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1)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1)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共享的实习训练基地
•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企业技术人
员做兼职教师 • 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 • 精品专业和课程建设 • 鼓励终身学习,学分制,学修制,弹性学制,分 段完成学业 • 鼓励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工学结合 弹性学制 学分制 面向终身教育 市场需求导向
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5)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2004年6月17日—6月18日)南京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 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七部门联 合召开。陈至立国务委员到会讲话。
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主要内容:总结交流经验。把《决定》和实施2003—
办学模式
教育教 学改革 框 架
考核指标
专业教学
职教特色课程
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环节 提高职业技能
师资培养
“双师型”教 师 师资基地建设
职业道德 职业能力 就业率
4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师资现状(2005年)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共有35万人 生师比为45:1。 类型结构。专任教师中文化课教师占47.94%,专业 课教师占49.13%,实习指导教师占2.92%。 学历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 1.57%,本科以上学历占71.84%。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占50.82%,35- 50岁占40.38%,50岁以上占8.8%。

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2)、第二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1991年 主要任务: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 战略目标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明 确提出要坚持发展职业教育的方 针,力争在90年代初步建立起具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框 架。(阜康市职业中专获全国职业 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1996年,第三次全国职教工作会,中职毕业可
以接受高职教育。 •1996年,国家颁布《职业教育法》。 •1997年,国务院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民 办职业教育的兴起。 •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第四次职业教育工作 会议,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达到全新的高度。 •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 •2004年,七部委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提 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200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第六次职业教育工作 会议,100亿元助职教,大力发展更凸显。
主要政策措施
• 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普职比大体相当 •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 按需办学,市场驱动,就业导向,职业指导,订单式培

• • • •
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 倡导和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把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
师资。 • 1980年,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兴办职业 高中。 • 1980年,试办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大学)。 •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颁布,提出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方针。 • 1986年,第一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 1991年,第二次全国职教工作会,建立职业教育 体系;之后,开展职业学校评估,建设重点职业 学校。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目前向国际劳动力市场输出的劳动力只 有60万人左右,占世界境外流动就业劳动力总量还不到1%,
3.3 最新的政策
——大力发展,加快发展

国家的定位
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 作的战略重点
•“四项工程”
*
*
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3)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1996年
主要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 业教育法》,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 法制建设,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依 法办学,依法管理,努力使我国职 业教育有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4)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02年 7月28日—7月30日 )国务院召开 主要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2007年教育振兴计划》中“职业教育与培训 创新工程”的一系列工作思路和方针政策具体 化。会议提出从现在到2007年,在高中阶段 教育中,要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进一步扩 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使中等职业教育与 普通高中教育比例大体相当,有条件的地方职 业教育所占比例应占一半以上。中等职业学校 不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专 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教育 部暂不受理与上述意见相悖的审批和备案。出 台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中等职 业学校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0年目标




——充实教师数量。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规模达到130万 人,生师比逐步达到1:16左右,兼职教师占教师队伍总量 的比例达到30%。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0%,研究生 层次教师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专业教师中“双师型” 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教师普遍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能 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国家级职教师资基地的培 养培训能力大幅度提升,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达到 300个以上。 ——健全职教教师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体现职教特色的教师 管理制度体系。
、 华建敏、陈至立两位国务委员等领导参会并 做重要讲话。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系 会议七个成员单位的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常务副省(市)长 和分管教育的副省(市)长、中央和国务院 部委的负责人、协会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 志,共计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任务明确,会议交流经验好。共有16个单位 在大会上交流,33个单位进行了书面交流, 印发了13个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介绍。 表彰了260个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300名先
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6)、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2005年11月7日—11月8日)国务院召开。 10月28日颁布《决定》
主要任务:动员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落 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的决定》,大力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主要特点:规格高,规模大。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

教育
教 学
实践性 教学
3.2
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2005年)
——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1.45万所,招生650万人 在校生达156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3%;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97所, 招生268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14%, 在校生达713万人; 各种形式的文化技术培训约7000万人次。
低于20%:4国。墨西哥16%,巴拉圭9%,印度10%,菲律宾0% 20-30%:7国。泰国28%,日本27%,葡萄牙26%,约旦23%,马来西亚21.5%, 乌拉圭20.5%,爱尔兰20% 30-40%:6国。印度尼西亚39%,西班牙38.5%,新西兰38%,冰岛36%, 阿根廷33.5%,希腊33%, 40-50%:3国。俄罗斯43%,智利42%,韩国42% 50-60%:7国。挪威58%,中国57%,英国57%,法国54%,瑞典53%, 丹麦53%,芬兰52% 60-70%:6国。瑞士69%,波兰69%,匈牙利68%,比利时67%, 澳大利亚66.5%,卢森堡64%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项目组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陈文举
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外部问题(需求、声誉) ——内部问题(认识、体制) ——关键问题(师资、质量) ——深层问题(课程、教学) ——改革问题(理念、方法)
1
中国职业教育 发展简史
1.1 引 言
古代: 近代: 现代: 传统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需要就是力量 学徒制 学徒制+学校制 多元化、系统化
1.3
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 职业教育探索和实践。 • 1952年,开始建立起了中等专业教育制度和技 工教育制度。 • 1978年,确定经济建设为中心,搞改革开放, 提出:国家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 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 1979年,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职教
*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 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 再就业培训工程
•“四个计划”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个)
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 (1000个)


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 (高职1000/中职100)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十一五,中职:国家级3万/
省级12万;十二五,中职:国家级5万/省级35万)
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 •
(1)、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1986年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教委、计委、劳动 部、国家经贸委等部门联合召开。 主要任务:贯彻落实1985年5月颁发的《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 ,提出要积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 展中等职业教育,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职 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高于70%:5国。捷克84%,德国76%,奥地利76%,意大利71%,荷兰70%
发达国家劳动力结构的平均比值
高层管理、技术人员 中层管理、技术人员 技术工人、初级人员 熟练工人
15% 10%
发达国家技能型劳动力 占到总劳动力50%以上
高级工: 35%
55% 20%
中级工: 50% 初级工:15%
我国技能人才结构
高级工 17% 技 4% 师 初级工 43%
技能 人员 33% 非技能 人员 7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