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构想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构想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构想
摘要: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兴起于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是一种全
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教学过程能够将课堂教学、课题、实践等内容有机地融
为一体,强化了以过程教学、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更注意学习的过程和动
手能力,使人才培养凸显实践能力强,更富有职业教育特色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
培养模式的建设,加强了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加贴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
宗旨。
关键词: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 构想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近年被各大高校
争相使用,它首先尊重了艺术设计教学自身的特殊性和创作规律,又改善了学习
环境及气氛,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及学院大
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室内设计专业为例针对工作室制
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粗浅的认识。
室内设计专业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
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
要的室内环境。该专业是以培养从事室内设计与装饰工程设计,室内外装饰施工、
组织与管理工作、预算工程及相应多种工作岗位的高技能人才而定位设置的。据
调研现今国内外艺术职业教育现状:艺术设计类专业都在综合或理工类院校设置,
授课模式和考评机制都在大学统一管理模式下进行,一刀切的情况较为普遍;课
程设置死板,多以单门的书本课程为教学的主要构成,教师职业技能化不够、校
企结合联系较差,造成了社会与学校的脱离,学校按现有的资源及认知培养学生,
社会的真实需要不能与学校教学联系且不能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直接造成无
法获得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凸显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迫在眉睫。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及学院大发展的
背景下,工作室模式教学必须正确快速地发展。
关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有以下几个不成熟的想法,以供商榷:
一、工作室制度建立的基本是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职业院校在校
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中都必须经历从自发到自觉、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
全面、从无序到规范、从校企自主到政府引导的一系列过程。目前,在省外的一
些职业院校都已形成了投资合作式、背靠企业式、合作生产式、自办企业式、入
驻企业式、企办职院式和订单式等比较成熟的多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就业
市场有两种现象十分引人注目:一是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二是学生找
工作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它反映出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根源就是学校
培养出来的产品不是市场所需求的。所以,学校应该主动与企业合作,密切关注
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这样高技能人才培养才
能取得实效。
而工作室制度正是建立在校企合作这一背景下。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建立
工作室,给与了学生适合自身专业特点、实习实训的良好环境,在有限的空间内
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效果明显。其次,对于教师来说,打破了平均主义,建立了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利于教师个性的发挥、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责任制的建立和市场理念的形成。
第三,对于企业来说,工作室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和智力资源的应用场所,又为
企业提供了实训生产基地,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通过设计工作室的建立,
全面检验了专业教学效果,提升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开拓理性认识到实践
应用的能力,为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企业互动搭建了平台。只有与企业
联系并建立合作关系才能将“产、学、研”充分结合在一起,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同
时,承接企业的定单式培养, 企业设计课程的研究开发,实行市场化商业运作。
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方式的基本框架
从校企结合的需要来看,学校需要企业工作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作为教学
的主体。如果企业工作人员没有教学经验,那么我们的教师在企业的培养培训就
成为我们师资力量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目标。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包括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职业专门能力和技能培训、职业关键能力和素质培养。而做好人才培
养保障则需要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管理
队伍与制度和质量控制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建设工作室制度,是实现技能型人才
培养的教学保障,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的积极因素,工作室制度的特点之一
就是教学与实践内容挂钩。作为工作室生命力的体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可操作
性以及先进性是教学内容得以完美实现的保障。
工作室制度是涉及人才培养的保障问题,更具有先进性,体现在对教师队伍
的培养和建设。由学院指定的专业带头人与企业联系人之前做到零距离对接并做
好计划安排,再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直接对学生进行教学。根据我们的设
想,为了便于沟通联系及提高效率,工作室的基本框架选择了单线型组织结构。
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三、工作室制度教学的实施构想。
我院艺术系专业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方向倾向于实用美术类(如室
内设计、广告设计等);二是教学方式表现为普通院校课堂教学和美术院校实践
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艺术类各专业的教学方式有别于常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
感觉和动手能力为主体的。艺术类院校的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有所不同,所以我
们不能单纯地沿袭它们的教学方法。而普通院校对相关专业的教学是建立在较大
的学科基础之上的,如艺术设计在艺术学或视觉传达方面、摄影摄像在新闻与传
播专业等,所以,在高职艺术类的教学中既要体现美术类专业的特质,又不能视
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见。相反,应当首先考虑专业的职业特点,即必须研究行业的
发展情况,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
把素质教育和艺术感受力作为重要内容渗透在教学内容中,以提升学生的可持续
发展能力。
根据我院现行的2+1教育教学模式,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课程,包
括文化基础课程、设计类基础课程、软件类基础课程,第二学期项目式教学开设
住宅空间设计;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办公空间设计,第二学期开设公共空间设
计。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住宅空间为例,其主要开设的课程包括设计基础
及原理、手绘电脑制图、材料与施工工艺,这三门课程由专业教师或企业工作人
员分别在相对应的实训室中完成教学,并完成考核。

四、工作室制度教学硬件及软件支持
硬件上,以每个班为教学单位,建立工作室,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求,配置不
同的硬件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室、专业制图机房绘图仪、材料与施工工艺实训室、
全景实训室等。学生用专业制图室配备拷贝箱、画材画具。工作室的一切管理由
学生和学院一起承担。工作室是固定的教学场所,不仅承担三年的任何专业的教
学任务,还兼顾学生的学校活动、参加国内外竞赛、对外实践和勤工俭学等。
软件上,任何教学活动都在工作室内下属实训室进行,课程的安排上要有相
对的连续性,集中板块授课,实现单元制教学、教师和企业联系人员在工作室中
直接辅导,讲解和直接操作相结合。一个教学工作室就是一个模拟的设计公司,
规范的公司化管理将使学生在实干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总体而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解决了艺术设计类教学和一般教学管理模式之
间的冲突,更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使教学更具特色、更具科学性;避免了教学资
源的浪费,使校内教育与校外企业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项目式教学、国内外
竞赛、实践等融为一体;强化了以过程教学、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更注重
学习的过程和动手能力,使人才培养凸显创新精神,更有利于精英人才的培养;
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相接轨,更便于交流,并模拟了设计
公司的专业氛围,使培养的学生更具应用性和实践性,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是:课程内容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
与教辅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传授方式与启发式相结合,教学内
容与“产、学、研”相结合。这五个结合将艺术类的单门课程设计成了一门综合学
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明白艺术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科目的教学,
所以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首先,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更新观
念,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顺应并接受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的探
索与改革。工作室制度就是一次初步的研究,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
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同心同德、通力合作,为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
力。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
[2]《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劳动和社
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
[3]《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黄迎新在中国
高技能人才国际论坛上的发言。
[4]《着力推动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黑龙江省劳动保障厅在校企合作
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上的发言。
[5]“工作室”制——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
[6]程光华 张亚萍 黄崇本《基于工作室企业机制项目实践型IT特长生的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