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丁、辛醇产能及进口消费增长情况复习进程

我国丁、辛醇产能及进口消费增长情况复习进程

我国从50年代中期开始用粮食发酵法生产丁辛醇。

60年代中期吉化公司电石厂从法国引进7000吨/年乙醛缩合法丁辛醇生产装置,1982年吉化化肥厂从德国巴斯夫公司引进5万吨/年高压钴法装置,大庆、齐鲁分别引进英国戴维公司低压铑气相循环法装置,生产能力各为5万吨/年.90年代北京化工四厂从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引进低压液相循环铑法装置,生产能力5万吨/年。

近年来由于国内多套引进丁辛醇的技术改造,已使我国丙烯羰基合成丁/辛醇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英国戴维(Davy)过程技术公司向中石油和中石化继续技术转让其低压羰基醇工艺技术,该工艺由戴维公司与原联碳(现陶氏化学)公司联合开发。

采用戴维公司的低压铑催化剂羰基合成工艺,以聚合级丙烯、合成气和氢气为原料。

我国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羰基醇装置是KPT/陶氏化学公司低压羰基合成工艺第4次技术转让给中国的装置,该装置设计生产14万吨/年丁醛,然后再转化生产丁醇和辛醇。

戴维为吉林石化公司提供专利技术、设计、设备和技术服务,在吉林建设的12.8万吨/年正丁醇装置,于2004年投产。

戴维过程技术公司为中石化齐鲁石化公司提供专利技术、设计和技术服务,建设17.1万吨/年辛醇(2-乙基己醇)和2.85万吨/年异丁醛装置,于2004年投运。

2001~2003年,我国丁醇和辛醇生产能力分别为16.0万吨/年和26.0万吨/年。

2004年丁醇和辛醇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8.0万吨/年和43.1万吨/年。

2005~2007年丁醇和辛醇生产能力均分别达到38.8万吨/年和54.1万吨/年,丁醇和辛醇总生产能力达到92.9万吨/年。

2007年我国丁醇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10.4%。

由于羰基合成丁辛醇生产装置丁醇辛醇产量可以调节,齐鲁石化、大庆石化和北化四厂的生产装置均为丁醇辛醇可互相切换式生产,因此丁醇辛醇实际产量只能按需定产。

扬子-巴斯夫公司建设的21万吨/年丁(辛)醇装置,辛醇年产能力为11万吨/年、丁醇年产能力为10万吨/年,于2005年6月投产,从而使2005~2007年我国丁、辛醇生产能力分别达到了38.8万吨/年和54.1万吨/年。

我国丁/辛醇产不足需,是世界上最大的丁/辛醇进口国。

2004年前产品自给率不足50%,2005年上升至60%左右,2006年上升至平均65%左右,2007年丁醇和辛醇产品自给率分别为56.5%和67.5%。

2006年丁醇进口量23.58万吨,自给率上升到60.6%。

2007年丁醇进口量上升至28.91万吨,自给率下降到56.5%。

2006年辛醇进口量下降至25.57万吨,自给率也上升到67.8%。

2007年辛醇进口量上升至27.64万吨,自给率下降到67.5%。

2005年我国丁醇和辛醇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58.7万吨和79.6万吨,2006年分别达到59.7万吨和79.8万吨,2007年分别达到66.2万吨和84.7万吨,仍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国。

由于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丁/辛醇市场近年来仍产不足需。

丁醇和辛醇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2006年39.5%和32.0%,及2007年43.7%和32.6%。

进口依存度有上升。

目前除了北京东方化工四厂采用日本三菱化学液相低压循环工艺外,其他企业均采用英国戴维气相低压铑法。

为满足市场需求,新的丁辛醇装置仍将在规划建设之中。

庄信万丰公司的子公司戴维过程技术公司(DPT)与陶氏化学公司的子公司陶氏技术转让公司于2007年3月9日宣布,向天津渤海化工公司的天津碱厂转让LP Oxo SELECTOR 10技术,在天津临港工业区建设新工厂。

该新建的LP Oxo工厂将是中国此类工厂中最大的一座,将生产25万吨/年2-乙基己醇和丁醇。

设计和工程于2007年3月开始。

预计于2009年6月投产。

新的LP Oxo工厂是天津碱厂从其原有的天津大港区迁至新的临港工业区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并将扩大包括石化产品在内的生产能力。

LP Oxo技术是低压羰基合成工艺,采用丙烯和合成气(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生产正构和异构丁醛。

这些丁醛再转化生产2-乙基己醇及正丁醇和异丁醇。

2-乙基己醇和丁醇分别用于PVC的塑化剂以及涂层与粘合剂的溶剂。

陶氏LPOxo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允许转让的烯烃制羰基醇工艺,主要通过丙烯羰基化生产2-乙基己醇、正丁醇以及异丁醇,广泛用于增塑剂和酒精溶剂市场。

该技术占到世界上通过转让技术、以丙烯为原料生产丁辛醇产量的85%以上,已在15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31套装置。

天津碱厂丁辛醇项目所需两台超大型加氢反应器,经过前期科学严谨的调研论证,最终决定选择国产化设备。

天津碱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三方签订合约。

天津碱厂新区年产22.5万吨丁辛醇项目,是与天津正在建设的百万吨大型乙烯、大炼油项目互供原料、互为市场,从而形成聚集效应的项目。

它所需的两台大型加氢反应器——丁醛转化器和辛烯醛转化器装置,是丁辛醇项目的关键设备。

此前,国内同类装置的同类设备都需从国外引进。

此次签约的两台转化器也是目前国内制造的最大的加氢转化器。

丁辛醇项目两台大型加氢反应器装置规格分别为4900×12700mm和4600×12600mm,采用板焊结构,内部使用柔性管板制造技术和世界上先进的丁辛醇生产技术。

设备直径尺寸大,结构复杂,换热管数量多,分别为1150根和1290根。

管板与管箱和壳体都采用法兰环连接,结构特殊,为国内首次制造。

香港润达集团在珠海建设23万吨/年辛醇装置将于2008年底投产。

中石油四川石化公司于2007年11月底宣布,在其成都新装置将采用LP Oxo SM SELECTORSM 10羰基合成技术。

LP Oxo(低压羰基合成)技术由陶氏化学公司旗下的陶化技术转让公司与英国庄信万丰(Johnson Matthey,JM)公司旗下的戴维过程技术公司共同开发。

中石油四川新装置将包括在世界上建设为客户量身设计最大的单线、低压羰基合成装置,设计生产33.8万吨/年正丁醛和异丁醛。

这一生产系列将供应二条醇类生产线,第一条生产8.18万吨/年2-乙基己醇(2EH),第二条生产21.19万吨/年正丁醇和3.08万吨/年异丁醇。

设计与工程将于2007年12月开始,预计于2010年9月建成投产。

新的LP Oxo(低压羰基合成)装置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石油)在中国西南部新建80万吨/年乙烯的石化联合企业组成部分。

LP Oxo SM技术是低压羰基合成工艺,采用丙烯和合成气(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生产正丁醛和异丁醛。

这些丁醛然后再转化成2-乙基己醇(2EH)以及正丁醇和异丁醇。

丁醇用作涂料和胶粘剂的溶剂,2EH用于生产PVC用增塑剂。

30多年来,戴维与陶氏化学一直从事于LP Oxo(低压羰基合成)技术的技术转让与服务。

截至2007年11月,已在四大洲15个国家实施了33个项目。

LP Oxo技术被认为是世界上被领先转让的羰基合成技术,世界上己转让的丙烯基羰基合成能力85%以上采用该技术。

陶氏化学公司旗下的陶氏技术转让公司与英国戴维过程技术公司于2008年6月19日宣布,其低压羰基合成(LP Oxo)技术被中国利华益集团选用,将在山东东营新建25万吨/年装置。

该装置将生产14万吨/年2-乙基己醇(2EH)、8.5万吨/年正丁醇和2.44万吨/年异丁醇,预计于2010年投产。

LP Oxo技术由陶氏化学公司与戴维过程技术公司联合开发,为低压羰基合成工艺,采用丙烯和合成气(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生产正丁醛和异丁醛。

这些丁醛然后再转化为2-乙基己醇(2EH)以及正丁醇和异丁醇。

两家公司的技术占世界基于丙烯的羰基合成能力技术转让量超过85%。

陶氏化学公司与戴维过程技术公司联合推销LP Oxo技术进行技术转让和服务迄今己有30多年,现在15个国家实施了32个项目。

预计到2010年前后,我国的丁/辛醇产能将达到138万吨/年,供不应求的状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下游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丁/辛醇仍将长期处于产不足需的局面。

国内丁醇产品的主要消费领域是化学工业及医药工业,其中化学工业约占总消费量的75%,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醋酸丁酯类产品。

随着我国塑料制品丁业的迅速发展,DBP的消费量增长很快,预计未来5年DBP对丁醇的需求量将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化学工业对丁醇的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增长。

在医药工业方面,丁醇主要用于生产抗生素、激素及维生素等药物。

近年进口药品对国内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丁醇的需求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增长。

我国丁醇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丙烯酸丁酯和醋酸丁酯的强劲增长。

2007年丁醇的需求量为66万吨,2008年将达到72万吨。

丁醇需求的主要增长动力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其他增塑剂和涂料溶剂。

根据应用领域需求发展,预计2015年我国丁醇市场将趋于饱和,需求量将在110万吨。

国内辛醇的消费结构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占辛醇消费量的78%,增塑剂DOTP占6%,DOA和癸二酸二辛酯及丙烯酸辛酯等产品占16%。

2007年DOP的需求量超过100万吨,消耗辛醇约70万吨。

2007年我国辛醇的需求量为84.7万吨,供需缺口仍然很大。

另外,近年来丙烯酸及其酯市场需求增长较快,2010年丙烯酸酯对辛醇需求量将达49万吨,由此可见,辛醇市场总趋势是供需缺口逐年增大。

我国辛醇需求2008年增长率约9%,预计2008年我国辛醇需求量达到92万吨。

2015年我国辛醇市场开始趋于成熟,预计需求量为98万~100万吨。

截至2008年6月,国内至少有7个以上的厂家正在投资建设或拟投资建设丁/辛醇装置。

一旦建成,将会在2011年以后相继投产,届时市场将新增丁/辛醇产能150万吨,必将迎来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