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 陈春花 03 第三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3版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组织行为学 陈春花 03 第三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3版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知觉对象特征
e.转换律 格式塔可以经历广泛的改变而不失其本 身的特性。
【举例】一个曲调变调后仍可保持同样的曲调,尽 管组成曲子的音符全都不同。一个不大会歌唱的人 走调了,听者通过转换仍能知觉到他在唱什么曲子。
组织 行 为学
知觉发生的情境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 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
知识和经验 自我概念
的事物则往往被排除,出现
熟视无睹的情形。
知觉发生的情境
认知结构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觉对象特征
未满足的需要或动机能 够对人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
【实验】 A小组的人在试验的一个小时 前吃了东西,B小组的人则已经16个小
知识和经验 自我概念
时没有进食。给他们呈现一组主题模糊 的图片,结果饥饿的B小组成员把这些
二、归因
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就是解释我们如 何确定自己以及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论。 根据归因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是对事件原因的知觉, 而不是实际事件本身。
组织 行 为学
二、归因
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内的内部责任来源, 例如个体的能力、技术、内部激励、性 格等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2.社会知觉及知觉偏差
选择性知觉 首因效应
知 觉 偏 差 效 应
近因效应 刻板印象 参照框架 虚假同感效应 晕轮效应 期望效应
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 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 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用两段文字作为试 验材料,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一个热情、 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则把他描写成一个冷 淡、内向的人。在实验中把两段文字加以组 合„„实验证明,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 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 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知觉对象特征
如大小、形状、颜色等,以及其刺激强 度、声音、温度、运动状态、新奇性、重复 次数、与背景的对比
【举例】谬勒-莱伊尔错觉
知觉发生的情境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情境或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 而改变知觉效果。所谓感受性,就是
知觉对象特征
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举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
知觉发生的情境
认知结构
内行看门道(唱腔、动作)”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觉对象特征
自我概念分为两种:实 际的自我,指个体如何看待 和评价自己;理想的自我,
知识和经验 自我概念
指个体期望他自己成为什么
样的人的知觉。
知觉发生的情境
认知结构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情绪的 控制
情绪的自我管理 透明度 适应性 成就 主动 乐观
组织 行 为学
三、情绪
2.情绪智力
情 绪 智 力 的 测 量
EQ-I量表 多因素情绪智力 量表(MEIS)
情绪能力调查表
该量表由33个项目组成, 五个维度对应五个成分量 表,量表采用自陈法,以5 点计分。 该量表被多项心理研 究采用作为测量情商的工 具。
5.压力
• 压力的来源
压力带来的后果 压力管理的方法 工作——家庭冲突及平衡
3.情绪
• • • 情绪的概念与维度 情绪智力 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 • •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对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
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1.影响知觉的因素 影响知觉的因素是很复 杂的,它们可能引起知觉
2.社会知觉及知觉偏差
选择性知觉 首因效应
依据自己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举例】同样一个日常培训项目,管理者考 虑的是培训费用、对正常工作时间的占用以 及人员组织问题,但职员想到的则常常是枯 燥重复的授课内容和不切实际的漫谈。
知 觉 偏 差 效 应
近因效应 刻板印象 参照框架 虚假同感效应 晕轮效应 期望效应
组织 行 为学
三、情绪
1.情绪的概念与维度 情绪种类
维度
情绪强度
情绪频率和持久性
组织 行 为学
三、情绪
2.情绪智力
是指感受和表现情绪、促进情绪思考、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节个 人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自己(个人能力) 自我意识 情绪的 识别 情绪自我意识 准确的自我评估 自信 自我管理 他人(社会能力) 社会意识 同情 组织意识 服务 关系管理 有灵感的领导 影响力 发展他人 变革催化剂 冲突管理 建立关系 团队工作与合作
自立性偏差
人们在被告知获得成功 时会欣然接受,把成功归因 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然而 他们常常将失败归因于机遇 或任务本身的“不可能性” 所造成的外部情境因素。
归 因 错 误
基本归因偏差
组织 行 为学
三、情绪
1.情绪的概念与维度
一种心理和生理经历,它直接指向人或物, 是对客体的反应。当你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感到 快乐或害怕时,你就是在表达你的情绪。也就 是说,情绪必须针对某一具体的客体产生。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上司与下属之间的知觉鸿沟*
对下属表示肯定的具体形式 给予某种特权 更多的责任 拍打后背 真诚的、到位的奖励 上司对频率的知觉(%) 下属对频率的知觉(%) 52 48 82 80 14 10 13 14
为更好工作所开展的培训 更加有趣的工作内容
64 51
9 5
组织 行 为学
*Rensis Likert, New Patterns in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1961), p.91)
2.社会知觉及知觉偏差
选择性知觉 首因效应
知 觉 偏 差 效 应
近因效应 刻板印象 参照框架 虚假同感效应 晕轮效应 期望效应
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性、定 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 西,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 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们观点的信息。 在一些极端的情形中,我们的情 绪过滤掉大量威胁我们信仰和价值观 的信息,这一现象被称为知觉防御。
知觉对象特征
认知结构越全面、越复 杂,我们对于他人的知觉就 越趋于实际。
知识和经验 自我概念
【举例】有人以身体特征去评价,
如高或矮、胖或瘦;有人从性格去 评价,如活泼或稳重„„
知觉发生的情境
认知结构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 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
知觉对象特征
a.封闭律 人有时会知觉到一个个完全不存在的整体, 人们的知觉加工将会使感觉输入没有填满的裂 缝封闭起来。
【举例】火车车厢里面对面坐着的乘客,比背靠背坐着 的乘客,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单元。
组织 行 为学
知觉发生的情境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 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
知觉对象特征
b.连续律 连续律则认为人倾向于知觉那些连续的 线段或模式。连续律可能造成不灵活或无创 造性的思维,使人们仅仅知觉到这种明显的 复杂的连续模式。
一贯性
特殊性
特殊性是指此人在各种不同场合下,是否都会表 现出类似的行为。如果特殊性很低,即这种行为与平 常没什么差别,我们会把行为归于内因;如果特殊性 高,我们会把行为归于外因。
组织 行 为学
二、归因
3.归因错误
人们在归因时往往忽视 情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因 素如智力、能力、动机、态 度或人格等的影响,哪怕别 人的行为很明显受到了情境 的左右。
知觉发生的情境
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2.社会知觉及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就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 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的知觉。 选择性知觉
A
B
首因效应
期望效应
H
知觉偏差效应
C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G F E
D
刻板印象
虚假同感效应
参照框架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2.社会知觉及知觉偏差
选择性知觉 首因效应
知 觉 偏 差 效 应
近因效应 刻板印象 参照框架 虚假同感效应 晕轮效应 期望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 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 大的现象。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 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 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 用就会较大;当人们在回忆旧信息发 生困难的时候,对别人的判断就要依 赖于目前的情境,就会发生近因效应。
华 章
组 织 行 为 学
2017/12/12
文 渊
第三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
本章内容
1.知觉
• • 影响知觉的因素 社会知觉及知觉偏差 • • •
4.态度
态度的含义与功能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情绪、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2.归因
• • •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归因的三个要素 归因错误 • 压力的本质
知觉发生的情境
认知结构
图片的内容知觉为食物的频率比A小组 高出很多。 组织 行 为学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觉对象特征
个体具有的知识、经验 对于知觉的选择性影响也很 大。
知识和经验 自我概念
【举例】观赏同一台戏曲节目,外
行人和内行人的知觉差异往往很大,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故事情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