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英政治

精英政治

论精英与民主——中美建国之初精英政治比较内容摘要:中美分别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典型代表,其政治制度更是成为世界政治的典型范式。

虽然在政治制度上两国间有着极大的不同,但是在实际的政治行为中,二者都是将民主政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的,这一点在中美建国之初尤为突出。

虽然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大不相同,只能说是两国选择了不同的民主道路,因此,本文针对两国建国之初的精英政治进行比较,以此来进一步阐释和比较两国的政治。

关键词:中国;美国;精英政治;民主制度一、精英政治与民主政治民主政治与精英政治不是两种分开的政治制度,而是一种政治制度的两个面。

民主政治它是内容,是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它是从内容上考察政治,而精英政治是形式,是从参与政治的人员构成角度来考察政治。

民主政治,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

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的对立面不是精英政治,而是专制政治。

民主政治首先是反对专制的,而反对专制的最佳手段就是实行多元政治,即一个国家应该是由多个政治团体和党派共同统治的,由于不同的党派代表这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级,各方的诉求在制定政策之时都会得到最大的考量。

精英政治与专制政治不可混淆,二者完全不在同一概念或属性层面。

不论在民主政治体系内还是专制政治体系内,政治管理中的人员构成一般都是“精英人物”,所谓“精英人物”是指社会中接受了较多教育的一群群体。

“精英政治”是指由社会中接受了较高教育的人员来管理社会。

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精英政治几乎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始终,而对于民主政治来讲,一直到了近现代才可以说是精英政治与民主政治合二为一的。

我们不可以说人类的某个历史发展阶段是完全被专制统治的,再专制的国家也会找到民主的影子,再民主的国家也会运用专制,但是,无论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整个政治运行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精英。

二、中国建国初期的政治精英中国可以说是精英政治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古代到现代,无论是朝代更迭时期,还是营造太平盛世,都离不开精英的支持。

秦汉以来的儒家思想就奠定了“学而优则仕”的精英理念,隋创立科举考试以前,官员的选拔无非是通过世袭或者是乡里对贤能之人的推举,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要求官员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精英,一般来说,在中国只要是做了官就相当于跻身了上层社会。

虽然精英政治很早就在中国出现,但是真正的民主政治的产生则要追溯到我们新中国的建国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意愿成为国家的主导。

但是实际的政治运作当中,国家的政治精英依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说,我们第一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是成长于劳苦大众之中,但无论是其个人素质还是经验,都是一般群众所无法比拟的。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档了半年兵。

1914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兵学会。

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周恩来,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

1919年回国。

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

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

1915年12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

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胜。

1921年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

少年时期上过私塾,1919年中学毕业。

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从莫斯科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

宋庆龄(1893年至1981年)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

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

陈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乐至县。

1916年,15岁的陈毅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

他从小不满黑暗腐败的旧社会,追求真理,向往革命。

1919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之下,陈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年,他因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中法政府联合派人押送回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2年,他在重庆编辑《新蜀报》,同年秋,他进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北京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

1926年,他在四川协助北伐军做兵运工作。

1927年,被调到武汉中央军校担任该校中共委员会书记。

贺龙,1896年3月22日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胜期间,贺龙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住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率部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夏,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时,已成为北伐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

1927年6月,由于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他不断追求真理,在北伐战争中,逐渐由信仰三民主义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

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中产党。

由上述几位中国建国初期几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出身可以看出,虽然几位领导人的出身各不相同,毛泽东是没落的地主家庭,周恩来是资本家出身,朱德和贺龙曾经是军阀中的高级将领,宋庆龄接受过西式的教育。

但是,不论怎样,在他们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非比常人的磨练和精力。

同样,作为当时社会的精英分子,他们更加的渴望民主,民主意识比普通民众更加的强烈,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家庭背景本不相同,而最有都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的原因。

三、美国建国之初的政治精英美国的开国元勋与新中国的建立者们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初,“那55位起草美国宪法并缔造一个新国家的开国元勋的确为非凡之精英,他们不仅‘富有、身出名门’,而且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睿智过人。

当时美国驻巴黎大使托马斯·杰斐逊第一次见到1787年立宪大会的代表名单时,就致函美国驻伦敦大使约翰·亚当斯,称‘实为哲人之聚首’。

立宪大会的与会人士均为该国知识界和经济界的精英;他们为房地产拥有者、商界大贾和进口商要人、银行家和金融家、房地产经纪人和土地投机者以及公债主等。

”①尤其是《独立宣言》的五名起草者更是社会中的上层精英。

约翰·亚当斯,1756-1758年在伍斯特市普特南的法律事务所中学习法律,教过初级中学,1756年由波士顿律师会授予律师资格。

1774年,当选为第一次大陆会议的代表。

其后又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

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生于一个漆匠家庭,靠自学成才,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西尼亚州议会秘书,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

他是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

托马斯·杰斐逊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富裕家庭,曾就读于威廉与玛丽学院,并与1767年在弗吉尼亚获得律师资格。

1769年当选弗吉尼亚下院议员,并积极参加独立运动,而且代表弗吉尼亚出席大陆会议。

罗伯特·利文斯顿,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名门望族。

由此可以看出,单从国家领导人出身来看,中美两国的领袖们并不都是出于单一的社会阶层,但是美国的政治精英们更多的是接受了较高层次的文化教育,在建立新国家以前就已经取得较为卓越的成就。

四、中美政治精英领导下的精英政治无论是新中国的领导人,还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他们要努力实现国家独立,实现民主与自由的原因在于其本身对民主与自由的追求。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们在革命之初主要是受到了马列主义的影响。

当我们分析这些领导人的出身时,会发现他们来自于不同的阶层,或者可以说是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有地主,有军阀,同样也有贫苦的劳苦大众,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新中国的精英来说,他们所付出的是完全出自于对民主本身的追求,而并不是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集团。

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使得建国之后的国家领导者们,能够实现自身的转变,完全的脱离群体的利益要求,而关注于国家和人民。

美国建国之初的精英政治就与此大不相同,政治精英追求民主的原因不单单是源于对民主本身的追求,其背后还有对其自身利益集团的维护。

虽然,民主思想最初是源于西方,美国的民主理念也是植根与西方民主思想当中的,但是,民主对于美国的精英政治来说,只是一种平衡利益关系的手段。

因此,在美国独立之后,我们会发现,精英政治的实施效果,实际上是在消弱国家,依靠所谓民主制度,精英为自己的利益集团争取到了尽可能多的利益。

很明显的一点是,继《独立宣言》之后,美国的政治精英们又制定了联邦条例,在条例中,由于各自代表着各自所在州的利益要求,使得联邦条例虽然是在程序上是民主的,但实质上是背离国家的,尤其是在经济上,联邦条例规定,大陆会议无权征税,各州政府依照联邦条例,借用发行廉价纸币和通过有损于履行契约性义务的各种法令。

这些相关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实现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而损害了联邦的利益。

①《民主的嘲讽》美托马斯·戴伊哈蒙·齐格勒著孙占平盛聚林马骏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8月第一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