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一般不容易生病,但还是有一些常见的情况需要加以注意。 一、脐炎 新生儿出生结扎后的脐带残端一般3~7天脱落,有的需要10余天或20余天(根据结扎手法不同)才能干燥脱落。 1、原因 局部细菌感染。当新生儿出生后切断脐带是,其根部为新鲜伤口,脐带内的血管没有完全闭合。若护理不当,病菌进入时,可引发脐炎。如果治疗不及时,病菌进入血液可能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2、临床表现 脐轮与脐周皮肤发红,其根部有少量分泌物为脐炎的典型症状。轻者:新生儿没有全身症状。 较重者: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根部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并伴有臭味。 重者:新生儿伴有发烧、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等症状。 3、护理方法 治疗脐炎的根本措施是预防,尤其是脐带脱落前的护理。应保持脐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一旦发生脐炎,应及时就医。 二、黄疸 黄疸是指新生儿的血液、粘膜和皮肤出现变黄的现象,脸上最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先变黄,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手脚。 1、原因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老化之后,经过代谢会产生一些废物(胆红素),最后经肝脏排除体外。而新生儿肝酶活动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性黄疸)。 2、观察 轻度黄疸主要显现在巩膜、面部、躯干等部位,中度以上黄疸除此部位明显外,手心、足心亦有感染。溶血性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并常伴有贫血;肝脾大或水肿感染性黄疸常伴有发热,并克发生感染;梗阻性黄疸大便色浅或呈陶土色;产伤所致黄疸可有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损伤原因,红细胞破坏增多,长因母乳血型不合引起。另外,红细胞增多症、窒息、缺氧、酸中毒等也会引发黄疸。 3、类型 (1)生理性黄疸:正常足月儿60%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黄疸,在第4~5天达到高峰,在1~2周内消失。 早产儿、低体重儿有80%会出现黄疸,且出现时间较早(24消失内),黄疸程度重,消退时间长,一般长于3周,黄疸指数平均在11-12毫克每100毫升。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于血液方面的疾病如ABO血型不合,肝脏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炎;感染造成肝功能降低;生产过程导致新生儿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头皮淤血。 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早(24小时内),发展快,退的慢,当黄疸指数大于15毫克每100毫升就必须治疗了。 4、黄疸指数 简称胆红素的浓度,黄疸指数12毫克每100毫升,代表100毫升血液中存在12毫克的胆红素。 5、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母乳本身含有一些阻碍胆红素排泄的物质,若怀疑是这种情况,可暂停喂母乳2~3天,以做鉴别诊断。一般而言,黄疸可因暂停母乳而逐渐退去,之后,再喂母乳就不会有严重的黄疸发生。 母乳引起的黄疸持续1~2个月时,护理人员须提高警惕,之一通过新生儿日常活动及大便颜色来区分是否为病理性黄疸,以免延误就医(如发现灰白色大便应排除是否为胆道闭锁)。 表现:黄疸持续时间长,可达2~3个月,精神及生长发育良好,暂停母乳喂养可减轻。 处理建议:请医生协助确定,不用特殊治疗,可自愈。 6、护理方法 每天仔细观察新生儿眼白、皮肤、粘膜、手心脚心颜色变化,包括新生儿的精神状况,并做好记录,若婴儿的黄疸3周不退则需要去医院。黄疸高峰期要多喂奶、水,晒太阳或添加葡萄糖冲水喂食。 三、脱水热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原因: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外界温度高。 表现:无原因突然发热,精神尚可,饮食佳 预防措施:注意水分补充以及外界温度调节,穿衣盖被适度。 四、脓疱疹 原因:皮肤感染 表现:皮肤褶皱处粟粒状皮疹,充血、有脓头,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预防措施:勤洗澡;注意护理人员的个人卫生;注意室内卫生。 五、先天性喉鸣 原因:缺钙等。 表现:吸气性喉鸣,一般2岁左右可自行缓解。 预防措施:母乳及新生儿均应该注意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 六、臀红(尿布疹)及护理 1、原因 新生儿皮肤娇嫩,如大小便后没能及时更换尿布,其中的酸碱性物质对皮肤会有刺激作用。 2、临场表现 轻度的尿布疹也叫臀红,表现在臀部皮肤发红或者出现小红疹,严重时表皮肿胀、破损和流水。 3、护理方法 (1)尿布要选柔软的、吸水性强的纯棉制品。每次用后洗净晒干,如选用一次性纸尿裤,要用干爽型的,2~3小时换一次。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大便后的处理 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裤后尿布,先擦干净,再用温水清洗干净,然后涂上护臀霜,如大便很少,只用湿纸巾擦干净就可以了。 (3)小便后的处理 一般小便后不需每次清洗臀部,以免破坏臀部皮肤表面的天然保护膜。若新生儿为女婴,洗臀部时应由前往后淋着洗,以免脏水逆向进入尿道,引起感染,还应注意清洗回音不的分泌物。 (4)勤换尿布 每次换尿布是,注意擦净臀部残留尿液。 (5)如发生轻度臀红,应使臀部多暴露,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或用小太阳(冬天)烤臀部10分钟左右,尽量让臀部保持干爽。 (6)臀红未破皮者可用金霉素或红霉素软膏或烧开后凉却的香油涂抹,破皮的或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4、预防 (1)保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新生儿白天用尿布,夏天克暴露,夜晚用纸尿裤。 (2)选用吸水性强的柔软纯棉制品做尿布,换洗后要用开水消毒。 (3)注意局部护理,可适当用护臀霜。 (4)不用洗衣粉洗尿布,以免洗衣粉残留刺激皮肤。 七、湿疹及护理 1、原因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直接病因:婴儿产生湿疹的病因是复杂的,其中过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所以,有过敏体质家族史(如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有过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食物过敏等)的婴儿更容易产生湿疹。 (2)诱发因素:对于产生了湿疹的婴儿,许多物质又会诱发或加重湿疹症状,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接触化学物品(护肤品、洗浴用品、清洁剂等)、毛制品、化纤物品、植物(各种植物花粉)、动物皮革及羽毛,发生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日光照射,环境温度高或穿着太暖、寒冷等,都会刺激婴儿的湿疹反复产生或加重。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小儿湿疹,好发生在孩子的肛门周围,常伴有蛲虫感染,成为蛲虫湿疹。 (3)内因:因为婴儿的皮肤角质层比较薄,毛细血管网丰富而且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多,对各种刺激因素较敏感,所以婴儿更容易产生湿疹。 2、特点 (1)婴儿湿疹自然病程: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2~3个月的婴儿就可能发生湿疹,1岁以后逐渐减轻,到2岁以后大多数可以自愈,但少数可以延伸到幼儿后儿童期。有婴儿湿疹的孩子以后容易产生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2)婴儿湿疹的皮疹:多数皮疹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重时前胸、后背、四肢也会有皮疹。起初的皮疹为红斑,以后为小点状提起的皮疹或有水疱样疹,很痒,克破损,流出液体,液体干后就形成痂皮,常为对称性分布。 (3)婴儿湿疹的类型:分为干燥型、脂溢型和渗出型。 干燥型湿疹表现为红色丘疹,可有皮肤红肿,丘疹上有糠皮样脱屑和干性结痂现象,很痒。 脂溢型湿疹变现为皮肤潮红,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覆盖在皮疹上,以后结成较厚的黄色痂皮,不易去除,以头顶及眉间、鼻旁、耳后多见,痒感不强。 渗出型湿疹多见于较胖的婴儿,红色皮疹间有水疮和红斑,可有皮肤组织肿胀现象,很痒,抓挠后有黄色浆液渗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躯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并容易继发皮肤感染。 3、治疗 (1)冷湿敷方法。 (2)含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 4、预防和护理 (1) 避免接触化纤衣物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2) 避免环境过热。 (3) 避免环境过湿。 (4) 注意饮食。母乳产妇不要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物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由此增加湿疹的发生概率。 (5) 注意洗浴。患有湿疹的婴儿,不要过多清洗患部,洗浴用温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水,不用过热的水,不用肥皂、化妆品,避免湿疹加重。 (6) 不要穿化纤羊毛衣服,应以棉为主。 (7) 预防感染。 (8) 湿疹发作时不进行预防接种。+ 八、鹅口疮及护理 1、原因 鹅口疮即口腔霉菌感染,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口腔疾病,呈白色凝乳状附着在口腔粘膜、齿龈、舌面、上颚等处。病院通常来自产妇阴道霉菌感染或生产后接触感染,如奶具消毒不彻底、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等。 2、临床表现与观察 婴儿口腔颊部、唇内、舌、上颚和咽部粘膜上附着乳白色斑点、奶酪状物,严重时融合成片,擦去后则露出粗糙、潮红的粘膜。鹅口疮多见于营养不良或腹泻的婴儿,不易去除,严重时会影响食欲。 鹅口疮与新生儿吃奶后残留下的奶液的区别是:新生儿口中残留的奶液一经喝水就会被漱清,而鹅口疮喝水后仍可见白色凝乳状物,且用棉签擦拭后可见粗糙、潮红的粘膜。 3、预防 (1)注意观察口腔,看到口腔内有白色凝乳状物,要区分是奶液残留还是鹅口疮。 (2)母乳喂养前一定要清洗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