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案)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学案)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重难点问题】
1.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 1954年宪法的性质。

3.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课前预习】 新政协: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__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胜利。

时间:1954年 性质: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 内容:课本p92 意义: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巩固了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________和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确立:1954年,以宪法的形式确立。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____________的基础,规范了__________的关系,昭示着国家最高权力属于__________. 曲折: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及“文革”,对其造成严重破坏。

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发展完善。

指导思想:1956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主要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曲折: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及“文革”,对其造成严重破坏
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政权建设(新中
国的
成立) 新中国的政
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法制建设(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民主建设(政治建构)
地位: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
在________________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____________,设立自治机构,行使_____________. 自治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重难点解析】
1.新中国政治体制基本框架。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到会制度——政体。

(依据:国情;确立形式:宪法)
(2)基本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

(3)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区别。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民主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它拥有广泛的权力,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拥有立法权,对政府两院的监督权,人事选举任命权以及重大事项的决定权(讨论和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问题并监督其实施)。

【巩固练习】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A.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D.我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迈进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结束临时宪法历史使命的标志是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3、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 .全国政协成立
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D .村民委员会成立
4A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 .巩固了国家政权
C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D .政协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成
5、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思,由此可见
A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 .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6、为实现民族平等,党和政府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
A.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地改革
B.给少数民族地区以大力的财力支持
C.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D.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7、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

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4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

这表明我国政府的()政策和()原则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
D.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