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大学生人性化教育与严格管理的反思

对大学生人性化教育与严格管理的反思

理论月刊2006年第2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对大学生人性化教育与严格管理的反思燕连福,柴渭,王欢(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教育和实施严格管理并不是水火不容、相互对立的;只有二者刚柔相济、互为补充,才能培养出能承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的人性化教育不仅要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对大学生的严格管理既要做到依法管理、严格管理,又要促进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这样的人性化严格管理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词:人性化教育;严格管理;辩证关系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6)02-0148-03

目前,对大学生实施人性化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完满人性、满足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号。在人性化教育的浪潮下,严格管理成为明日黄花,没有多少人想对这个似乎被边缘化了的概念付诸太多的关注。那么,严格管理果真已经成为过时的废旧商品,不再值得教育为之买单么?答案是否定的。就目前而言,严格管理仍然应该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基础,人性化教育必须以严格管理为前提,严格管理必须辅之以人性化教育,只有二者相得益彰,刚柔相济,才能培养出能承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一、对人性化教育的反思高等教育人性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学会关心”,都体现了教育人性化的走向,体现了教育关怀人的发展趋势。包括前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提出“学校的人性”和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等主张,用各种方式号召“将人性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和因素中,使整个教育环境人性化。”在南非1998年初付诸实施的新高等教育法中,对高等教育的目的有如下表述:满足个人学习的需要,发展个人的智力和能力,高等教育为个人充分利用自身才能、充分把握社会赋予的自我实现的机会提供帮助。在21世纪的中国进行以贯彻人性化教育思想为宗旨的教育改革,顺应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既然人性化教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对之进行一番反思。目前流行的对人性化教育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主体论。要求改变“教师对学生拥有绝对的教育权、控制权,教师又总是要求学生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走,围着书本转。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成了书本的‘奴隶’和‘附庸’”[1]这种局面,避免压抑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大学生的意愿,充分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引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充满爱心和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并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具有独立的完善的人格,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2]这种观点强调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大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服务,学生将从教育对象转变成为服务对象,学校成为提供服务的主体。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学校必须把学生培养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高等学校的招生从计划逐步走向市场,学生作为学校服务对象,对他们的教育主体选择也越来越挑剔,谁提供的服务越好,越人性化,越符合国际标准,学生就会选择接受它的服务。因此,学生的选择对高校来说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它要求高等学校在进行教育活动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引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充满爱心和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并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具有独立的完善的人格,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教师态度和蔼论。“人性化教育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要求教育做到‘三无’,即学校教育中无詈骂、无威胁、无体罚,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做不到‘三无’的教育是非人性的教育。中间层次,要求做到‘三有’,即教师对学生有笑容、有爱心、有亲情,这是教育具有人性魅力的条件,做不到‘三有’的教育是缺乏人性、人情的教育。最高层次,要求教师应

148--理论月刊2006年第2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充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这种理想追求的教育,则是‘应然性人性’(理想人性)完全让位于‘实践性人性’(现实人性)的无人性信仰教育。”[3]人性化教育理念就是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尊重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安全、社交、相互尊重、自我潜能发挥等需要。这种观点认为,在我国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教育下,学生把教师和书本当成了权威,进而缺乏挑战接受权威的意识和勇气,缺乏探索的精神,学习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思维刻板僵化,方式单一,这样的学生只能是缺乏创造性的人。一个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是挑战接受权威的意识和勇气,大胆探索的精神。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就要使学生具备以上的基本素质,要使学生具备这样的基本素质,就不能总是以固定的标准来简单地判断学生行为的对与错,而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上述两种观点都要求满足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这是正确的。但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满足学生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学问,将来才能担负起社会的重任,才能成为中发[2004]16号文件所要求的那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仅仅从学生自己的需要出发,那么,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都将成为泡影。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调节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不能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因此,真正的人性化教育,不仅仅要以学生为主体,更要做到以学生和教师互为主体;不仅仅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要做到把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统筹兼顾,在必要的情况下,更应以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先。中国传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境界,对教育来说仍然是值得大力提倡的。高等教育,不仅仅需要人性化教育,同时也离不开必要的严格管理。二、对严格管理的审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条中规定:“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严治校,优化办学环境,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健全管理制度应同加强思想教育相结合,对学生以正面引导为主,警惕并抵制国外敌对势力的思想政治渗透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袭,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学生管理,是指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可见,从严治校,严格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规定。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一讲“管理”,就想到“管、卡、压”,就想到如何约束,如何驯服。甚至有些学者提出这种观点:“只有严格的管理是脆弱的管理;只有专制的制度不是完善的制度,是缺乏人性的制度。”这种观点未免有些偏激。其实,严格的管理并不见得是脆弱的管理。严格的管理同缺乏人性,同专制制度,同独裁统治是不能等同的。严格管理与人性化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教育目标上,他们是一致的;在教育手段上是截然不同的,但却是相得益彰的。首先,严格管理同人性化教育目标相同,方式不同,但二者不能等同。严格管理的目标和人性化教育的目标都是实现人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只是在教育的手段与方式上,前者是从人的消极方面着手,后者是从人的积极方面入手;前者强调制度与管理,后者强调人性与自理。二者所针对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是不能等同的,也是不能相互取代的。其次,严格管理同人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不同。严格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人性中存在着不好的方面,也就是说,存在着恶的方面,需要通过教育来克服和引导,来使其达到完善。人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人性本善,教育只是对其进行发扬光大。这两种观点,在中外思想史上都不乏其支持者。统治中国思想数千年的儒家思想,就强调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提出通过教育,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成为圣人。而西方的“原罪说”则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必须通过法律的约束,通过教育的引导,才能够去恶从善,得到完满人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与恶,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人既有可能表现出恶的一面,也有可能表现出善的一面。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感性的活动造就了人。这种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既包括接受教育的活动,也包括学生自我进行教育的活动。因此,学生既需要自我教育、人性化教育,也需要严格管理。第三,严格管理同人性化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人性化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发扬学生本身所具有的优秀的、积极的方面。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根本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其创造性,完满其人性,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严格管理的侧重点在于抑制部分学生身上消极的、被动的方面,通过引导、制度和管理来发扬其应该具有的积极的方面。以保证其接受健康的教育,实现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严格管理并不等同于缺乏人性,相反,正确适当的严格管理反而能够给学习提供安定的环境,提供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有序的学习风气。严格管理所追求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局面与人性化教育所要实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目标是并行不悖的。人性化教育只有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才能结出美丽的花朵。

三、实施“人性化”的严格管理在人性化教育的浪潮下,严格管理不应成为明日黄花;人性化教育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原则,必须以严格管理为前提,否则便会使大学生放任自流;严格管理不是永远不变的铁律,必须辅之以人性化教育,否则便会让管理呆板无情,适得其反;只有二者刚柔相济,相得益彰,才能培养出能承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上实施“人性化的严格管理”。笔者认为,人性化的严格管理就是在以人为本、促进人

1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