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课堂教学的新追求王莺wangy@一、思考背景:把理解当作了唯一的学习目标。
(一)语文课该给孩子留下什么?①留下语言(字写对书读懂话说好文写通);②留下形象;③留下感悟;④留下终身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能力。
(如何从聚焦教师“教”的课堂,转型为聚焦学生“学”的课堂)阅读教学是披文得意的过程,也是一个缘意习文的过程。
(二)学习1.要素:①行为主体:学生②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知识:了解、理解、应用技能:模仿、独立操作、迁移过程与方法:感受、参与、尝试、寻找、讨论、合作、分享……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领悟③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2. 四大转变:由强调学科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进而强调课程的会话本质;由强调目标到强调过程的价值;由强调教材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由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整合。
3. 一节好课:①借助教材的特色、妙处,使学生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
②这种特色、妙处的感悟,必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得以实现。
③把这种感悟及时通过尝试实践,内化为能力、素养。
二、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者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追求完美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一)在对话中成长: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理论对话;1. 学会与教材对话:用足教材,开发教材。
(1)阅读视角:读者、教师、学生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2)教材的特色、妙处:①文本的精华区(选择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都有教育价值的语料)②认知的冲突区③知识、经验区文本细读----语言(字斟句酌):本语言的关键点:精华处、矛盾处、空白处文本细读----多向潜入:优化活动形式,强化主体意识(诵读、比较、还原、品评、改写)(3)把握目标:向心性1) 把握年段的阅读目标。
2) 切合单元主题特点。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 依据课文表达特点。
(选择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都有教育价值的语料)4) 扣住课后练习(课文后的练习和思考体现了教科书编者对教学重点的建议,我们要把握住。
2. 研究学生:了解儿童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最重要的交接点。
◆每个儿童的学习是一个个别化的的历程。
◆教育是条失事的船,但是我们能在船上发现珍宝。
◆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
◆学生不是有待填充的标准化容器,学生是有待点燃的多色彩的火把。
(1)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①视觉型的学习者喜欢图片、图标和其他的视觉设备。
他们习惯于通过“看到它”来“了解它”。
他们有艺术感和强烈的色彩感。
利用视觉设备、小道具和流程图等来促进讲演;布置一个有色彩的教室;用角色扮演来帮助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②听觉型的学习者偏爱用听来获得信息,他们需要“听到它”来“了解它”。
他们一般在写作或跟读有关的活动上会遇到困难。
利用讨论、辩论、座谈等方式;让学员互相重复信息;避免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递重要的信息;③触觉型的学习者喜欢动手的学习方式。
他们需要“做”来了解它。
他们经常有很好的空间感。
当他们亲自参与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效果最佳。
1) 提供实践的学习机会;2) 为他们提供各种触觉型的学具;3) 增加课间休息次数,允许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自由活动。
(2)研究学生:1) 关注学生的尊严2) 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3) 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4) 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3)学习失败的原因:1) 缺乏自信与自尊2) 低动机3) 缺乏学习机会4) 真的缺乏潜能(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
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米契斯《爱的教育》1. 读懂学生:“因何而起” “何以如此”读懂学生的特点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需求读懂学生的语言读懂学生的困惑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情感(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学习轨道;学习情感)2. 剥洋葱法:剥洋葱法是一种诊断性技术,用于识别和说明因果关系链,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问至少问:5个“为什么”,对问题一层层剖析、最终找到真相的方法。
【举例】为什么小马工作不积极?为什么工作不积极?领导常骂我。
为什么领导常骂你?他说我能力差。
为什么说你能力差?因为我的方案总被退回。
为什么总是被退回?他说我不会写方案。
为什么不会写方案?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案例分析:不是态度问题,是技能欠缺。
所以对于没有经验的他,应该给予更多的技能指导和培训。
【举例】为什么小李工作不积极?为什么工作不积极?领导常骂我。
为什么领导常骂你?他说我能力差。
为什么说你能力差?因为我的方案总被退回。
为什么总是被退回?错别字太多。
为什么错别字太多?我想快点做完下班。
为什么想快点下班?我要去照顾住院的妻子。
由此可见:一、人们不仅有多元智慧方面的差异,而且有智慧形成节奏、速度和方式的差异。
二、大脑并不只是认知的场域,而且是情感的寓所,在情感培养中自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而说,学生的现有基础是教学的起点。
学生的问题、困惑、见解和兴趣等是教学的重要生长点。
(学生的认知冲突区、学生的知识经验区)3. 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生活经历、年龄特点等都是制约学生学习的因素。
研究课标,寻求基点研究教材,寻求原点研究学生,寻求起点研究教法,寻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三)线性的教学设计→板块式教学设计1. 板块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1)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灵活的、多维的。
2)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开放的、探究的。
【举例】难忘的八个字随着年龄的增(zēng)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
我气恼(nǎo),我愤(fèn)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chún)!我一跨进校(xiào)门,同学们就开始讥(jī)嘲我。
我心里很清楚自己,长着弯曲的鼻子,倾(qīng)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shuāi)了一跤,被地上的碎玻璃割(gē)破了嘴巴。
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
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shèn)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伦(lún)纳(nà)德老师的班级。
伦纳德老师很胖,很美,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
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mù)她。
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
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故事。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
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wǔ)住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位孩子把话复述出来。
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
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fǒu)真正捂住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
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
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
每一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
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
终于,我听见了八个字。
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春天的雨,当你伤心时为你落泪;朋友是夏天的风,当你酷热时给你清凉;朋友是秋天的菊,当你孤独时为你开放;朋友是冬天的火,当你寒冷时给你温暖。
“我”?我眼中的“我”?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
我心里很清楚自己,长着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伦纳德老师?我眼中的伦纳德老师?我等待着……“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我想说……2. 多维设计:教师即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交流方式、作业设计举例:《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多维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方式A级目标:了解《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理解文言词“其”“欲”“此”“皆”在课文中的意思;明白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的道理。
B级目标:能对照译文,逐句读懂《螳螂捕蝉》这则古寓言;明白年轻的侍卫怎么说服吴王撤兵的。
C级目标:能自己利用工具书,独立读懂《螳螂捕蝉》这则古寓言;能运用已懂得的道理劝戒社会上一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害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其”字意思:①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②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
3、此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2)翻译下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
”舍人有少孺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吴王笑曰:“善哉!”乃罢兵。
(3)选一个话题,运用你已学会的道理,写一份“劝戒书”:①大量砍伐树木,制成木筷出口日本。
②化工厂任意排放污水,污染附近水源。
③某些渔民大量捕捉幼鱼幼虾。
3. 消解中心,强化对话教师:协助者、协作者、促进者学生:参与者、合作者、发现者从“剥夺”到“还给”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中心辐射→网络式沟通引导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引导是帮助学生提炼独特体验中的“原始本意”,剔除一些“非学生本意的”误导信息。
对话的最高层次就是学生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4. 引导与评价:1) 肯定正确-----表扬要有针对性。
2) 纠正错误------避免直接否定,用“反诘法”引起学生深入思考。
3) 揭示矛盾----把学生不同的意见集中起来,揭示矛盾,引发深思。
4) 求异和求佳------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答案,又要善于比较,寻求相对较好的答案。
5) 延时评价----暂不作评价,而是在深入阅读后让学生再作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