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市场调查报告范文每年的第三季度其实可以很好的看出行业在一年内是否有变化和未来的趋势,对于厂商来说还有一个季度可以快速的调整自己的策略,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可以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目前主流的消费观念。
耳机行业可以说一直都是一个科技行业中的重要“附件”行业,虽然这些年消费者对于耳机越来越看重,但从行业的变化也不难看出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耳机的需求和变化也依然于外部的变化。
从整体的数据来看也反映了耳机更多依赖于大科技行业变化的这一特性。
相比前两年耳机的无线化越来越明显,每个季度都在快速增长,而消费者对于耳机产品的预算也在不断增加,在消费升级的时代用户对于耳机这类提高品质的产品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预算支撑。
1.1品牌关注度分析在品牌关注度方面整体的排名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国内品牌硕美科快速蹿升到了关注度第三的位置,对于目前电竞耳机的热潮来说今年硕美科确实推出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产品,这在后面的产品排名上也会有所体现。
而传统的“四巨头”森海、索尼、铁三角和AKG也终于被打散不在占据前四名的位置,除了第三的硕美科,还有就是漫步者,超过了AKG的占有率排名第五,AKG今年推出了不少优秀的耳机产品,而之前售价低廉的全无线耳机也让漫步者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度。
而在6-10名则是Beats、苹果、1MORE和BOSE。
对于这四个品牌来说苹果仅仅依靠Airpods一款产品就跻身前列可以说产品是非常强劲了,在产品关注度上也印证了这一点。
而1MORE刚刚发布了自己的一系列新品,目前部分高关注度产品还未正式上市,相信不久之后会有一定的提升。
BOSE近期并无重量级的新品发布,但依靠品牌的强大号召力还是拥有不小的关注度。
1.2耳机市场热门产品关注度分析在第三季度的产品关注度上,Airpods摘得头筹,作为苹果几乎唯一的零售耳机产品,这款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也有着相当恐怖的销量,而苹果在新iPhone的发布会上也并未更新这款产品,让它最近再次得到了一些新的关注,相信这款产品在更新前依旧会是耳机行业的热门单品。
Beats X作为搭载了苹果W1芯片的“亲儿子”产品,获得了很多用户的关注,上市之初开始就得到了优秀的销量。
而森海塞尔HE1作为行业内最贵的产品一直都有非常高的关注度,在HE1出现之前高关注度的产品也一直有大奥一代,也不足为奇。
索尼的WI-1000X替代了之前的全无线版本降噪豆登场,得益于618期间的低价策略获得了很多的关注,在双十一期间依然可能出现低价高关注的情况。
两款硕美科的新品游戏耳机都有上榜,对于游戏的热潮来说硕美科优秀的性价比和功能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
漫步者的W288BTBT作为一款售价低廉的无线蓝牙耳塞,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低廉的价格优秀的品质使得在产品的关注上拥有了可以站稳脚跟的资本。
森海IE80、Beats SOLO3、索尼W1000XM2都是排行榜中的老型号了,高价但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2.1耳机特性及功能关注度分析对于Q3的结果来说相比上半年的两次统计无疑更体现出了耳机无线化的大趋势,不论在特性还是在功能用途的方面,蓝牙无线都遥遥领先其他特点,成为了用户们的首选特点。
而在功能方面,游戏、运动、HiFi、降噪这四大类别紧跟其后,对于这四个类别来说也从侧面说明了用户对于耳机产品预算的逐步提升。
而游戏的热潮也依然还没有过去,用户对于自己的游戏声音体验的追求依然在上升。
在特性方面,除了无线之外线控还是大部分消费者比较关注的方面,说明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耳机的定位还是在于搭配手机的附件使用,而降噪已经成为了第三受关注的特性,对于通勤和差旅用户来说,降噪功能变得更加重要,毕竟谁不想要安静无噪音的欣赏音乐呢?而USB充电、换线、折叠也都进入了前几名的关注度中,可见用户对于产品本身的方便程度也还是越来越关注的,毕竟小巧方便也是耳机重要的一个部分。
2.2耳机扬声单元关注度分析在耳机的单元关注度方面动圈耳机依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关注度,毕竟动圈也是唯一一种从最低价到最高价都可以覆盖的驱动形式,而动铁、圈铁、平板三种换能原理都明显的相比之前又有了小范围的提升,这也说明消费者对于耳机本身的品质关注度的提升,尤其是平板耳机,绝大部分平板耳机都属于全尺寸的HiFi耳机定位,这个类别的提升也从侧面说明了用户对于高端耳机关注度的提升。
2.3耳机佩戴方式关注度分析在耳机的佩戴关注度方面头戴式和入耳式依然是最为主流的两种佩戴方式,也是用户最为关注的方面,也许在年底即将到来的冬天头戴式耳机的关注度还会有相应的提升,而入耳式拥有更好的隔音效果也是很多消费者非常喜爱选择的。
而第三名全无线耳机则是在最近的一年时间中迅速崛起的类别。
全无线耳机无与伦比的便捷程度让很多消费者爱不释手,而Airpods的成功以及巨大的关注度也间接的提升了这个产品类别的关注度。
颈挂式与平头依然是小部分的关注度,尤其在全无线耳机诞生之后颈挂式的耳机产品关注度还会持续性的走低。
3.1不同价位耳机关注度分析在耳机的关注度方面还是可以感觉到消费者对于耳机产品“附件”的这一认识的,整体预算的价格依然不高,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像是1000-2000元预算的消费者也已经占到了10%左右的人群数量。
当然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耳机的预算还集中在300元以下的价位,在300元以下价位的用户占到总数的60%以上,但对于高价位耳机产品的消费者还是明显在增多的。
总结及趋势预测对于Q3的报告来说,相比今年的前两季度在品牌和产品上还是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消费者对于耳机产品的需求变化以及像是Airpods这样行业中罕见的爆款产品对于行业的巨大冲击力。
而无线产品已经确定的未来霸主地位,对于手机已经几乎都取消的耳机口来说,传统模拟接口的有线耳机未来的市场必将走向小众、高端化的路线。
对于未来市场来说我们还会看到全无线耳机产品的持续增长,在年底以及明年也许就会有大量更优秀新方案的耳机产品上市,而苹果也许也会持续开发新款的Airpods产品与大家见面。
而传统有线耳机产品则会朝着更加两极分化的路线发展,更加低廉的价格或者更加高端的定位。
而国产品牌像是硕美科、1MORE、漫步者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耳机的全新一面,在未来我们还会在榜单上看到他们更好的成绩,也期待看到更多新的国产品牌出现在关注度TOP10中。
做市场调查主要是寻找市场机会点,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以及确定品牌和营销推广方式。
1、寻找市场机会点比如你做酒店餐具,你首先得了解是否有市场机会,是否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大家都认某个品牌或者有关系,那你机会就比较小了。
如果发现没有品牌垄断,你还要看下你的产品是否具有差异化竞争力,如餐具更加健康、更加耐用等等。
同时你还得看酒店客户(决策者和使用者都要考虑),是否真的认同你这个卖点,能否承受你的最低价格。
2、探索商业模式如果没有明显品牌垄断,你的产品有一定竞争力,价格用户能接受,那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你的商业模式,就是怎么卖怎么挣钱的问题,你走直销路线,必须有销售团队,产品要有独特竞争力,定价很高,同时必须找大酒店大客户才能够满足你的运营成本;你走代理商路线,那就必须考虑怎么让利,让代理商有动力去推广和推销;你走商超路线,就需要怎么做好终端生动化体验,同时怎么与商超合作,如何经常做做促销活动。
3、确定品牌营销推广方式了解你的客户也就是酒店餐具决策者的媒介习惯和信息接受方式,如果喜欢看高端杂志,你可以到机场杂志或财经杂志或奢侈品杂志投投广告;如果通过搜索购买,那就要做做关键词优化和关键词搜索付费推广;如果经常开车,那也可以试试户外广告,高速路牌,公交广告和广播广告等等。
我是上木木说,专注自有品牌运营和策划运营探讨,以多年经验思考如何跨界结合阳明心学和品牌运营,致力于开创知行合一的品牌运营资产观理念,从而树立中国本土的品牌运营理论。
欢迎随时沟通交流!首考察周围同行竞争。
全方位,当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消费水平。
以及当地口味特色。
气候条件与饮食习惯。
同行竞争调查,了解你的竞争对手。
在百度上搜索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gsxt./index.html谢邀。
本人并非专业声学工程专业,只是多少了解一些,简单谈谈。
从参数来判断耳机是好耳机还是坏是不保险的。
一个耳机的声音决定的因素很多,现在新出的耳机很多,有些耳机参数做的越来越高,但是 ___这些耳机就比几年前一些指标低一些的耳机要“好”。
打个比方,早年的专业单反相机是1000万像素,但是现在的手机摄像头随便出来就是1300万像素,虽然像素是评价画面精细度的指标,但是这并不说明现在的手机就比几年前的专业单反好。
虽然不能完全依靠指标来判断耳朵的“好坏”,但是,在耳机的指标里,还是可以看到很多重要的东西的,下面我们简单谈谈一般厂商会标记在耳机包装上的几个指标的意思,以及常规情况下这些指标对声音的影响。
但是市面上有很多响应范围极高的耳机,比如松下某耳机响应范围是4~100000Hz,通常一些声学专家认为,某些极低频的声音虽然人耳听不见,但是或许某些人能过感受到,另外极高频率的响应,有些声学专家认为能过给耳机带来更好的高频延展。
尽量选择响应频率高一点的耳机还是有点必要的。
2.『阻抗』:单位是欧姆,民用耳机一般阻抗在16~300欧姆之间。
当然也有超过这个范围的。
阻抗简单来说你可以理解为耳机的电阻,阻抗+灵敏度+总功率这三个指标通常决定一条耳机是不是好推(好驱动)。
但阻抗对耳机好不好推比较明显,越高的耳机对于驱动力需求越大。
一般来说,小单元的头戴式耳机,入耳式阻抗都是16/32欧姆比较多,这个阻抗下,只要你的耳机灵敏度在100db以上就能很好的用手机驱动,如果你的耳机阻抗是64欧姆,灵敏度在99以下,按我的经验,可能大部分的手机音频输出端口的供电已经不太能驱动好你的耳机了。
驱动不好的耳机常常容易低音发混沌,中高音偏暗,整个声音给人感觉有点含糊发软的味道。
这时候需要用到比较高输出功率的DAP便携式播放器或者耳放设备了。
如果你是选择手机用的耳机,就不用太担心是不是推得好了,因为厂商在设计的时候就会给大家考虑好了手机是不是能推动的问题,敢拿出来卖当然基本上都是比较好推的。
至于比较大单元总功率比较大的监听耳机,比如森海塞尔德HD800、拜亚动力DT990(DT990的阻抗是惊人的600欧姆)这种耳机必须要台式功放设备才能较好的驱动。
3.『灵敏度』:单位是分贝(db)。
简单理解为在输出相同的声压下需要的输入功率大小。
我们在上面说过阻抗+灵敏度+总功率这三个指标通常决定一条耳机是不是好推灵敏度和阻抗一样是对驱动耳机的前级提出要求。
前者更偏向于输入的功率大,后者则更偏向于解码模块的能力要高。
就我的实际体验而言,灵敏度与阻抗比较,低灵敏度对于驱动耳机的影响较阻抗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