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应用》试题(x以外均为正确) 一、是非题: 1、 大型盾构一般是到现场进行就位安装,部件的连接一般采用定位销定位、螺栓连接,最后焊接成型的方法。 ( )
2、 所有盾构的形式,其本体从工作面开始均可分为切口环、支撑环和盾尾三部分。 ( )
3、 切口环的形状、尺寸主要取决于盾构正面支撑、开挖的方法。( ⅹ ) 4、 支撑环的长度应不小于固定盾构千斤顶所需的长度。 ( ) 5、 盾构千斤顶活塞的前端必须安装顶块,顶块必须采用球面接头,以便将推力均匀分布在管片的环面。 ( )
6、 注浆量主要是指同步注浆和壁后注浆,一般同步浆液量按建筑空隙的200%~250%计算,壁后注浆按实际情况确定。 ( ⅹ )
7、高压旋喷桩法有单管法,二重管法,三重管法及多重管法。( ) 8、隧道是由预制管片逐环连接形成的。管片主要类型有球墨铸铁管片、钢管片、复合管片、和钢筋混凝土管片。( )
9、管片的张角是指两块端面接头缝在径向向外张开称内张角,反之称外张角。( ⅹ )
10、管片的技术名称“踏步”是指前后两环管片内弧面的不平整度。( ) 11、管片拼装过程中的椭圆度是指圆环垂直、水平两直径之差值。( ) 12、管片拼装按其整体组合可分为通缝拼装、错缝拼装种方法。( ) 13、土体介质的监测内容包括地表沉降、土体沉降和位移、土体应力和孔隙压力等项目。( )
14、对盾构直接穿越和影响范围内的构筑物,必须进行保护监测,它包括监测观测、测斜观测和裂缝观测三部分内容。( )
15、复合盾构在复杂地层中掘进前可对正面土体进行超前改良。( )
16、隧道测量施工前期必须由甲、乙双方测量人员会同踏勘施工现场,做好领桩及接桩工作,乙方不可以控制点不足为理由拒绝接桩。( ⅹ )
17、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般都采用几何水准测量的相应等级精度来满足隧道施工 要求,水准点应埋设在便于观测且不受施工破坏的地方。( ) 18、隧道沉降观察必须按固定测量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资料,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固定使用水准点和固定测站位置转点(固定路线)来进行。( ) . . . .......... 19、1980年一些隧道专家通过研究土体的覆盖状况与横向下沉之间的试验后认为:地层覆盖厚度越大,地面沉降量就越大。 ( ⅹ )
20、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槽横截面形状与美国科学家Peck提出的形似概率论中正态曲线非常接近。 ( )
21、所谓最佳盾构推进状态就是指盾构推进过程中其参数的优化及匹配,具体表现为推进中对周围地层及地面的影响最小。 ( )
22、在压浆时尽可能保持足够大的压浆压力,这样可保证迅速充满衬砌与土体间的空隙。 ( ⅹ )
23、国产土压平衡盾构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法是研究盾构施工工艺流程和总结盾构施工经验。 ( )
24、PLC在盾构应用中的三大设计原则:满足盾构控制功能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合理的性价比原则。 ( )
25、盾构出洞推进段的推进轴线上浮,偏离隧道设计轴线较大的原因之一是上部千斤顶的顶力不足( )
26、在处理盾构进洞时姿态突变时通常可以在洞门密封钢板未焊接以前,用整圆装置将下落的管片向上托起以纠正误差( )
27、盾构推进过程中,由于正面阻力过大造成盾构推进困难和地层隆起变形 ( ) 28、盾构自转量较大时,可采用双侧压重的方法纠正盾构转角 ( ⅹ ) 29、盾构自转量较大时,可采用改变管片拼装顺序来调节盾构的自转角度 ( ) 30、盾构发生后退,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后退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如因盾构后退而无法拼装,可进行二次推进 ( )
31、控制盾构姿态,避免盾构产生后退、及时、保量、均匀地压注盾尾油脂是预防盾尾密封装置泄漏的有效措施 ( )
32、在盾构推进过程中,施工参数设定不当,如平衡土压力设定值偏低或偏高,推进速度过快或过慢,均会引起切口前方地面出现超量沉降或隆起 ( )
33、推进主溢流阀损坏或推进油泵损坏将直接导致盾构推进压力降低 ( ) 34、盾构推进系统中千斤顶无法伸缩的主要原因是千斤顶漏油 ( ⅹ ) 二、选择题: 1、 盾构的切口环部分的作用是 ( c ) A:便于安装各类机械设备 B:紧急出入 C:开挖和挡土 D:支撑 2、盾构的支撑环的长度应不小于 ( b ) A:1.8米 B:固定盾构千斤顶所需的长度 C:千斤顶行程的长度 D:所拼装的管片宽度 . . . .......... 3、所谓盾尾空隙是指 ( d ) A:盾壳钢板外表面与管片内表面的空隙 B:盾壳钢板内表面与管片内表面的空隙 C:盾壳钢板外表面与管片外表面的空隙 D:盾壳钢板内表面与管片外表面的空隙 4、对施工地质条件为地下水较丰富且透水性较好的砂质土时,应优先考虑采用 ( b )
A:土压平衡盾构 B:泥水平衡盾构 C:密闭型盾构 D:敞口机械式盾构 5、对施工地质条件为粘性土,应优先考虑使用 ( a ) A:土压平衡盾构 B:泥水平衡盾构 C:密闭型盾构 D:敞口机械式盾构 6、下列盾构掘进机施工隧道的辅助工法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是 ( d ) A:压气法 B:降水法 C:冻结法 D:注浆法 7、盾构机选型中应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 b ) A:环境因素 B:是否有利于开挖面稳定 C:工期因素 D:造价因素 8、为确保隧道施工的连续性,盾构高压电源实施 ( b ) A:单电源配置 B:双电源配置 C:三电源配置 D:视现场情况而定 9、当盾构进洞时,盾构最前端离封门( b )毫米时,应停止推进施工拆除封门,尽快将盾构推入井内的基座上。
A40 B50 C60 D100 10、土压平衡式盾构推进出土量一般宜控制在( d )%之间。 A68-70 B78-80 C88-90 D98-100 11、注浆一般常用的材料有水泥、粉煤灰和( b )。 A 石膏粉 B陶土粉 C矿石粉 D金属粉 12、施工过程中的同步注浆,除要及时调整注浆量外,还应随时检查浆液的( b )。
A、流速; B、初凝时间; C、固结; D、粘度。 13、 当盾构掘进距接收井还有( a )m时,须进行盾构贯通测量工作,它是确保盾构正确进入接收井门洞的一项重要的测量工作。
A、50~80;B、10~30;C、20~40;D、90~120; 14、 隧道施工中,地下水准线路是随盾构掘进的进展而增长的,为满足施工放样要求,一般先测设精度较低的临时水准点,然后再测设较高精度的永久水准点。永久水准点间距一般以( d )米为宜。 . . . .......... A、50~100;B、100~200;C、350~400;D、200~350 15、在盾构操作过程中因各类参数设置错误、超挖、压浆不及格等操作失误引起的地层损失,称( b )地层损失。
a. 正常 b. 非正常 c. 灾害性 d. 其它 16、PLC控制模型中对状态判别、轻载启动、限值判别、电气保护、机械设备保护等控制、属于时序逻辑控制中的( d )。
a. 初始化 b. 状态选择 c. 掘进状态控制顺序 d. 逻辑控制 17、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质量控制重点是( b ) A)盾构法隧道施工时控制地面沉降 B)建成的隧道实际轴线与设计轴线的一致性 C)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防水 D)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18、 在盾构进出洞过程中,盾构基座发生变形时应该怎样治理(c ) A)继续推进 B)边推进边维修 C)先停止推进,待加固后再推进 D)从新浇筑盾构基座 19、在盾构出洞过程中,盾构后靠支撑体系在受盾构推进顶力的作用后发生支撑体系的局部变形或位移通常应怎样处理( c )
A)无需处理 B)减小油压千斤顶的压力 C)对产生裂缝或变形的构件进行修补及加固 D)更换支撑体系 20、在防止盾构出洞推进段的推进轴线上浮,偏离隧道设计轴线的方法中( c )是错误的。
A) 施工过程中在管片拼装时加贴楔子,调正管片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便于盾构推进纠偏控制
B) 在管片拼装时尽量利用盾壳与管片间隙作隧道轴线纠偏,改善推进后座条件 . . . .......... C) 加大下部千斤顶的顶力,减小上部千斤顶的顶力 D)用注浆的办法对隧道作少量纠偏,便于盾构推进轴线的纠偏 21、 盾构推进中盾构发生过量的旋转,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D)与管片的拼装的顺序无关
) A)与盾构内设备布置重量不平衡有关 B)与盾构所处的土层不均匀,造成推进过程中受到附加的旋转力矩有关 C)与在施工过程中刀盘或旋转设备连续同一转向,导致盾构在推进运动中旋转有关 D)与管片的拼装的顺序无关 22、 管片环面与隧道设计轴线不垂直,一般利用增减楔子环(曲线管片)来进行纠偏,在管片上适当的部位加贴厚度渐变的传力衬垫,形成楔子环,一般一次加贴衬垫的厚度最厚不超过 (B )
A)4mm B)6mm C)8mm D)10mm 23、盾构掘进控制“四要素”是指(b )。 A.始发控制、初始掘进控制、正常掘进控制、到达控制 B.开挖控制、一次衬砌控制、线形控制、注浆控制 C.安全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 24、隧道管片中不包含(c)管片 A.A型 B.B型 C.C型 25、拼装隧道管片时,盾构千斤顶应(c) A.同时全部缩回 B.先缩回上半部 C.随管片拼装分别缩回 26、向隧道管片与洞体之间间隙注浆的主要目的是(a) A.抑制隧道周边地层松弛,防止地层变形 B.使管片环及早安定,千斤顶推力能平滑地向地层传递 C.使作用于管片的土压力均匀,减小管片应力和管片变形,盾构的方向容易控制 27、当二次注浆是以(c)为目的,多采用化学浆液。 A.补足一次注浆未填充的部分 B.填充由浆液收缩引起的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