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孩子的意志缙云县紫薇小学胡伟敏罗素·康维尔博士说:“古往今来,对于成功秘诀的谈论实在是太多了,但其实,成功并没有什么秘诀。
成功的声音一直在芸芸众生的耳边萦绕,只是没有人理会她罢了。
而她反复述说的就是一个词——意志力。
任何一个人只要听见了她的声音并且用心去体会,就会获得足够的能量去攀越生命的巅峰。
……”身为新时代的教育者,便应决心将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作为自身努力的方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成功学家弗兰科·哈德克说:“孩子的意志犹如娇嫩的花蕾。
”所以训练孩子最佳的箴言是:以理服人、耐心温和、循循善诱。
于是,在教学活动中,我深深记着:一定要善待孩子的意志!但如何做,又从何做起呢?细阅他人的理论,结合自身的体验,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心中的想法:一、用理性浸润童心要对孩子的意志进行完善训练,一个前提条件是这种训练必须在理性的氛围内进行。
惟其如此,孩子自身的判断力才能蕴含和浸透公正合理性,并推动和促进相应的意志力锤炼。
如果细细分析的话,这一和意志力训练相关的理性准则可以分解为下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当连续不断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涌现。
但是,它们所起的作用应该是积极的激励鼓舞作用,而不是适得其反的烦躁骚扰作用。
比如:1、这个行为正确吗?这是处理这件事情的正确途径或方法吗?2、这个行为彻底吗?你有没有丢下什么未完成的工作?3、这个行为完美吗?你能否做得更好?4、这个行为明智吗?它有没有可能为你带来满意的结果?5、这个行为公正合理吗?意志力训练必须在合乎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进行,这是绝对必要的。
在意志力的培育中,道德伦理品质的缺失——无论是在教师身上还是在孩子身上——都足以摧毁信任,削弱命令的基石,使得孩子除了感受到强烈的压迫感之外没有任何对教师的尊敬,并因此打乱了整个过程,妨碍了对意志力的正确训练。
相应地,他的意志也会因受到不断滋生的抵触情绪的侵蚀而渐渐消沉。
惟有你表现得通情达理,才有可能发展他对你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恰恰是培育良好意志力的首要因素。
二、用兴趣激励雄心在孩子理性发挥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兴趣因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逻辑上来说这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一颗苏醒的灵魂也就是一颗产生了兴趣的灵魂。
然而,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孩子们尽管意识到了某一行为的正确性,但却缺乏一种强烈的愿望。
为了激励孩子产生这种意愿,必须充分地激发他的兴趣。
这就要求我们具备无限的耐心和宽容。
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你将发现意志焕发的力量更加强大,在这种意志力驱使下,孩子行为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通过激发孩子兴趣而培育的意志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在职责的激励下一往无前,坚守目标。
于是,我们便涉及到了培养孩子意志力的第二个基本准则:兴趣。
在每个正常的孩子身上,以下这些感觉和愿望无时无刻不是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
他是好奇的——因而渴望着去发现。
他希望去模仿——因而注意着他人的思想、行动和言语。
他希望去竞争——因而渴望着与他人匹敌。
他希望理解和拥有严肃的知识——因而渴望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他希望为自身带来利益——因而渴望着发现和运用合适的方法。
他希望取悦他人——因而渴望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
他希望能争取独立——因而渴望着公正的判断和自由。
因此,教师应当采取的态度和行动是一目了然的:1、保证孩子始终拥有旺盛的好奇心,敏捷的思维和锐利的感觉。
2、明智地把孩子由简单的模仿导向进一步的仿效。
模仿能力是大自然赠送给每个孩子的珍贵天赋之一。
前者说的简单模仿仅如:林林重复了中队长说过的话。
但这种重复纯粹是鹦鹉学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对他的声音器官加以适当控制需要意志力之外,他的意志没有任何参与。
但是,如果林林被引至要学习中队长的行为举止,精神品质,要不断地思索它们,并渴望着有一天它们能在自己身上重现。
那么,他的简单模仿现在就已经转变成了更高层次的仿效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模仿对象的选择,模仿态度和方式等问题保持密切注意,使孩子的意志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
3、培养孩子取悦自己的欲望。
这种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动机之一,应当明智地加以引导、发展和控制。
如果在实践中被误解或错误地加以应用,那它带来的只能是消极的负面后果。
如果仔细加以分析,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两种冲动:健康的自利主义的冲动和损人利己的冲动。
当然,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应摒弃后者,而着力培养孩子健康的自利主义。
健康的自利主义追求的是个人的最大利益,但其又立足于不损害他人利益,尊重公共舆论等前提下。
它能使孩子焕发更大的能力,创造更多的机会。
那么,应怎样训练孩子取悦自己的欲望呢?第一,借助于经验。
孩子都曾经自私自利地想为自己谋取某些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确保在他的记忆中,不时地浮现以前此类行为所带来的那些愉快或不愉快的结果。
如,由于能对班级的卫生检查工作认真负责,结果在竞选劳动委员时,能如愿以偿;偷吃了糖果,被抓住,并挨了批;拿了人家的本子冒充作业被揭发;等等。
孩子的意志必须时刻在他们的思想中起主导作用。
在经过积极经验的正面激励后,他那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欲望肯定会变的强烈。
相反,消极经验的负面强化会使那种不正确的欲望萎靡。
第二,借助于对回报的热望。
回报是万物天然的果实。
在孩子的生活中,回报应当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但这种地位必须受到严格的调控)。
因此,不要把孩子的生活简化为一系列的职责,在履行职责之外,他们还应当获得回报。
所以,你可以在提出要求的同时提供某些回报——几朵小红花、一个环保章、一本漂亮的笔记本等,给他一个惊喜,或者其他有吸引力的条件。
不要试图通过模糊或抽象的观念来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
要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必须化模糊为清晰,化抽象为具体。
第三,借助于特定的“理论”。
理论必须作为一种具体的价值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
如果孩子们认识不到理论中蕴涵的价值,觉得理论只不过是虚幻的不可捉摸的空洞概念,他们的兴趣就会逐渐衰退,意志也会随之消沉。
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某种途径把理论和实践连接起来。
唯其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自然而然地将理论应用于各种具体的实践。
事实上,在我们的学校、幼儿园、家庭等生活圈子中,都存在着某些所有人都必须尊奉的准则。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用“尊重”这个词来笼统地概括这些准则:对他人情感的尊重;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对他人习惯的尊重;对他人信仰的尊重;对他人机会的尊重;对他人自由的尊重;对他人命运的尊重。
这些准则可以转变为信念或格言,并使之在孩子的所有生活圈子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4、培养孩子为他人谋幸福和快乐的意愿。
前面我们曾想到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损人利己固然是应当摒弃的,即便是健康的自利主义在必要时也应放弃。
因此,要积极鼓励孩子公而忘私,不计私人小利而多为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到达这个目的,事实上机会是很多的。
或许下面的一些简单准则可以一试:(1)希望孩子做某事时,以请求的口气同他商量而不是发号施令。
(2)对于孩子的服从,表达你的谢意。
(3)对于孩子提供的自愿帮助,真心实意地表示感激。
(4)时不时给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5)对于孩子的周到细心,及时地表达你的认可和嘉许。
5、培养孩子独立的意愿。
即扶着孩子走得差不多了,就应放得开,让其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独立行动的习惯。
因为在师长明智的引导下,孩子独立程度越完全,他们的意志力就越能得到训练,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良好的独立精神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培养——第一,借助于对所有权热爱。
孩子们应当像那些有绝对权利处理财产的继承者那样拥有许多东西。
他们的所有权应当得到完全的尊重。
在下注意孩子除了有权自由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外,还应当是诸多物品的主人,诸如一个布娃娃、一套文具、制作各种小玩意的工具等等。
第二,借助于社会实践。
在合理的约束和管教之下,商店、戏院、农田等都可以为孩子的生活以及做事情提供良好的机会。
而这毫无疑问会提高孩子在特定的场合面对特定的情境时的处事能力,提高应对能力和自主意识,从而大大地增强他的独立性。
孩子的兴趣通常是自发的和天然的。
但另一方面,大量的例子又表明自发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
或许,你可以试试以下的一些具体方法:(1)将索然无味的事物和他深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让两个相关联的事物彼此促进,富于吸引力的一方就会把它的魅力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另一方,原来显得枯燥乏味的事物就会变得饶有趣味。
(2)对于同样一项工作或任务,要时时地让它呈现出新面目,要提出新问题,给人以新挑战,新刺激。
这样,孩子的注意力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
因为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不管它最初的吸引力是多么强大,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注意力势必会逐渐衰退。
或许,我们可以做一个最简单的试验。
尽量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白纸的一个黑点上面,你很能快就会发觉出现两种情况:或是你的视线变得模糊,或是你已在不知不觉中停止看那黑点,你的视线早已移至别的物品上去了。
但是,如果说你接连不断地问自己关于这个黑点的一些问题,诸如它为什么在这,有多大,是什么形状,像什么等等。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它,那么你集中在这个黑点上的注意力相对来说就能保持更长的时间。
(3)在孩子的生活中,具体的东西是最真实,最有趣的。
世界上存在着万物,而大脑不停地把抽象的事物转变成形象具体的事物。
正是由于这一事实,生活才被赋予了无穷无尽的趣味。
例如:创造=新式升降黑板擦的出现;助人=把自己的饭菜分一半给要饿肚子的伙伴;诚实=打碎了玻璃主动承认并负责赔偿。
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意志力成为具体实践的原动力。
上述有关理性和兴趣的基本准则,再加上相关的建议,事实上只是说明了,不论我们想向孩子施加什么样的影响,都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让他自由地在具体的生活中独立思索。
经过这种思索而引起的反应有助于训练孩子的意志力。
如果你能够唤醒孩子的理性和判断力,激发他的兴趣,那他的行动中,一定有令人鼓舞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