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x 13.67MPa
20.98MPa
40MPa 10MPa
τα σα
40MPa x α
20MPa
n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5.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5.2.2 主平面和主应力
平面应力状态中有一个主平面是已知的,另外两个主平面
可通过确定正应力极值的方法求出。
将(5 - 3)对求导,并令d 0得: d
5.1 应力状态的概念
5.1.2 主平面和主应力
1.定义:单元体上剪应力为零的平面称为主平面。主平 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2.主应力单元体:由主平面组成的单元体,称为主应力 单元体。常用它表示一点的应力状态。
σ1 (a)
σ2
σ2
σ1
σ1
σ3
(b)
(c)
图5-3 应力状态分类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 x y )sin cos xy (cos2 sin 2 )
因:cos2 1 cos2 , sin 2 1 cos2 ,
2
2
2sin cos sin2 , 代入上式得:
x
y
2
x
y
2
cos2
xysin2
x
y
2
sin2
xy cos2
(5 1) (5 2)
(5 3) (5 4)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5.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例5-1:已知如图,求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解:令 x 40MPa , xy 10MPa,
y 20MPa, 600 .
代入下式得:
x
y
2
x
y
2
cos2
xy sin2
y
20MPa
10MPa
x
y
2
sin2
xy cos2
第五章 应力状态分析 强度理论 组合变形
一、课时安排:4学时 二、本章的重点、难点:
1.重点:强度理论; 2.难点:三向应力状态分析; 3.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中主应力的求法;
三、本章授课内容:
5.1 应力状态的概念 5.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5.3 三向应力状态简介、广义虎克定律 5.4 强度理论简介 5.5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5.2.1 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
任取斜截面ef,其法线n与x轴正向的夹角为α。规定: α角自x轴正向逆时针转到n为正。
y
σy
n
τyx
d
c
α
e
σx
x
f τxy
a
b
dA
τxy e τα σα
σx
n αx
f
a
τyx
σy
t
(a)
(b)
图5-5 斜截面上的应力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5.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τxy e τα σα
αx
t 0 , ταdA(τxydAcos )cos
σx
(σ xdAcosα)sinα (τ yxdAsinα)sinα
f
a
τyx
(σ ydAsinα)cosα 0
σy
t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5.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化简后得:
xcos2 ysin 2 2 xysin cos
max
max
min
2
再比较(5 - 5)和( 5 8 ),可见:
(5 9)
tan21
1
tan2 0
ctan2 0
tan( 20
2
)
因此有:
2 1
2 0
2
, 1
0
4
这说明极值剪应力所在平面与主平面成450 角。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例5-2:分析拉伸试验时低碳钢试件出现滑移线的原因。
A P
P
P
2
A
y
n
σ0 45
450
σ
x
A
τmax
(a)
(b)
(c)
因 x , y 0, xy 0 由(5 - 6)式得: max , min 0, 由(5 - 9)得: max 2。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例5-3:讨论圆轴扭转时的应力状态,并分析铸铁试件 受扭时的破坏现象。
m
m
A
τ m W
A
3
450
x A
τ max
1
(a)
(b)
(c)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5.3 三向应力状态简介、广义虎克定律
5.3.1 三向应力的最大应力
三向应力状态:若过一点单元体上三个主应力均不为零。 称该单元体处于三向应力状态。
设三向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为: 1、 2、 3
max min
x
y
2
(x
y
2
)2
2 xy
(5 6)


max、
min
和0的



便



1、

2


3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5.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5.2.3 极值剪应力
为确定极值剪应力,令 d 0 ,由公式(5 - 4)得:
d
d d
(x
y
)cos2
2 xysin2
0









面外

线
与x轴






1


ta n2 1
x y 2 xy
(5 7)




出s
in2
1和c
o
s
2

1


(5
-
4)




max min
(x
y
2
)2
2 xy
(5 8)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5.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将(5 - 6)式与(5 - 8)式对比,可得如下关系: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5.1 应力状态的概念
5.1.1 一点的应力状态
通过受力构件上一点的所有各个不同截面上应力的集合, 称为该点的应力状态。
P
A
P
σ
σσ
σ
A
A
m B m


图5-1 拉伸杆件一点的应力状态 图5-2 圆轴扭转表面一点的应力状态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5.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y
y
τyx
σy
σy
σx x
τyx
σx x
τxy
τxy
(a)
(b)
图5-4 二向应Biblioteka 状态单元体根据剪应力互等定 理知:τ xy τ yx
符号规定:正应力, 拉为正,压为负;剪应 力以对单元体内任一点 产生顺时针力矩为正, 反之为负。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5.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d d
2
x
y
2
sin2
xycos2 0
与(5 - 4)相比可知,极值正应力所在的平面为剪应力
( 0)为零的平面,即主平面。
tan2 0
2 xy x y
(5 5)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5.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有(5-5)解出sin2α0和cos2α0代回(5-3)式,求的最 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为:
设σx≥σy,其中,τ xy τ yx 取aef为研究对象。若ef的面
积为dA,则af和ae面的面积分别为:dAsinα和dAcosα 。
由静力平衡方程:
n 0 , σαdA (τxydAcos )sin
dA
(σ xdAcos )cos (τ yxdAsinα)cos
n
(σ ydAsinα)sin 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