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简述汽电子技术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解:可以分为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60~1975年)晶体管收音机、点火装置、交流发电机等 特点:采用晶体管集成电路,大量采用分离元件的模拟电子线路,控制器体积较大,有多达上千个元件,并且可靠性较差,开始代替传统机械控制装置。 第二阶段(1975 ~1985年)微处理器数字集成电路大规模被采用,形成汽车上各专用独立的控制系统,例如:EFI、ABS、SRS、ECT、CCS等但是这些系统都是各自独立运行。 第三阶段(1985 ~现在)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技术被很好地采用,进一步提高电子控制器性能、缩小体积、减轻重量。在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三个方面发展集成、综合控制系统。例如有4WS、ASR、ESP、EDS、EBD、ACC、EPS等 2、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分为哪几类? 解:有4类 发动机控制系统 、 车身控制系统 、车辆底盘控制系统 、 汽车娱乐通信多媒体控制系统。 3、什么是灵敏度、分辨率、线性度、迟滞? 灵敏度:装置稳态时传感器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 分辨率:在规定的测量范围内能够检测出的最小的变化值。 线性度:在规定条件下,传感器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值的百分比称为线性度或非线性误差。 迟滞: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传感器的正行程与反行程特性的不一致程度。 4、什么是磁电效应、霍尔效应、压电效应、光电效应和热电效应? (1)磁电效应: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N匝线圈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力线(或线圈所在磁场的磁通变化)时,线圈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取决于穿过线圈的磁通的变化率。 (2)霍尔效应:半导体或金属薄片置于磁场中,当有电流(与磁场垂直的薄片平面方向)流过时,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的方向上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霍耳效应。 (3)压电效应;对某些电介质沿着一定方向加力而使其变形时,在一定表面上产生电荷,当外力撤除后,又恢复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施加电场,电介质会在一定方向上产生机械变形或机械压力,当外电场去除后,变形或应力随之消失,此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4)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物体时,可看作一串具有能量E的光子轰击物体,如果光子的能量足够大,物质内部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摆脱内部力的约束,发生相应电效应的物理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5)热点效应:将两种不同性质的金属导体A、B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如果两接合点温度不相等(T0≠T),则在两导体间产生电动势,并且回路中有一定大小的电流存在,此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5 与传统的化油器发动机相比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具有的优点? 解:(1)节油和排放净化效果明显。能提供各种运行工况下最佳空燃比的混合气,燃油雾化好,各缸分配均匀,燃烧效率提高,减少了爆震,提高了发动机工作稳定性 (2)充气效率高,提高输出功率,增加发动机的动力。在进气系统中,取消了化油器那样的喉管部位,进气压力损失小,进气管道经过合理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吸入空气的惯性增压作用,增大充气量。 (3) 能实现空燃比的高精度控制。能根据发动机负荷的变化精确控制空燃比,使各种工况都有最佳的空燃比,使汽油燃烧充分,降低油耗,减少排污 6、为什么说电控汽油发动机在冷起动阶段的空燃比控制是开环控制? 解:汽车闭环控制系统是通过氧传感器的反馈控制,使空燃比的控制精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开环控制是没有氧传感器的参与反馈,但是汽车再冷起动时排气管道的温度相对较低还没有来得及热起来,而氧传感器只有在高温(端部温度在300度以上)时特征才会充分体现,才能输出电压,在800℃时,他对混合气的变化反应最灵敏,而在低温时氧传感器基本不起作用,不能输出电压。所以汽车冷起动阶段空燃比控制是开环控制。
1. 电控汽油机的控制策略主要分为哪几类?
解:(1)喷油控制策略:空燃比闭环控制策略和开环控制策略 (2)点火控制策略:点火提前交,爆震,闭合角控制 (3)排气控制策略:EGR 三元催化 碳罐控制 (4)怠速控制策略:起动时怠速控制,暖机控制,反馈控制,电气设备使用时控制,失速补救控制 2、根据教材P82面图2.2.29,简述电控汽油机空燃比的控制流程。 解:首先根据发动机工况(节气门位置,档位信号,温度信号等)查表得到理想空燃比,结合每工作循环进气量计算出每汽缸的理想的燃油质量M=M(F/A),再通过喷油器标定的数据和空燃比计算出喷油脉宽,最后计算喷油器定时。
3、电控汽油机各工况的喷油持续时间如何确定? 解:(1)起动喷油控制:喷油持续时间=基本喷油时间(冷却液温度函数) + 进气温度修正 + 蓄电池电压修正 (2)起动后喷油控制:喷油持续时间=基本喷油持续时间×(喷油修正系数+电压修正系数) 其中基本喷油持续时间根据进气量和发动机转速来确定。
4、电控汽油机各工况的点火定时如何确定? 解:(1)起动期间:由于起动时进气歧管压力或者进气量的不稳定,通常发动机ECU是给定一个固定的点火提前角。 (2)启动后: 点火定时=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 基本点火提前角在怠速工况时根据空调开关和动力转向开关等附属设备是否开通来确定;而非怠速工况时,基本点火提前角根据转速和发动机负荷在储存器中查取。 修正点火提前角根据发动机的具体工况来确定(怠速稳定,满负荷时的爆燃,暖机工况,过热工况等)
5、什么是爆震? 解:在汽缸燃烧室里火焰末端混合气在火焰前锋面尚未达到之前,气流运动速度加快,缸内压力、温度迅速增加,达到自燃的程度,产生一个或数个新的火焰核心,引发爆炸式的燃烧反应,这就是爆燃。
1. 根据教材P100面图2.3.23、2.3.24,说明爆震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解:(1)在发动机负荷低于一定值时,通常不会出现爆燃,在此区域采用开环控制点火提前角,并根据有关传感器进行适当修正。 (2)当发动机负荷高于一定值时,如果发动机出现了爆震现象,ECU根据爆震传感器传来的爆震信号,发出指令控制喷油器推迟点火提前角,发动机爆燃停止,ECU再次根据没爆震信号,适当增加点火提前角,发动机再次出现爆震,推迟点火提前角,即ECU进入一个闭环控制状态。 7、什么是三元催化转化器? 解:使用催化剂首先从NOx中去除氧,利用释放出的氧来氧化CO和HC,使车辆排气中只包含CO2、H2O和N2等无害成分。由于它能同时去除所有三种污染物,故称为三元催化转化器 8、什么是排气再循环? 解:通过将发动机排气中的部分已燃烧气体引入进气管,以降低燃烧温度,减少NOx的产生。 9、简述怠速控制的原理。 主要是对怠速进气量进行控制,根据实际怠速与目标怠速的差值进行调节。 10、柴油机电子控制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解:(1)燃油系统的电子控制(2)空气系统电子控制 (3)排放后处理电子控制
11、试简述第二代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特点。 解 (1)产生高压的装置与机械式喷油器系统,第一代位置式控制系统相同。 (2)油量控制和调节装置与机械师喷油系统、第一代位置控制系统完全不相同。 (3)喷射过程跟家精确和直接 (4)第二代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电磁阀使柴油供给系统密封压力更高,时间响应更快,寿命和可靠性更高,控制实时性要求高。 (5)但仍需要凸轮型线的驱动来产生喷射所需的高压,器喷射压力严重依赖凸轮型线的设计。 12、第三代电控柴油喷射系统高压共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解:(1)烟油低压子系统(2)燃油高压共轨控制子系统(3)燃油喷射控制子系统(4)电控方剂管理系统。
13、简述第三代电控柴油喷射系统高压共轨系统的特点。 (1)、共轨压力闭环控制,由压力传感器反馈,通过控制共轨压力控制阀的电流来调整进入共轨的燃油量和轨道压力; (2)、喷油过程控制:喷油器电磁阀直接对喷油定时和喷油脉宽进行控制,结合灵活的预喷射、主喷射和后喷射以及共轨压力控制,实现对喷射速率、喷射定时、喷射压力和喷油量的综合控制; (3)、高压泵体积小,共轨中的蓄压即为喷射压力,与HEUI系统相比没有响应滞后问题,因而对喷射过程控制更为精确; (4)、共轨沿发动机纵向布置,高压泵、共轨和喷油器位置各自独立,便于在发动机上安装布置,对现有发动机改造时,安装共轨系统对缸体、缸盖的改动小; (5)、从技术总体实现难度来说,共轨系统组成较复杂,设计、加工、制造难度大,控制匹配要求水平高,与第二代系统相比在具有更好性能同时,技术开发难度更大; (6)、共轨系统的发展趋势:高压共轨系统更进一步降低高压泵功耗、提高高压能力、采用压电晶体式喷油器电磁阀,取消传统电磁线圈降低功耗,目前高压共轨系统最高喷射压力可达200MPa。
14、与传统增压器相比可变截面的涡轮增压器有何优点? 解:(1)既能兼顾高速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同时,又能够大幅提高低速大转矩区的进气量从而提高柴油机的低速转矩储备,降低低速工况的排烟。 (2)加快和优化空气的动态过程,降低加速过程的排烟。 (3)结合排气再循环(EGR),实现空燃比闭环。
1. 液力自动变速器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解:(1)液力变矩器(1)齿轮变速机构(3)自动换档控制系统(4)冷却润滑系统
16、简述液力变矩器的各个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解:液力变矩器通常由泵轮、涡轮、导轮和锁止离合器4个元件 泵轮:与发动机直接相连,讲发动机的动力变成油液的动能。 涡轮:受到油液的冲击,引起涡轮自己的旋转带动变速箱齿轮输入轴。 导轮:改变来自涡轮的液流方向,帮助发动机驱动泵轮,达到增扭作用,改善动力性。 锁止离合器:在转速较高时,将涡轮和泵轮锁住,变矩器变成直接传动,提高传动效率。
17、试简述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换档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 解:在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中,因为所有齿轮均处于常啮合状态,其挡位变换是以对行星机构的基本元件进行约束来实现的。自动变速器中的约束元件,即换挡执行机构通常有换挡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等元件,分别具有连接、固定或锁止功能,使变速器获得不同传动比
18、试简述自动换档液压控制系统的主要元件。 解(1)、供油和调压部分 它是整个液压控制系统各个机构的动力源,向各个机构提供 压力足够的液体,而且压力的大小同发动机的负荷、车速及挡位等不同而相应变化。它主要由液压泵和调压阀等组成。 (2)、控制参数信号转换装置 液控自动换挡系统主要是通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把节气门(即油门)开度和车速转换成液压电磁阀的动作信号,根据这两个信号实现自动换挡。 (3)、换挡品质控制装置 换挡品质控制装置的功用是使换挡执行机构接合柔和、换挡平稳、无冲击。常用的有缓冲阀和蓄能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