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矿学-第十四 章井田开拓的 基本概念

采矿学-第十四 章井田开拓的 基本概念


四、矿井服务年限(T)
1、矿井服务年限:矿井从投产到报废的整个服务期 限。 2、A、T、Zk三者关系 T Z k AK
式中:
T -矿井总的生产时间; K - 储量备用系数,地方小煤矿K=1.3, 一 般矿井设计 K=1.4,地质复杂的矿井及矿区 总体设计K=1.5
考虑K的原因: 1)矿井增产
5)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勘查 工作程度己达到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可 行牲研究表明,当时开釆是不经济的,但接近 盈亏边界,估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 的可信度高。
6)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 同(2M11)的差别在于本类型只进行了预可行性 研究,估算的基础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 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勘查 工作程度己达到详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 求。预可行牲研究表明,当时开釆是不 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估算的基础 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 信度一般。
4)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勘查工作 程度己达到详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预可行 牲研究表明,当时开釆是不经济的,需大幅度 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 成经济的。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 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5)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勘查工作程度 己达到详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未做可行性 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 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界经济的范围内,估算 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8、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是指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减去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的煤量 后乘以釆区采出率。
Zk =(Zs-P2)C 式中: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P2-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损失量 之和;
C—采区采出率,%。 有的可预知,有的不可预知
采区采出率的规定
煤层
薄煤层(M<1.3m) 厚煤层 (M>3.5m)
C
不小于0. 85 不小于0. 75
中煤层(1.3m≥ M ≤3.5m) 不小于0. 8
(二)原煤炭储量的分级分类
2003年之前采用的煤炭储量分级分类 1、储量分级 根据不同块段煤层在质情况和被查明程度分
A级
B级
高级储量 低级储量
C级
D级
2、矿井储量分类
根据工业要求,开采技术条件及储量被查明程 度矿井储量分为以下几类 工业储量 能利用储量 矿井地质储量 远景储量 尚难利用储量 1)矿井地质储量 2)能利用储量(表内)(A+B+ 3)尚难利用储量(表外) 4)工业储量(zg) C + D )
第三篇井田开拓
1、井田开拓 为开采井田内的煤炭,需从地面向地下开拓一系 列为全矿服务的井巷进入煤层,这一系列主要井 巷的总体布置及开掘工作称井田开拓。 2、井田开拓的意义
生产安全问题 其合理性直接影响矿井的 生产能力问题 技术经济指标等
第十四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煤田划分为井田 一、井田划分原则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1)利用大的河流、湖泊、国铁、桥梁等; 2)地质构造:大的断层、褶曲向、背斜线; 3)煤层倾角急剧变化地带; 4)不同煤质和煤种分布规律; 5)地形、地物、便于外接国铁; 6)层间距。
按自然条件划分井田边界
1-河流,2-露头,3-城镇,4-铁路,5-大断层
+
×

× ×
2
× ×
+
1
+
×
+
+
+
+
+
+
4
×
×
×
+
× ×


×
+
3

×
5
×

×


×
+
+
6
×
×
×
×
×
+


+
+
×
+
+
+
+
+
+
2、要有合理的尺寸和储量
矿井储量和开采范围要合理
要保证井田要有合理的走向长度
小型矿井井田走向 > 1 . 5 km
1、探明的煤炭储量分类
1)可釆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 部分。 2)探明的(可研)基础储量(111b): 同(111)的差 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釆矿损失的数 量表述的。 3)预可釆储量(121) :同(111)的差别在于本类 型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矸究,估算的可釆储量可 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4)探明的(预可研)基础储量(121b):同(121)的差 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釆矿损夫的数 量表述。
+
+
+
+
+ +
×
2
三 矿
- 600
×
近水平煤层垂直划分
m1 m2 m3
+ +
+ +
作业:
1. 煤田划分为井田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2. 试述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
第二节 矿井储量、年产量和服务年限
一、矿井储量
(一)新煤炭储量的分级分类 按可行性评价阶段分: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 可行性研究储量; 从经济意义上分: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 济的、内蕴经济的和经济意义未定的基础储量; 从地质可靠程度上分: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 预则的储量(表1-1)。
7、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是指矿井工业资源/储 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 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 损失量后的资源/储量。
Zs =(Zg-P1)
式中:Zs-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Zg-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P1-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 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
二、划分井田的方法
1、按地质构造划分
2、按煤层赋存形状划分
3、按煤质、煤种分布划分
4、按地形地物界线划分
5、人为划分井田
三、人为划分井田的方法
I
×
+0
+
一矿
+
+
+
二 矿
×
+
1
+
+
+
- 300 +
3
×
I
1-垂直划分,2-水平划分,3-按煤组划分
2、水平划分:以一定标高的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 1、 划分:相邻矿井以某垂直面为界,沿境界线 3、煤组划分:将煤层间距较小的相邻煤层划分为一 并沿此留边界煤柱。 各留井田边界煤柱。 个矿开采。 适用:倾斜和急倾斜煤层上下部边界。 适用:井田走向两端, 8时 深浅部分界。 适用:煤层或煤组间间距大、煤层赋存浅的的矿区。
2)意外储量损失
i、煤层露头降低; ii、断层影响:只查出落差25m的断层; iii、火成岩侵入; iv、火灾损失;
v、小窑开采损失。
(3)人为损失
缺乏开采经验,采出率达不到要求 。
由于上述原因,矿井产量增加,储量减 少,导致服务年限缩短,影响矿井的经济 效益,为了保证可靠服务年限,必须考虑K。
9)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勘查工 作程度己达到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 但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 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 次边界经济的范围内,估算的资源量可 信度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2、控制的煤炭储量分类
1)预可釆储量(122) :勘查工作程度己达 详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预可行性研 究结果表明,当时开釆是经济的,估算 的可釆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 的可信度一般。 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同(122) 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釆 矿损失的数量表述的。
表14-1
固定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地质可靠程度
经济意义 探明的
可釆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釆储量(121)
查明矿产资源 控制的 推断的
潜在矿产资源
经济的
预可釆储量(122)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的 次边际经济的 内蕴经济的
基础储量(2M11) 基础储量(2M21) 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1) 资源量(331) 资源量(2S22) 资源量(332) 资源量(333) 资源量(334)? 基础储量(2M22)
经济的基础储量111 b 探明的资源量331 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
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 S11 经济的基础储量122b
地质资源量 控制的资源量332 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22 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 22
工业资源/储量
推断的资源量333
333k
6、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是指地质资源量经可行性 评价后,其经济意义在边际经济及以上的基础储量 及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之和。 Zg=111b+122b+2M11+2M22+333k 式中 Zg-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K-可信度系数,取0.7~0.9。
4、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因素
1)国家需煤情况。 2)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矿井开采条件所能保证的 原煤生产能力(矿井开采能力),主要指同时正常 生产的采区生产能力之总和。 定矿井生产能力的步骤: (1)定采面的单产AF
综采:150
普采:100
500万t/a
150万t/a
炮采:20

30万t/a
1)为矿井将来挖潜改造留有余地。 2)留后备区,范各庄矿:毕各庄区。 可采煤层M大,开采条件好,可先建中小型, 后改建大型井。 阳泉一矿:7尺煤、丈八煤,40万t/75年 166万t/78年。 8 时,不宜分上、下组建井。 煤层 大的集中建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