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间弥生的波点时尚

草间弥生的波点时尚

关键词:草间弥生 波点艺术 时尚跨界 重复 无限
一、草间弥生艺术生平
草间弥生是当代著名的女艺术家,有人称她为波点女 王,也有人称她为前卫先锋、行为艺术家、雕塑家、文学家 或者电影制作人等,这些称呼都显示了人们对她的肯定和 喜爱,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她艺术涉猎之广、艺术成就之 高。她几乎是一个全才,她把精力放在任何领域都能取得 不俗的成就,不得不说她具有令人羡慕的艺术天赋和艺术 创造力。同时,她的执着精神与韧性也是值得我们学习 的。笔者初次接触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感觉很纯真、很 震撼,在了解到她的成长与创作过程之后,不禁被她顽强 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感动。笔者认为,草间弥生的艺 术创作是她幼年未释放的童真的反映,是她对艺术的理解 和表达。
草间弥生的波点时尚
□廖 琼
摘 要:草间弥生是当代著名的女艺术家,涉猎绘画、装置、雕塑、行为艺术、文学、电影、时装、化妆品等领域,且在每个领域都有 深远的影响。该文从剖析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和时尚跨界商品着手,研究草间弥生个性的艺术语言与表达的奥秘,并肯定了波点作 为时尚元素跨界对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所作出的贡献:不但推广了艺术,也将商业品牌的价值推至了巅峰。
1.幼时的祸与福 草间弥生 1929 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在本应该无忧无 虑成长的儿童时期,她却遭受了父母亲歇斯底里的争吵和 猜忌,导致幼年的她恐惧男女关系,性格压抑、暴躁。由于 承受了这些不该承受的痛苦,草间弥生患了神经性视听障 碍的疾病,在这种病情的影响下,她看到的所有东西都被 一些网点所隔开,好像所有的事物上都覆盖着一层密密麻 麻的圆点。医生建议她把自己感到恐惧的东西画出来,用 以消除恐惧感和自我治疗。于是她把看到的密密麻麻的 圆点都画出来,而且不停地画。这种持续画画的方式直到 现在依然没有改变。这也给她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源源不 断的动力。 2.艺术生涯的转折点 草间弥生自幼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只是在母亲 的要求下学习了日本画,虽然她不喜欢日本画的刻板与传 统,但日本画的线描技法和写生训练锻炼了她的观察力与 表现力。1945 年,16 岁的草间弥生的一幅作品入选了“第 一届全信州美术展览会”,这给了她很大的鼓励,也激励着 她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风格作画。1952 年,23 岁的草 间弥生在家乡举办了两次画展。画展上她的作品得到了 医学家西丸四方的欣赏和肯定,还得到了日本概念艺术家 松泽宥的肯定和资助,连当时著名的日本诗人、评论家龙 口休照都为她写了专题报道。可以说,这是草间弥生艺术 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这些名人的肯定和欣赏极大地鼓舞 了她,让她对自己热爱的艺术坚定了信心。1953 年之后, 草间弥生源源不断地用画笔描绘圆点和网点,将无数点状 的、条状的元素堆积,逐渐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 式。
图3
没有大小一样的,要么毫无秩序地铺满整个画面,没有中心和重 心,要么呈一定的轨迹铺开,在密密麻麻、大小不同的铺排下,圆 点和网格仿佛在流动,让人感觉似乎有一丝风吹过来,那张画面 就会随着风呈波浪式地翻滚。这种表现手法在其之后兴起的波 普艺术和奥普艺术中都有呈现。所以有评论家说,草间弥生的 作品对美国纽约的艺术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倡导了一些新 型艺术流派如波普、奥普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开启了综合材料艺 术、拼贴艺术的先河。康定斯基曾说过,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 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如,点在绘画中本身就是最简洁的形, 只有张力没有方向,无论什么样的点,它的内在张力总是向心
图1
5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视觉设计
ART EDUCATION RESEARCH
图2
二、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
1.无限的点和网 草间弥生喜爱用圆点描绘她脑中的世界。圆点其实叫波尔 卡点(Polka Dot),源自东欧的一种叫波尔卡的音乐,在该音乐流 行的时候,唱片的封套都以圆点图案装饰,所以这种圆点也叫波 尔卡点。在草间弥生的理解中,这些圆点是细胞和分子,是属于 生命的最基本元素,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这些圆点具有 改变固有形式感的魔力,使不同事物之间产生奇妙的连续性,用 于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凝视草间弥生早期的作品,人们 总会感觉到被无数的圆点和网格包围。她画的圆点和网格从来
草间弥生艺术生涯的第二个转折点在 1958 年,受到美国女画家 乔治亚?欧姬芙的启发和鼓励,29 岁的草间弥生带着两千多幅个人作 品只身赴美国纽约闯荡。美国包容的人文环境,使草间弥生如鱼得 水。很快,她就在艺术界内发展得风生水起。她在纽约古林画廊举办 展览、参加波普艺术展、组织“集合——千之船”展览……草间弥生的 作品《集积 NO.1》《集积 NO.2》《无限的镜之间——喜剧之野》等受到了 广泛的关注,并在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当时的风头胜过后来 被称为美国波普艺术先锋的安迪?沃霍尔。1966 年,草间弥生参加第 33 届威尼斯双年展,她的作品《纳尔西斯庭园》以 1500 个金色镜球获 得广泛关注。此后,草间弥生还参与过反战和平运动,用绘画倡导和 平。她自编自演的电影《草间的自我消失》不但获得了第二届安娜堡 电影节银奖,还获得了第二届马里兰电影节大奖。此后,草间弥生的 艺术创作还向文学等多个领域延伸和开拓。
草间弥生艺术生涯的第三个转折点是在 1973 年,在恋人约瑟夫? 柯内尔去世后,备受打击的草间弥生回到日本,住进了精神病院,并在 附近买下一栋楼房作为工作室。从此,她回归纯真与朴实,陆续出版 了自传和数本小说,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并相继在诸 多大城市的博物馆举行展览,如东京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 博物馆、纽约的惠特尼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洛杉矶 博物馆、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和马德里的索菲 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等。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草间弥生陆 续与多家奢侈品公司合作,开发了诸多限量版时尚商品。这些艺术与 商业的合作堪称时尚跨界的典范。
59
图4
的。假如点不是处在方形面的中心,而是处在画面的任意一点 格的作品,一改以前关注的“生与死”主题,转而关注“宇宙的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