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电气信息化建设推进产业升级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6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5)1.1项目名称 (5)1.2项目单位 (5)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5)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5)1.5项目建设阶段确定的建设内容、目标和投资规模 (5)1.5.1建设内容 (5)1.5.2建设目标 (6)1.5.3投资规模 (7)1.6总投资估算及来源 (8)1.7经济及社会效益 (8)1.8结论与建议 (9)1.8.1结论 (9)1.8.2建议 (9)第二章现状 (10)2.1项目单位概况 (10)2.1.1单位职责、内设及下属机构、人员编制和业务情况 (10)2.1.2近三年来职责和业务的调整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1)2.1.3拟建项目与项目单位职责、业务的关系 (12)2.2信息化现状 (12)2.2.1本单位或本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规划或设想 (12)2.2.2现有应用系统的情况 (13)2.2.3拟建项目与已有系统的关系 (14)2.2.4现有网络、设备以及其他信息资源情况 (15)第三章项目的需求分析 (16)3.1项目建议的背景 (16)3.1.1国内外产业领域现状、知识产权状况和发展趋势 (16)3.1.2项目实现产业化突破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0)3.2项目建议的依据 (20)3.3采用信息系统实现业务需要的需求分析 (21)3.3.1业务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业务目标 (21)3.3.2业务对信息系统的具体需求 (22)3.3.3实施该项目与解决业务问题、实现业务目标的关系 (22)3.4业务流程分析 (23)3.5功能需求分析 (24)3.6数据分析 (26)3.7安全需求分析 (27)3.8设备需求分析 (28)3.9软件需求分析 (29)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29)4.1建设目标 (29)4.2总体架构 (30)4.3应用系统 (30)4.3.1系统的技术性能水平 (31)4.3.2系统建设内容 (31)4.3.3系统的创新特色 (33)4.4网络系统 (38)4.5服务器和存储系统 (38)4.5.1设计原则 (38)4.5.2服务器 (39)4.6软件 (39)4.7信息安全保障方案 (40)4.7.1数据安全性 (40)4.7.2网络安全性 (40)4.7.3应用安全性 (41)4.8采用的标准 (41)4.9数据管理方案 (41)第五章项目实施进度和组织安排 (43)5.1项目建设周期 (43)5.2实施进度计划 (43)5.3责任人和组织保障 (43)5.3.1项目领导组 (44)5.3.2联合工作组 (44)5.3.3业务专家组 (44)5.3.4专业工作组 (44)第六章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45)6.1环境保护 (45)6.2消防 (45)6.3职业安全卫生 (45)6.4节能 (45)第七章项目招标方案 (46)7.1项目设计、开发、集成、监理及设备采购的招标范围 (46)7.2招标的组织形式和方式 (46)7.2.1明确有关对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方面的具体要求 (46)7.2.2明确投标人技术响应的具体要求 (46)7.2.3完善与改进招标文件中评分标准的制订工作 (48)7.2.4对有关IT采购项目采取评分标准编制 (49)第八章项目风险及控制措施 (50)8.1项目实施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50)8.2项目长期运行风险及控制措施 (51)第九章总投资详细估算和资金来源 (52)第十章经济和社会效益 (53)10.1项目经济效益 (53)10.2项目社会效益 (53)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友邦电气信息化建设推进产业升级1.2项目单位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本可研报告依据政策性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指导性文件编制,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计划》《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能级提升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振兴工业软件专项行动方案(2010-2012年)》《上海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2012年度松江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资金项目指南》1.5项目建设阶段确定的建设内容、目标和投资规模1.5.1建设内容构建一套旨在提升现代装备制造业等企业运行管理水平和效率,集企业资源计划调度、生产过程智能监管、质量控制与追溯、库存与供应链协作、售后服务响应、设备设施维护保障、企业资产动态管理、统计分析与决策优化、行政办公和企业形象的综合性工业信息集成运行管理软件平台。
该平台主要是以目前我公司的软件开发经验和基础,以及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行业项目,开发一套适合中小企业协同运营管理的软件平台,提高其企业运营管理水平。
本项目软件平台信息集成框架涵盖了企业业务流程和协调管理特点,在集成框架的基础上开发和整合多个运营服务子系统。
底层开发内容包括全局数据仓库、集中授权管理机制、数据库操作/访问控制/图形生成/底层编码/磁盘I/O等SIPAI中间件组件;服务应用层开发制造执行、计划调度、质量控制、库存与供应链、维护维修、资产管理、统计分析、客服和售后等通用服务功能组件;利用SIPAI已开发的实时数据驱动中间件,来解决过程控制实时数据提取和数据入库问题;以“协同制造”为纽带,为先进制造业等企业提供综合性工业信息协同管理软件平台。
项目产业化攻关将分为SIPAI-OMP运营管理平台构建和基础功能研发、以及针对产业化应用行业领域的定制化研发和推广应用两个步骤。
本项目产业化的目标是:将上述产品推广应用到涉及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先进制造的各企业,加速促进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
1.5.2建设目标以友邦电气集团五年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基础,配合集团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和拼搏,建立和形成满足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协同运转、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需要的综合信息系统。
为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提供有效手段,促进集团公司及其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方式的改进和优化,提高集团的整体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各子公司与集团总公司的信息系统联网。
通过该信息化建设项目,提升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5.3投资规模本项目的投资总额为1300万元,目前项目已投资为800万元,未来三至五年计划投资总额为500万元,主要用于软件产品的开发、维护、升级和设备的购买费用。
投资预算如下表所示。
预算根据:公司的信息化现状、公司发展规模、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现有信息化规划资料注:不可预见费用:不可预见费用按上述总投资的5%计算,约为44.2万元。
1.6总投资估算及来源本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企业自筹1000万元,申请专项资金80万元。
1.7经济及社会效益工业企业运营协同管理软件平台建设将利用我司已开发完成的SIPAI-EIP 信息化管理软件、自动化系统集成经验和强大的自动化测控技术研发能力,在SIPAI-OMP的同一理念和框架下进行产业化应用,既可以促进SIPAI-OMP理念和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促进企业的两化融合、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也可同时提高我国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水平,扩大我国在综合自动化信息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
而我们将选择在节能减排/增效行业或方面首先进行SIPAI-OMP的应用,是考虑到了可以用较低的投入、较短的时间对这些行业或方面在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上有较明显的提高。
因为传统上这些行业或方面由于经费、效益等问题往往忽视了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从而造成普遍的低效率、高能耗,而这恰恰是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当务之急。
因此无论是制造管理系统、还是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分布能源管理系统等,均将推动这些行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把节能减排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预测:1.8结论与建议1.8.1结论本项目开发目标企业用户产生良好的协同运营管理绩效,协同制造效率提升15%,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制造效率有较大提升;协同运营和优化生产应用于城市水处理,预计达到降低污水处理能耗20%的节能效果。
将为本企业带来工程集成服务收入持续增长,项目完成后年销售收入达百万到千万元,以后若干年平均每年增长15%。
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并且我公司的依托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是工业过程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拥有国内一流的工业自动化仪表检测和测试基地,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科研开发实力和项目实施能力。
项目目标明确,经费预算合理,资金落实到位,方案切实可行。
1.8.2建议建议相关政府部门从“两化融合”入手,推动“两业联动”发展,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共享、标准对接,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
鼓励制造企业在企业运营管理流程规范化、核算精细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运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支持制造企业协同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对接,并建立企业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和完善制造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在制定和宣贯标准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现状2.1项目单位概况2.1.1单位职责、内设及下属机构、人员编制和业务情况上海*******仪表成套有限公司是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为了充分发挥科研开发、工程研究、技术信息和技术服务的自身优势,形成高科技的产品生产基地,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企业,在管理上,又是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分部。
上海*******仪表成套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全民所有制企业。
厂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职工总人数*******多人,其中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共*******人(包括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名,高级工程师*******名,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名)生产工人*******人,质量管理和计量检验人员共*******人。
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公司产品在十多年的实践应用中得到中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的高度好评,业绩覆盖全国各地!部分远销国外!公司产品获机械工业部、国家技术监督局、上海市政府、上海市科委颁发的一至三等科学技术进步奖23项;获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优秀奖1项;获国家星火奖1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授予国家专利权5项;评为国家级新产品4项;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获化工工程建设标准选用定点产品3项;获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产品3项;作为研究院的一个专业分支,与上海理工大学、交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发负责人担任上海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企业导师,公司同时也是大学研究生的实习基地,也有硕士研究生实习后直接留在公司工作;与中国计量院合作研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是其中流量装置的主要建设单位;与中石化江苏油田科研处合作共同研发节能项目防爆热量表和新一代采油井口装置及设备等;2009年院部获批上海市两化融合重点实验室称号,公司负责人担任主任,以公司的部分研发人员为主要班底,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新领域将有新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