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关系探讨林盛(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武夷山354300)摘要:本文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开展生态旅游与实现资源保护的关系,保护与开发利用既有促进作用,又有相互矛盾,并进一步探讨自然保护区如何在实现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关键词: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生态旅游中图分类号:F3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709(2001)05-0317-04DiscussionontheRelationbetweenResourcesProtectionandEcotourismofWuyushanNatureProtectionAreasLINSheng(ManagementBureauofFujianWuyushanNationalNatureProtectionAreas,Wuyushan,Fujian354300China)Abstract:Thepaperbasedon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resourcesprotectionandforestecotourisminWuyushannatureprotectionareas.Itanaly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ecotourismandresourcesprotection.Ecotourismandresourcesprotectionnotonlyadvanceeachother,butalsocontradicteachother,andfartherdiscusshowtodevelopecotourismontheconditionofresourcesprotection.Keywords:natureprotectionareas;resourcesprotection;ecotourism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56527hm2,其中有29万hm2原生性中亚热带森林植被,是我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武夷山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如何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及其持续利用结合起来,本文就如何在实现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展开探讨。1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11坚持走联合保护之路,资源保护取得新进展1994年7月成立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联合保护委员会,设立了联合保护 章程!。该委员会分别在∀爱鸟周#、∀环保宣传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日#利用广播、标语、图片、会议等形式大力开展以 森林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群众的资源保互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行政,使林政资源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结合自然保护区实际,制定 入区管理若干规定!、 关于禁止在保护区内收购、加工、贩卖野生动物的通知!等制度,举办林业行政执法培训班,对区内具有林业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和部门签发行政执法委托书,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对毁林犯罪的打击,稳定林区治安。通过联合行动,共建生物防火林带,1999年8月,在省林业厅和南平市林业委员会的高度重视下,一致通过规划建造208km,总投资576万元的保护区周边防火林带。12努力做好GEF项目实施工作GEF项目(全球环境基金援助我国自然保护区项目)自1995年正式启动实施以来,注重对区内外的宣传活动,配备了较强的力量,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区内的国内第一条生物走廊的建立,把地处我第21卷第5期2001年10月出版林业经济问题(双月刊)ProblemsofForestryEconomicsVol.21∃5October2001
收稿日期:2001-09-02作者简介:林盛(1970-),男,福建建阳人,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区南北两端的两块核心区有效地连结起来。GEF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区的管理水平,全区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都接受了项目培训,GEF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同江西省、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紧密合作,使两区的联合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13依靠科技创新,抓好课题研究,加快保护区科研工作力度保护区制定了科技工作∀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新开设的15个课题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厦大合作 武夷山森林生态功能研究!、与中科院动物所合作 武夷山保护区叶甲科昆虫多样性研究!两项已进行成果鉴定,巡护林系研究课题已获国家林业局世行办批准立项等。14社区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区群众的保护意识,把区内群众引导到联合保护工作中来,落实具体措施,支持社区建设,拓宽创收渠道,加速社区经济的发展。帮助村民发展毛竹和茶叶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技术食量,鼓励村民转变观念,开展生态旅游,努力做到旅游产品和种养殖业等多项产业共同发展。社区群众在从事旅游业中提高了收入,区内群众的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区外群众,平均达3500元。15保护区生态旅游得到稳步发展依靠媒体扩大生态旅游的宣传促销,加快旅游企业股份制的实施步伐,开发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特色。完成桃源峪旅游景点建设,完成正山小种红茶坊和游人宣教中心建设,挖掘潜在的旅游景点和产品项目。2000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1万人次,旅游餐饮营业额达43万元,客房营业收入18万元,均完成年初核定的经营目标。2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关系21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矛盾的协调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成立20年来,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工作。但是我国目前对自然保护事业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开展资源保护、环境质量监测等一系列工作将面临困难,而生态旅游不光需要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投入,也必须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生态旅游强调把旅游带给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旅游设施要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同时倡导在能量消耗和转化过程中采取∀消耗最小#的原则。因而,在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中,自然保护区既不能片面强调保护,更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在实现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一部分现有的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争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获取一定数量的环境保护资金,这是永续利用绿色资源,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1]。22生态旅游对资源保护具有的重要意义武夷山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在保护区成立20年来资源保护取得成效,资源本底资料系统完整的基础上,设计出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开展生态旅游并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保护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来源。生态旅游的实质是以生态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态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与宣传教育,提高资源环境的管理水平为基本特征,要求旅游业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2]。生态旅游的意义还在于使人们观赏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从大自然中了解生态体系结构,功能和人类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3]。另外,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能够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引导他们创办小规模的餐饮业、文化娱乐设施、交通运输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等,逐步提高他们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以旅游业替代他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消耗,对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意义。3自然保护区在实现资源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的具体思路结合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实际,必须遵循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保护、科研、发展、宣传教育#的原则,以保护为根本、社区为基础、科技为先导、发展为动力,在建立完善规范有效的保护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318林业经济问题第21卷31加紧进行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和论证,加速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首先,坚持自然保护区生态和经济效益最优的原则,在保护区建立生态旅游评估制度,对现有的资源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确定当前生态环境质量和承载量,根据环境条件和游客承载量制定相应的旅游规划和游客接待计划,把旅游活动置于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1]。其次,根据国内游客的传统习惯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限制,应考虑先开放实验区,后开放科教区,由浅入深将生态景观、地质、地貌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满足游客获得生态旅游方面的趣味性,保证自然景观资源不受破坏。具体规划上还应考虑财力投入,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到远、逐步扩大的原则,先以三港为中心,利用现有东西南北的道路,向四周扩展,把有限的资金放在景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严格遵循保护前提下发展的原则,把握好∀先规划,再开发#和社区参与共享的原则,目前正在重点开发龙渡至高桥公路制高点的悬索桥,开通索桥至桃源峪的循环线路,负氧离子吸氧区已经测定,并尽快开通世界红茶发源地桐木正山小种的旅游文化景观,重点建立红茶坊和游人中心,吸取国内外先进管理和科普教育的经验,努力在保护区实现以旅游促发展,以发展促开发,以开发促经济,以经济促保护的目标。32进一步加强保护区自然资源的管理随着生态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必然产生矛盾,引起诸如土壤、植被、水质和野生动植物的环境问题。因此,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保护区的首要目标就是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资源管理工作历来是重中之重。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保护区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越来越多的旅游人员和生产经营人员,这势必要增加资源保护管理的难度。首先,强化森林防火工作,继续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必要的投入,不断提高综合防火能力,加大巡护和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活动,加强林政管理,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其次,在允许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内,应采用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保护区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针对不同的旅游区,应确定严格的环境容纳量,并依此控制游客流量,不能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外,可通过门票价格来平衡环保与经济收入之间的矛盾[4]。再次,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严防物种流失,严防生态系统遭受干扰和破坏;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应严禁任何人为的活动影响或改变自然生态景观;加强人文景观的专项保护;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并制定制度来有效规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33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资源保护和生态旅游,并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进一步搞好社区工作在本区目前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要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投资兴办餐饮业、筹办文化娱乐设施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节,发展旅游纪念品的加工生产等,不断充实和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既增加区内群众的经济收入,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又能逐步降低区内可依赖性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区在这一方面主要是因势利导,积极组织群众参加联合保护工作,一是聘用村民担任护林员、林政员、木竹发货员,二是组建村场扑火队伍,三是组织村民对重点地段的定点巡护,四是临时雇佣部分村民参加资源调查或其它工作,五是借助全球环境基金援助我国自然保护区(GEF-B)项目在武夷山保护区实施的机会,发动群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六是努力把周边群众吸引到联合保护工作中来。继续把握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的协调与发展关系,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必要的补偿机制和减免区内特产税,积极帮助村民可持续利用毛竹和茶叶资源,强化规范管理,满足对主要资源的持续利用。34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加强控制,防治污染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以法治游#是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及保护区管理局必须用立法规范旅游业的行业行为,制定出有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管理权限、奖惩办法等方面以及旅游企业应遵守的法律和地区性旅游法规,充分发挥执法机构对生态旅游实行法制化管理和必要的监督,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从而达到规范生态旅游市场的目标[5]。生态旅游区应普及太阳能、沼气、冷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应以可降解材料为主,在满足旅客基本的食宿需求外,应尽量减少对空调、汽车、饭店等奢侈消费的需求。对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应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做到物质的循环利用及资源再319第5期林盛: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