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教学
应试教育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价值的体现就是学生的成绩。
所以政治教学比较枯燥,呆板,脱离实际。
社会的转型,思潮的涌动,道德的滑坡等不利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也很大。
很多时候,学生会发现书本上学的和现实中的差距很大甚至是对立的,他们会困惑,我们又无法解决。
这时候,理论就会显得没有说服力,那么教学效果显然好不到哪里去。
政治教学问题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家形象以及国际地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教育形势同样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必须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同时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彻底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几年的新课改中教学的经验,本人积累了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一、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首先,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价值的体现就是学生的成绩,所以政治的教学比较枯燥,呆板,脱离实际。
政治原本是十分生动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但由于教学方法的落后以及教学目的的功利性,产生了一种我们称之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严重的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教学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课堂毫无生气。
教师成了课本的传声工具,学生被动的接受,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大学,与之无关的什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统统排斥,这
样的课堂就像是一潭死水,不会激起任何波澜。
其次,社会的转型,思潮的涌动,道德的滑坡等不利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也很大,很多时候学生会发现书本上学的和现实中的差距很大甚至是对立的,他们会困惑,我们又无法解决,这时候理论就会显得没有说服力,那么教学效果显然好不到哪里去。
此外,高中生的生理特征、家庭教育背景等也是影响政治教学效果的原因。
二、如何提高政治教学效果
1.改变教学理念,重视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过程重于结果”。
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有着独立的多样的思维。
所以不能简单地用理论来概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把课堂变成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
既要重视传统的方法也要强调创新性教学,协调好讲与练的有机结合,丰富课堂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样就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能由此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
2.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把教教材转化为利用教材,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我们当好领路的人,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要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和整合,把枯燥的文本变成鲜活的事例,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充分交流、自由创新,并鼓励学生大胆的质
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养成批判的继承的良好习惯。
3.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把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融合到课堂中发挥其优势,让知识更直观、更生动,也让教学方式、手段更加的灵活。
而且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优势都是传统的方法不能实现的。
4.教学过程联系实际
知识来源于生活,尤其是政治知识更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政治教学,必须要教会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这也就是我们长说的“知行合一”,学生的能力、认识也很会得到提高。
同时,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一些实际问题去传授的话,那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会很高,这样教师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用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原理,学生的推理能力、探索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比如,《生活与哲学》中的“生活处处有哲学”一节关于“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的讲述,我选用了班级生活中的点滴作为例子。
第一个是为什么你们选择了学文而不是学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个例子是为什么英语的学习主要在读而数学的学习主要在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个是为什么不仅要搞好学习,也要搞好卫生和纪律(主次矛盾和统一)。
通过这三个例子的论证,激起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让他们明白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既然是素质教育,老师自身的素质必须要过关,而且思想政治
教育综合性很强,需要很多学科的知识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
因此紧紧靠原有的一点知识是不够的,要广泛的涉及,让学生觉得政治是有用的,是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的。
而且如果教师的知识渊博的话,也能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应对教学中的种种突发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加信服你,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进行反思,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这样我们也就不会走太多的弯路,我们说的话学生也会觉得有说服力。
6.掌控好自己的主阵地,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就是课前准备工作,也就是教学预设,教学设计必须是能用的、有用的、好用的,不能过于追求形式,教学设计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方式要灵活传授与探究相结合,要留点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第二个环节,就是主题的探究,这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既然是探究,就不能是单一的灌输与简单的接受,教与学都要经过探讨,所以无论学的方式还是教授的方式都要转变,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要让学生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的喜悦,这样学到的知识,无论是从接受过程上来说,还是理解程度上来说,都是非常好的。
当让具体的方式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灵活选择。
比如,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等等。
第三个环节,就是强化巩固,这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要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首先要使学生
深刻理解。
我们可以采取限时训练的手段。
每节课根据内容拿出10~15分钟的实践进行测试,题目要有针对性、梯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是每个学生都能在测试中把本节内容融会贯通。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它的成功与否关乎国家大计。
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立足现实,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老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