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摘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便于自学,材料选择也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而这套教材的最重要特点是:强调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
但是因为考核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观点的原因,这套教材的特点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
本文对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考核和评价的局限与对策,对教师的要求等三方面实行了探讨,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寻找突破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与旧政治教材“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及“哲学常识”相比,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便于自学,资料选择也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而这套教材的最重要特点是:强调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
这点我们从这套教材的内容即可看出,必修1-4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其实这套新教材编写的目标,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本次高中思想政治课性质被定位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水平,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正是基于此,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多下点功夫。
一、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新教材已经过三版的修改,应该说已经相当完善,内容的选择也更加科学,更加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更加便于自学,时代性鲜明。
就教材内容来说,《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教材共设四个课程模块: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理解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真务实,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抛弃了以往旧教材过时的内容,突出了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尤其强调了文化的重要作用。
这些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律等多学科知识。
例如,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比,更偏重于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面,它的四个单元分别是“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人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抛弃原有的观点,更多地掌握经济学的知识,并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
以便准确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同时,便于自学。
新教材在课程之前已告诉同学们如何使用这套教材。
课程之前的“致同学们”,相当于以前的“说明”,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怎样看待这门课,主要是介绍这门课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的关系,学习这门课的意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如何阅读这本教材,介绍了教材的编写结构和学习方法,具体、细致。
这篇“致同学们”是同学们学习的钥匙,也是教师如何在理解教材的特点,更好引导学生的前提条件。
每单元前,有本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概念、重点知识点一一列出,一目了然。
《思想政治》新教材较之以往的教材,突出特点是适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引人大量学生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注重思想教育的事实材料,从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上让学生去掌握教材的基本结论。
同时插图也是这套教材的一大特色,大量的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擂图,使课文看起来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也更加便于理解,例如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必修)3的插图多达150幅,使抽象的文化现象更加直观。
针对教材的这种变化,我们也应该相对应地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
二、关于考核与评价考核和评价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评价依然如此。
因为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标准仍是考试,难免造成教师在教学中的顾虑,教学方法目的性和针对性无非是围绕高考转,说到底:分数是硬道理。
所以,我们要真正达到教材设计的效果,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为了达到新教材的目标,我们必须彻底抛弃“唯分”观点,确立素质教育观。
观点是行为的向导。
为了促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处于应试教育思维定势的控制之下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先从观点人手,彻底改变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唯分”观点,确立素质教育观点第一,认清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通过思想政治的学习,协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升他们社会实践的水平,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要提升学生的素质,而不是要制造“考试机器”;第二,在明确高中政治课教学任务之后,就理应摆正政治课考试的地位。
为了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为了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准,实行考试是必要的。
但是,倘若把考试异化为教育的目的、任务,考试就沦为防碍教育发展的障碍,我们理应准确对待政治课考试,改变当前把学生的成绩当作教师教学绩效评估标准的不合理制度,改变围绕高考转的应试教育状况,改变当前的“唯分”观点;最后还应明确的是:我们强调改变“唯分”观点、“应试观点”,是因为当前政治课考试所考的不是“素质”,其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的水平水平、发展潜力。
一旦考试能够考察“素质”,那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也就得到了统一,所以,我们改变“唯分”观点,发展素质教育观点,并不是要否认考试制度本身,相反,理应通过改革当前政治考试制度存有的问题,使之更好地促动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观点也必须改变,因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和促动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人为本是评价的基拙高中政治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水平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水平,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水平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注重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以人为本是今天最时髦的词语,同时它也道出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学生是明天的未来和希望,如何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而这些建议无不体现了这样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对学生实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具备准确的评价取向,即必须以学生的终身的、全面的发展为根本。
这些无不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转变教育观点和评价观点,真正的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才能适合思想政治的要求(二)、评价指标综合化和多样化是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新课标指出“评价既要坚持准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注重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
”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这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政治课学习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注重个体差异,要用多元指标来综合评价学生,真正指导与促动学生的发展。
多样化也是评价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我们传统的政治课评价方式是采取闭卷考试,很多题型都是学生死记硬背就能解答出来的,这种学习评价方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压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
是不是考试就是坏的,这话不准确。
考还是要的,关键是如何考,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还是值得提倡的,例如,初中思想政治实行开卷考试,尝试是好的,但是几年下来,结果如何,值得我们深思。
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摆正观点,对考试实行适当的改革,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性非常强的课程,政治课教师必须采用更多的评价方式来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学生。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要更为注重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
”例如,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例如研究性学习)来观察和考查他们的各种水平和所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评价过程化应重于结果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在于过程,只有在过程中下功夫,结果自然是有的,而我们以往的评价体系正好本末倒置。
现行新课标强调了学习评价的过程化。
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面向的是学生的“过去”,而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则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重在学生发展的评价。
所以,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实行反思,对今后的学习产生借鉴意义,更要引导学生即时反思自己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实践过程,协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准确的情感体验、价值观。
(四)、评价管理制度化是必然要求管理制度化是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学习评价信息的增加,必然带来学习评价信息的有序管理问题。
所以,有必要对学习评价实行科学化管理。
作为监督的学校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出台相关的学科学习评价管理制度,完善评价体制,科学管理,做到责任到人,以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负责。
而一套科学的学生评价制度应该包括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行为等为内容的评价对象、评价项目及评价基准、学生自我评价和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参与的评价体制以及评价结果的反馈等五个主要内容架构而成。
学校要根据政治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制定学生的成绩评价基准,明确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并把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反映到成长档案中。
三、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基于思想政治课内容和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全面更新自己的各方面素质,适合时代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
首先,更新教育观点,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注意了解和收集与学生相关的心理活动素材,才能有的放矢地教学时,要把心理知识的教育搞得通俗、浅显、生动、活泼,每一课都要从生活方面人手,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水平的培养上,最终才能取得教育目的,完成教育的要求。
其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
因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学科课程,涉及的学科背景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律等多学科理论基础。
所以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持续学习,掌握多学科知识,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合学科的要求。
最后,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持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