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学概述(修改)

营养学概述(修改)


各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主要研究不同种类食物在生产、运输、储藏、 销售等各环节中易受到何种有害因素的污染;并采 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从而 保证食用者安全。根据食物来源及理化特性分:
植物性食物的卫生及管理;
动物性食物的卫生及管理;
加工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其他食品如食物新资源、保健食品、强化食 品、转基因食品等的安全卫生及管理。
战国至西汉时期编著的《黄帝内经•素问》中曾记载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
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平衡原则,并且 提出了有关食物的“四性五味”概念。
五谷
五果
黍、稷(粟)、菽(豆)、麦、稻
枣、李、桑、杏、桃
五畜
五菜
牛、羊、猪、犬、鸡
葵、韭、葱、蒜、蔓菁(萝卜)
中国古代营养学
中的有益物质作为构建组织和器官的材料、满足机 体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的需要,这一过程就叫“营 养”,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以及人体摄取 和利用这些成分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就叫“营养
学”。有益物质即为“营养素”,而食物则是营养
素的载体。
营养学学科内容
营养学理论基础
食物营养
特定人群营养学
公共营养学
食品卫生学学科内容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
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历史

周朝设置凌人一职,专门管理食物的防腐冷藏。
《唐律》规定“肉腐败、焚,违者杖九十;如故 与人食,致死者,绞”。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于公元前400年左右编著 《论饮食》,其中就涉及到食物卫生方面的理论。
益于当时的物理、化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是发现和研究各种营养素
的鼎盛时期。陆续发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 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并证明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现代营养学的发展
1842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Liebig)提出“营养过 程是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过程”、 “食物组成与物质代谢”的概念;建立“碳、氢、 氮定量测定法” ,并对食物按其功能进行分类。 Voit创建“氮平衡学说”。 Rubner和Lusk分别确定 “三大产能营养素的能 量系数”和提出“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概念。
临床营养学
营养学研究方法等等
营养学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营养学
西方古典营养学 现代营养学的发展 中国现代营养学的发展
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方向
主要从宏观、微观二方面进行研究
居民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和膳食指南的研究; 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研究 食物成分的研究; 营养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的研究;
1962年联合国成立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198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
1995年10月30日正式实施。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离体实验(活组织或细胞实验) (研究营养素、生物活性物质、有害物质对实验
对象生长的影响及对细胞内酶和基因的影响)
整体实验(动物实验)
营养工作者该如何掌握营养学?
1、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熟悉各种营养素的 生理功能、常见食物来源、摄入量标准; 2、掌握各种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营养素过 多或过少将引发的病症及常用评价指标; 3、掌握营养调查和监测方法,依据《膳食指 南》指导居民营养; 4、掌握特殊人群、亚健康或疾病状态下的人 群营养要求,能编制相应食谱及其评价。
《食疗本草》、《食医心鉴Fra bibliotek、《食性本草》等
西方古典营养学
公元前400多年至18世纪中期,被称为营养学发展 的自然主义时期。这一阶段尽管有一些经验积累性 的营养知识,但是对食物的认识非常模糊,不了解
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少营养观念出于迷信。
古希腊名医西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公元前400年 左右就认识到膳食营养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他提出:
膳食中的其他抗氧化物质:生物类黄酮、植物甾
醇类、叶绿素、类萜等等。
中国古代营养学
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770年的西周时期,官方医政
制度将医学分为四大类: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欲、六膳…”,认为
食养居于术养、药养等养生之首,其中食医即为专 事饮食营养的医师。
(通常用来研究污染物的毒性和营养素、生 物活性物质的功能特)
自愿者的试验研究
(如基础能耗、氮平衡测定;负荷试验等)
人群研究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如克山病、癞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等)
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的人群研究
(如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人群调查)
当前我国食品卫生学工作重点
加强食品卫生问题的预防和管理,不断认识和研
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可以预防血管疾病等。
营养与抗氧化功能
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的氧自由基产生与消除基本
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过 多的氧自由基将损伤正常细胞,从而出现症状。
抗氧化营养素:VitC、VitE、VitA等都可以直接
清除氧自由基;硒、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 和VitB2是抗氧化酶的辅助因子。
营养工作者该如何掌握食品卫生学?
1、掌握食品污染、危害及其预防;
2、掌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要求;
3、掌握常见食品的卫生管理;
4、掌握食物中毒及其防治常识;
5、掌握保健食品的基本知识
6、掌握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规。
谢谢
Thank You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是国家公共卫生事务管理的 一部分,它主要运用科技、道德、法规等手段来保 证食品卫生安全,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唐代名医孙思邈编著的《千金食治》强调顺应自
然,特别要避免“太过”和“不足”的危害,与 现代膳食平衡观非常接近。
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有记“凡伤寒饮食有宜 忌……不欲食,不可强食;就愈之后,胃气初醒, 尤不可纵食。”可谓是临床营养的创始。
明朝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曾记载数百种食 物的性质和对人体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
定义——为改善食品品质和感观性态,以及为防 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 天然物质。
主要研究各类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使用原则、 检测方法、安全性能评价和每日允许摄入范围。
按其来源分: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食 品添加剂。 按其功能用途分:分为21大类(GB 2760—1996 )
营养与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营养与基因相互作用的研究
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
1、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共存。
2、缺乏个体化的饮食营养指导。
3、大众营养科普知识还有待于大幅度
的普及。大部分人对营养的认识尚不全
面,吃饱、吃精仍是他们的目标。
当前我国营养学的重点任务
预防儿童营养不良,提高全民营养水平,
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研究
定义:针对不同生理状况和环境条件下的人群,
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营养监测和干预。
具体内容:收集和跟踪人群状况变化信息,为改 善居民营养状况、纠正现存营养问题提供依据; 组织以改善公众营养为目的活动如营养宣教、食 品强化等;参与国家的食物营养政策制定等。
迄今为止,我国已进行四次全国性营养调查,期 间发现癞皮病、脚气病、克山病、地方性甲状腺 肿等,并通过饮食调整得以有效控制。
食品卫生监督: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法规,督促 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执行相关卫生法律的情况,并 对其违法行为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过程。它具有强 制性、权威性、规范性、技术性等特点。 食品卫生管理:食品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和食品 生产经营者根据食品卫生法规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进行管理的过程。
食物中毒及预防
主要研究食物中毒的病因、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机制、中毒症状和预防措施;食物中毒的现 场处理和中毒者的抢救治疗。根据病因可分为: 细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及其毒素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食物成分研究
食物营养成分研究
– 主要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和动物试验进行研究。 – 食物营养成分是指导个人和群体膳食、食品加 工和营养调查等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食物生理活性物质研究
– 食物中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微量物质进行分析;
– 如茶叶的茶多酚、茶色素;大蒜的蒜素、蒜胺; 保健品中的人参皂苷、香茹多糖、灵芝多糖等。
居民膳食指南(DG)
定义:根据营养学原理,结合各国国情,教育人
民群众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采取平衡膳食,从 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目的的指导性意见。
历史沿变:DG作为卫生政策的一部分已有百年历
史,由早期的食物目标、膳食供给量、膳食阶段 目标演变而来中国营养学会于1989年制订我国 第一个膳食指南于1997年对原有膳食指南进行 修订并同时提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18世纪欧洲有设置“市吏”一职专门负责食品卫 生。 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现代食品卫生学 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历史
二战前,食品卫生学研究内容仅局限于食品腐败变
质、细菌性食物中毒、食品掺假伪造及相关检测和 监督。
二战后,食品卫生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如食物的生
物性、化学性、放射性污染研究;食品添加剂、食 品毒理学、食品卫生科学管理等
营养与慢性病的防治
从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发现: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与营养密切相关,采取适当的营养干预 措施有一定的效果。
如减少食盐摄入量可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多吃蔬菜水果可有效预防某些癌症如大肠癌发生; ω -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如EPA、DHA对血管硬化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