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教案设计(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北苑小学钱学森教案设计教案背景: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当今的语文课堂存在的弊端:课堂提问既多又乱,多是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缺乏探究性,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现状,甚至由教师满堂灌。
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卖力,学生学得吃力,回头问问,学的是啥都不清楚,更不用说自己独立阅读理解文章了。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利于目标的达成,那怎样才能抓住语文教学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构建了“语文主问题”教学法。
“主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的问题。
它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支撑作用。
“一问激起千层浪”,抓住主问题,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语文主问题教学法”,就是以提炼主问题,并围绕主问题组织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是相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多、乱、肤浅而言。
这是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读型阅读教学、问答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教学课题:《钱学森》教材分析:《钱学森》一文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
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语言,体现了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问题,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抓住主问题,反复朗读人物的语言,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主问题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案中涉及到的资源:(一)【屏显资料】冯.卡门,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被称为“现代宇航科技之父”,“超音速飞行之父”——美国空军科技奠基人,冯·卡门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
冯·卡门在一生艰苦研究的基础上,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音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二)【屏显资料】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地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
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
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27斤)。
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三)【屏显视频】白岩松主持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四)【屏显视频】钱学森逝世,吊唁场面,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的辅助,突破主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他就是钱学森,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让我们一笔一划的书写他的名字。
二、看到课题、提出主问题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三、初读感知,初步了解主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思考:钱学森是怎样的一个人?师:课文读完了,在你的心目中,钱学森是怎样的一个人?生: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生:爱国。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感受到了钱学森是一个爱国的杰出的科学家,要想了解一个人仅有初步感受是不够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细细体味,那些语句表现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生边读边划,在感受深的地方做好批注。
)四、交流感受,解决主问题课文读完了,交流一下同学们的感受生:第一自然段中“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我体会到他归心似箭,盼望快点回到祖国。
生:第2自然段中“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 我感受到他时刻想念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生:第四自然段中“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日夜牵挂祖国,盼望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师:通过交流和老师的巡视,同学们都关注到了钱学森的话,的确,言为心声,抓住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种的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屏显钱学森说的话]谁来读1.“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2.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想读好人物的语言,要结合背景。
看人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说出的。
师:那我们看钱学森说的第一句话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的?生: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师:自己读读看,读出了什么?生:不管美国条件多么好,钱学森依然回国。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关注的是钱学森在美国优厚的待遇。
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
生:时刻不忘祖国。
生:非常优秀。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文中第二段: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最得意最得力的助手。
师:这里有个人:冯卡门,你了解吗?老师查阅了资料【屏显资料】冯.卡门,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被称为“现代宇航科技之父”,“超音速飞行之父”——美国空军科技奠基人,冯·卡门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
冯·卡门在一生艰苦研究的基础上,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音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就是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教授,曾经这样评价钱学森:36岁的钱学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发展高速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技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师:再回到课文中这句话,结合冯卡门对钱学森的评价。
最得意、最得力说明了什么?生:钱学森聪明,有智慧,前途无量。
师:有如此优秀的导师,如此出众的才华,钱学森如果继续留在美国,留在恩师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什么?生:金钱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的获得成功。
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啊,但钱学森却说:【屏显】(生齐读)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这时候,再读这句话的时候你又读懂了什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钱学森,谁来表达一下钱学森的心声。
生:尽管在美国但他也时刻不忘记做过,一心报效祖国。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师:钱学森时刻不忘报效祖国,表现出的是他的那份拳拳的爱国之心。
师小结:结合背景、查找资料,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人物,读好语言,走进人物内心。
师:那钱学森说的第二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4自然段。
【屏显】(生齐读)“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
”生: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
生:在中秋之夜。
生:在留学生的劝阻他时,他说的。
师:留学生怎样劝阻他的呢?“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师:那钱学森是怎么说的?齐读:“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
”师:自由读读这句话,哪些词语感动着你。
生:“日夜盼望”钱学森时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终于”盼望新中国成立已经很久了,等待回国施展抱负已经很久了。
“应当”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应当这两个字,让我们明白建设新中国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心负责的。
师:钱学森把回国报效祖国看成一种职责,一种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你们现在就是钱学森,你们要回国吗?师:钱学森啊,你在美国有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祖国那么穷,你为什么非要回去呢?生:我要回去为祖国做贡献!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有一颗爱国之心。
师:钱学森啊,是不是你今天触景生情,一时冲动呀。
生:不是,我日夜盼望着,就是为了有一天回到祖国,为祖国做贡献。
师:钱学森啊,作为你的好朋友,我还是再提醒你,这时候回国,国内条件差,可能会葬送你的发展前途。
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不怕穷,我一定要回国振兴中华。
师:你的这份决心真是不可动摇的。
师:同学们,通过角色交流,在你们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个怎样的钱学森?(诚恳,果断,爱国,坚定)师:把你的感受带进钱学森的语言里读一读。
(生读)师:我听出了一份责任。
师:再读。
(生齐读)师:我听出了一份坚定,听出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牵挂,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理解体会再来读。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一种读好人物语言的方式:换位体验法。
师:相信钱学森对祖国的爱已深深地扎根在同学们心中了。
师:通过钱学森自己的话,我们了解到了一个爱国杰出的钱学森,那外国人又是怎么评价钱学森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
(生说)【屏显】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师:你读出了什么?生:钱学森价值太大了,他才华卓越,回到祖国将发挥很大的作用,美国将多一个对手。
生:力量无比,伟大,了不起,钱学森很优秀,不可多得。
师:你注意到一个字了吗?生:“绝”师:“绝”说明了什么?生:美国不会让钱学森回国。
【屏显资料】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地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
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
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27斤)。
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师:就算遭到了这样的软禁和迫害,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没有动摇,在周总理的和关怀下,终于踏上了回国之路。
齐读第一自然段,师:五年的等待,没有白费,钱学森回国后,一心投入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让世界震惊,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