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述评_戴建华

国内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述评_戴建华

1引言所谓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最早由詹姆斯·斯托纳(James Stoner )【1】在1961年研究群体决策问题时提出。

后来,美国当代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凯斯·桑斯坦【2】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总结了“群体极化”的概念: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国内群体极化较早的研究,是南师大翔平、张平于1987年发表的一篇《西方文化心理学研究综述》【3】的文章,他们谈到了群体的极化现象是西方文化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提到了群体极化形成过程中集体对个人决策的非理性影响问题,但是并未对群体极化的深层次理论根源进行阐述。

此后,陆续有学者从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角度对群决策中非理性现象进行分析,但是还未曾形成完整的学术研究体系,只是在个人的研究领域以某个视角探讨了这个有趣且应该引以重视的现象。

例如,西安交大的席酉民教授【4-5】2000年以来就开始对群决策中出现的群体思维问题展开研究,他认为没有分歧的群体思维会给决策带来负效应,并且还专门研究了群决策中的领导角色、权威造成的对群决策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防范等,这其实已经是国内对群决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理性思维问题的一个较早的探索,浙大的何贵兵教授【6】、郑全全教授【7】等从国内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述评戴建华,杭家蓓(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对于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研究现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从国家基金立项情况、期刊资料调查情况入手,进行内容概括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国内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的研究动向和存在问题,为网络舆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网络舆论;群体极化;文献计量法中图分类号:G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34(2011)11-1747-04Research Review on Group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for Web PublicOpinionsDAI Jian-hua,HANG Jia-bei(Institut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China)Abstract:By summarizing domestic researches in group polarization of internet opinions,and proceeding from investigating nationally funded programs and journal information statistically,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irections,opin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study of grouppolarization in network opinions,hoping to serve further studies.Keywords:network opinions;group polarization;bibliometrics收稿日期:2010-09-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630023)作者简介:戴建华(1969-),女,江苏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管理决策、网络舆论研究.情报科学·综述·第29卷第11期2011年11月Vol.29,No.11November,2011心理学角度也都分别研究了个人影响力在群体决策整合过程中的作用,权力差异和社会动机对谈判行为和结果的影响【8-9】,但基本还是强调了专家权威的个体非理性因素对群决策结果的影响,还没有将研究视角放到外延更宽的网络平台上来。

最近几年,网民基于网络平台的意见表述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问题,其实就是网民的意见在网上交流冲突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非理性行为。

具体来讲,网民譬如群决策场景中的群体专家,网民发表的言论譬如专家意见,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问题,从根本上可看成是群体决策时发生的个体行为的非理性问题。

厦门PX事件、孙志刚事件、以及最近网络频传的北京77元廉租户问题等,都可以看成是不理性的网络意见群决策问题,这些网上的群体极化现象可能引发的问题带有广泛的社会性,其传播速度之快、对普通草根阶层的意见引导之强、对政府公务理性决策的影响之大,远非寻常意义下面对面、小范围对专家、学者趋同的群体思维的严重后果可比,正如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2】一书中指出:网络社会的群体极化往往表现为网上异常激烈的相互争论,并最终导致政治倾向的严重分化,这样的分化有可能扩散到现实生活中来,引起某些过激行为的发生,十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宁。

针对网络舆论的上述非理性现象,我们依据cnki、维普等国内科技数据库网站及国家自科、社科基金网站,考察了最近几年国家级课题对于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进行研究的课题资助情况与论文发表情况,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2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研究的相关立项情况调查网络舆论研究是新兴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对此领域的研究均有资助。

本文以舆论(舆情)、群体极化、网络(互联网)+群决策、网络+公共决策等为检索词进行组配检索,剔除一些相关度不大的信息后,整理出2000年以来与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研究相关的自然科学立项项目以及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情况。

⑴从立项年代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5年之前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还比较少,到2006之后立项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数量激增,从图3的年代分布图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直至2006年,相关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还比较少,2007年以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增长幅度上也看到了这些年学术界对于该议题的研究兴趣在逐年上升。

所谓需求推动发展,立项数目的迅速增加跟近几年大量的彰显网络舆论力量的网络暴力、突发公共事件背后的政府舆情监测等新问题密不可分。

图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调查图2群体极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部门调查图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情况图4群体极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部门调查⑵从立项部门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相关的立项部门主要是管理科学部与信息科学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搜集到的与群体极化相关的34个项目中,有19个来自管理科学部,有12个来自信息科学部,2个来自生命科学部,1个来自于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从立项的题目名称来看,目前对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管理学、心理学角度,对群决策中从众心理的分析,例如“网络事件中消费者态度群体极化形成机理研1748情报科学29卷究”、“群体言论、企业反驳与消费者企业认同对网络谣言传播影响的实验研究”、“趋同性购买行为及成因——群体内“他人”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于选择”、“中国投资者行为测度及群体异质性研究”、“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与化解对策”等;二是从技术角度的建模研究,例如,“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社会舆论形成、演化、引导、干预的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网络环境下基于群体智能方法的虚拟机协同平台研究”等等。

此外,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年批准立项的情况来看,这方面项目的研究主题已经渐渐集中在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群体极化效应,或者对网络舆论中发生各种问题、尤其是群体性问题的关注上,例如,南京大学两位老师的研究课题:“网络事件中消费者态度群体极化形成机理研究”、“群体言论、企业反驳与消费者企业认同对网络谣言传播影响的实验研究”等等,都直接关联到网络背景下的群体性事件,而2009年以前,虽然也有学者对此议题表现出兴趣,但是总的来说,研究的主题相对还比较零散,其中大部分学者站在管理学角度表现出对群体性事件的警觉,试图研究群体决策中个体的特质、心理,以及群体系统的自组织行为和协调控制机制,等等,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结合网络环境下群体性事件的特性来开展研究,还有些学者站在网络视角,但只是表达了对网络舆论的担忧并研究了其传播的模型,他们都还只是对网络舆论相关问题解决办法多个角度的思考,还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研究思路。

从图4可以看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新闻与传播学、政治学与图情领域。

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类似,2000年以来对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研究立项项目逐年上升,最近两、三年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2009年以来,很多党校以及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者针对政府面临网络舆论发生群体极化时的引导规律、群体性事件发生极化效应时的治理方法、怎样进行网络舆论监督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围绕着:一旦发生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部门怎样更好地监督、引导,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增强政府公信力这方面展开讨论。

3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的期刊文献统计分析我们以关键词“网络舆论”、“群体极化”以及两者的组配形式搜索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得到数据2085条数据,去除一些不相关、非规范等文献后,得到有效结果2044条,对有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1从文献发表时间分析从图5中可以看到,国内对于群体极化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在近几年才渐渐引起重视的一个热点问题,2005年之后,相关的论文数量在逐年翻倍增长,群体极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3.2关键词词频分析对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发现这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舆论”,以及因网络舆论衍生出来的“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等,而这些现象也正是人们在参与网络公共决策时关注的重点如表1所示。

图5国内相关期刊论文逐年分布情况调查图6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学科分布情况调查表1关键词词频分析表3.3文献所属学科分类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了学科分布的归类分析(见图6),发现56%的研究来自于“新闻与传媒”学科,该领域的学者从理论上解释了网络舆论对社会现象的监督作用以及对政府调控的引导作用【12-15】,分析探讨了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成因及其表现【16-19】,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还有些学者从“行政与法律”的角度【20-21】,分析因群体极化引发的网络事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另一部分从“政治学”方面【22-24】,分析了网络舆论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情况。

但是可11期国内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述评1749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网络舆情引导舆论监督词频384111755750关键词舆论引导群体极化互联网网络媒体网络传播词频5033333232关键词高校公共领域人肉搜索对策影响词频2925242322关键词突发事件政府网络暴力传统媒体网络群体性事件词频2221201818以看出,绝大部分的文献都是定性的探讨和阐述,很少有用定量的方法来模拟、分析网络舆论以及网络舆论中存在的群体极化现象的,通过设计实验并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分析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研究更是少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