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录和翻译案例分

转录和翻译案例分


二、 教学重、难点分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原理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这部分知识在遗传与 进化者部分内容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能巩固之前 的DNA的复制这一节的内容,又能导出基因突变的知识。
• 三、教学过程分析: • 1、导入:教师通过原有知识导入,通过提出有关 基因的本质概念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新课知识的 关注和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这种导 入方式,能够很快的直接让学生进入主题,迅速 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可以为后面的内容节省 时间。但我认为这节的内容本身就很抽象难懂, 如果一开头就以理论知识开始,难免会让学生感 觉枯燥。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 导入上尽量更贴近实际生活,似由转录就要引出下一个知 识点——翻译。这时可以把翻译的概念详 细阐述: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是一个严格 按照mRNA上的密码子的信息指导氨基酸分 子合成为多肽链的过程。(在此处教师前 后知识点的过渡和导入不够明显和突出,) 对关于遗传密码子的推算,教师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了解到每三个碱基决 定一个氨基酸是最好的方式。有利于学生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通过以上问题,教师很自然引出了转录的 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 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并且根据已知的概念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做出推论,从而解 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补充转录过程中的各 种条件,以及碱基互补配对时应注意的与 DNA复制不同的,A-U配对。
• 导入二: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 配乐欣赏一组美丽多彩的生物图片。 • 提问:这些美丽多彩的生物图片给同学们 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那生命 为什么如此多姿多彩?自然界的生物绚丽 多彩,千姿百态。比如说,同样是猫,同 样是狗,为什么形状会不同呢?这和决定 性状的蛋白质密切相关。那么,蛋白质是 怎样产生出来的呢?
转录和翻译案例分析
• 一 、学情分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是普通高中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 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第四章《遗传 的分子基础》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讲 述了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以及遗传信息 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等内容。在此之前学生 已学过遗传物质的复制,虽然为这一节的 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这一部分的知识还 是很抽象难懂的。我觉得根据教学内容本 节教材分两课时完成。
• 到这一步,转录和翻译这两个知识点都讲 授完了,教师接着提出了中心法则这个概 念,既是对转录和翻译这两个知识点的补 充也是对这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和巩固。 DNA 转录 RNA 翻译 protein 逆转录 •
教学实录
• 紧接着在以上四个问题的基础上又提出关于实验 设计和思路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培养学生对生物 学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对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息息 相关,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的 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课时安排就很紧迫, 教学的重难点在于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在 这里只要让学生能了解到转录与RNA有关就可以 了,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新课结束后或者时间允许 情况下设计,或者教师在此次处自己提出,不宜 让学生花过多时间来探讨)
• 这样一个导入最多有5分钟的时间,对于两 个课时来说,也不会占据很大的比例。这 种导入方式比单纯理论更能引发中学生对 生物的学习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教 学目标的情感与价值观的体现更好。
• 2、探究活动:(1)转录:通过结合课本的探究 活动,教师通过四个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到蛋 白质的合成最核心的物质RNA。并且引导学生通 过讨论探究总结出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DNA RNA protein ( 通过基于文献的探究性教学, 如果能让学生事先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的实验, 学生的目标会更明确,这样也更便于让学生在阅 读材料的同时相互展开讨论,因为这毕竟是新知 识,教师在学生接触新理论之前就应该开始起到 指引的作用)
• 对于翻译的过程,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 让学生通过观察电脑动画来理解翻译这个相对来 说很枯燥的抽象理论。这样就如亲身经历一样, 学生的学习更具体和生动。(教师在看录像之前 应安排时间让学生先看书,让学生对这个过程有 个粗略的了解,并把自己不太理解的点做个记号, 这样学生在看的时候就不容易分神)紧接着教师 进一步扩充,合成多肽后,还需要能量和特定的 酶类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折叠形成空间结构,才最 终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