赵信军.春回大地万物生一浅析“沧桑之春晓壶”的艺术特 征[J].江苏陶瓷,2013(05):5&[2] 许志华.浅谈清代杨凤年制"梅桩壶”的精神蕴意[J].江苏陶 瓷,2013(05):34-36.(上接第46页)花。它花型简单朴素,不如牡丹高贵,不如莲花高洁, 不如玫瑰艳丽,可就是这样的朴实无华流露着几分 可爱,让人联想起“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 初”的诗句,它清纯可爱、简单快乐,默默地装点着春 天,为这世界平添几分色彩。迎春花端庄优雅,有淡 淡的清香之气,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寓意迎接春天 的到来。传说在古时,有位帝王叫舜,那时天地混沌, 舜带领百姓在外治理洪水。他的妻子日复一日地等 待他,为他种植了很多迎春花,就在迎春花开花之 际,妻子病重去世了,只留下娇艳的迎春花守候着 舜。迎春花坚强不惧寒冷,等到幸福的到来。因此,它 的花语是相爱到永远,就像春天的到来一样,新的开始,美好而幸福。宜兴紫砂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中发 展,慢慢被赋予超越器皿本身的文化价值,彰显着作 品别样的内涵与风韵。紫砂作品“迎春壶”借物抒情, 将迎春花融入其中,兼具光器与花器的造型特点,简 约而不乏意趣,抽象与具象相结合,以紫砂的艺术语 言呈现出迎春花盛开的美景,极具春天的生机和活 力,传递着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 活的憧憬,极具美感。参考文献[1]范友良.从“旺春壶”窥探紫砂壶器捏塑装饰的艺术生命[J]. 江苏陶瓷

,2013(05):33,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