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弱势群体的基本权保护

论弱势群体的基本权保护

论弱势群体的基本权保护摘要:当前社会政府的职能正在转变,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日益增多,弱势群体的保护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弱势群体的权利已经成为保护的基本原则。

本文在对弱势群体的界定以及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对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希望能够对今后弱势群体的保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弱势群体;保护;法律Abstract: the social function of government is changing, the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of increasing concern, the protec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directly affect social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The rights of vulnerable groups has becom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vulnerable groups in the defini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existence of the protec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problem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nd suggestions of several, hope to be able to protect the vulnerable groups to help.Keywords: vulnerable groups; legal protection;目录1、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 - 3 -2、弱势群体的特征............................................... - 3 -3、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源........................................... - 3 -3.1弱势群体产生的主体原因................................... - 3 -3.2法律根源................................................. - 4 -4、我国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现状............................... - 4 -4.1我国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取得的成绩....................... - 4 -4.2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 5 -5、完善弱势群体基木权利保护的建议............................... - 6 -5.1通过修改宪法扩大公民宪法权利的范围....................... - 6 -5.2是建构违宪审查制度....................................... - 6 -5.3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对策....................... - 7 -6、结语......................................................... - 8 - 参考文献........................................................ - 9 -1、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

对于弱势群体的研究众说纷纭,国内一些学者也明确指出了他们自己对于弱势群体的见解。

有的学者指出:所谓的弱势群体就是指的经济收入低生活有困难的人。

有的学者认为:弱势群体是自身缺乏正常生活或者工作的能力。

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弱者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2、弱势群体的特征针对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定位,可以归纳为弱势群体的共同特征,其主要特点是:法社会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即权利贫困。

所谓“权利贫困”,是指一国公民由于受到社会法律、制度、政策等排斥,在本国不能享有正常公民权利或基本权利得不到体制保障,即根据制度和法律,是合法的不平等。

如我国目前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在城市从事工业生产,面临着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压力和职业风险,但由于政策和法律的规定,他们并不能获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其所享有的权利与市民并不相等。

在他们遭遇工伤或者疾病的困扰时,他们的境遇将更加艰难,往往陷于无助的境地,从而表现出了比城市居民相比更大的劣势。

另一方面权利的贫困还指弱势群体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而造成对其权利遭受侵犯时救济的缺位。

笔者认为这里的权利既包括社会经济权利又包括权利遭受侵犯后获得救济的权利。

前者诸如生存权、发展权、劳动权等。

由于制度或者体制的原因,他们的这些社会经济权利得不到国家的保障或者保障不力,从而造成生活质量的恶化。

后者指他们的社会经济权利遭受侵犯后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如农民工讨要被拖欠的工资,虽然经过劳动部门的行政程序和法院的司法程序后,仍然得不到支付而处于无助状态。

再如人们的权利遭受侵犯后经过行政和司法程序后得不到解决而踏上漫漫上访之路,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倒遭到了地方政府的迫害,等等。

从法学研究和保障人权的角度出发,权利贫困应当是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3、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源3.1弱势群体产生的主体原因1,个人文化和专业技能素质在一般情况下,个人情况和个人文化素质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关系,文化和专业素质较高,个人情况相对较好;反之,文化水平较低的弱势群体,缺乏专业技能,在就业不足,很难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从而成为弱势群体的可能性增大了。

2、家庭赡养系数、就业人口、和家庭收入我们研究了相关的文献,家境贫困的城市居民通常是:就业人口少,平均人口多,就业面很狭隘,每个就业人员需要负担比较重,所以生活压非常大,导致家庭生活压力大”。

3、行为原因行为原因是弱势群体形成的一个特殊原因。

“有些弱势群体是因行为人自身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如服刑者。

这些违法犯罪者被判入狱服刑,便失去了自由,进而也成了弱势群体。

’,②对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必须给予他们以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必须给予他们以特殊的人文关怀。

目前,我国很多监狱都推行人性化改造方案,实施“技术改造”、“文化改造”计划,不断进行改造改革,如提高伙食标准,延长接待时间,允许生日聚餐,创办“温情监室”等,都是这种改革的具体表现。

这些富有人情味和人性化的改造措施,有利于服刑者改造,有利于促使他们尽快地悔过自新,洗心革面,更有利于他们出狱后的生存、发展和重新做人。

3.2法律根源法律制度不完善是弱势群体产生的的根源之一。

法律创造的行为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约束,加入法律合理的话那么经济效益将会随之而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法律的完善速度,这就导致了人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但是市场转型以后,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贫富差距逐渐减小。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部分弱势群体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4、我国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现状4.1我国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取得的成绩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要保护弱势群体作为一个规则的权利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做了大量的工作,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科学的发展特点的弱势群体保护法律。

1.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立法不断增加立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是指按照特定国家机关的权限和程序指定的,弱势群体的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这是弱者一种积极的方式保护潜在的群体,是一个预保护。

这是一个法律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基本知识。

2.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执法效果比较明显作为行政执法在法律保护中的主要特点为及时、快、范围大。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制定了一定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弱势群体,各级执法部门也认真实行了各项法律法规,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首先是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得到了保障,其次是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的队伍中来。

4.2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建国之后我国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的法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较多,所以弱势群体的人数也相对较多,再加上我国社会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法制观念差等原因导致在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的。

1.受保护的弱势群体范围较狭窄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弱势群体在原有的老年人、妇女、精神病人、儿童、残疾人、遭受天灾人祸的人群及失业人员的基本上,又新增加了经济生活贫困的人群。

2.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中国的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主要表现为法律的数量少,水平不高,还未设定专门的人权保护法,所以当前对弱势群体保护的现状为无法可依或者法律依据不足。

在欧美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时间较长,在发展的早期社会问题就已经充分暴露,贫困人口大量涌现,失业问题、养老问题相当严重,并且引发了社会动荡。

为此,西方国家不断探索对策,从济贫政策到社会保险机制,从俾斯麦到英国工党、从美国罗斯福新政到瑞典的福利社会,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社会救济福利制度。

中国则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社会保障机制、社会救济机制很不完善,不能完全覆盖到各个角落,使得贫困人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于是弱势群体大量产生。

3.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援助不到位法律援助是指政府或宏观经济管理下的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免费或减费相关费用。

它是国家法治化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政治和法律文明的主要标准之一。

4.国家在行政工作中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所存在的不足在行政活动中,国家进行扶贫开发,给农民减负、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等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国家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扶贫资金不到位,解决问题不彻底等问题。

而且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大,给农民减负和进行再就业指导帮助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优惠政策的普惠性不强,所以面临的情势仍然比较严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