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ppt课件
7
二、脾胃气虚
禀赋不足,脾胃素虚 后 天失于调养 运化功能失司 气血生化不足 而致厌食。
8
症候
厌食症状: 不思饮食,食而不化;
全身症状: 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 乏力,大便稀簿夹有不化;
检 查: 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 白,脉缓无力。
9
脾胃气虚
• 治法:健脾益气 • 处方: 补脾经 补胃经 推大肠 补肾经
•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 处方:清脾经、清大肠、揉板门、推三关、
逆时针摩腹、揉脐、拿肚角、揉龟尾、推 上七节骨、捏脊
19
• 脾虚泻:久泻不愈,大便水样,次数频多, 食入即泻,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苔 薄,指纹淡红,脉濡。
• 治法: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 处方:补脾经、推大肠、运内八卦、推三
4
一、脾胃不和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
乳
过
过
纵
食
食
于
其
不
肥
溺
所
节
甘
爱
好
纳化失调,损伤脾胃 5
症候
纳呆 ,食少而无味 ,强迫进食则泛
脾
胃 不
面色少华 ,大便不调
和 舌苔薄白或薄白而腻 ,脉象无特殊
变化
6
脾胃不和
• 治法:健脾和胃 • 处方:补脾经 运内八卦 掐揉四横纹
摩中脘 揉脾俞 揉胃俞 揉肝俞
运内八卦 摩腹 捏脊
10
三、脾胃阴虚
脾,喜燥恶湿,得阳则运; 胃,喜润恶燥,得阴则和。
若患他病 过用苦寒 过用温燥 病后未能 误用攻伐 损脾伤阳 耗伤胃阴 及时调理
受纳运化失常,而致厌食
11
症候
脾 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
烦躁少寐
胃 阴 大便偏干,小便短黄;手足心热 虚 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小儿厌食症
概述
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 症,厌恶进食,食量减少 特点。 属于 “恶食”,“伤食”、“食滞”等 范畴。
1
发病规律
发生于任何季节夏季暑湿 当令之时症状加重
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1-6岁 为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
2
病因病理
本病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 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引起,其病变脏 腑主要在脾胃。
12
脾胃阴虚
• 治法:滋阴健脾养胃 • 处方:分手阴阳(阴重阳轻) 揉板门
补脾经 补胃经 运内八卦 揉中脘 按 揉胃、三焦、肾俞穴
13
小儿腹泻
•
概述
•
腹泻是儿科四大要证"热、咳、惊、
泻"之一,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发病规律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
为多。
1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因病理
• 本病多由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脾胃虚 弱或脾肾阳虚,导致运化失常而引起。其 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临床以小儿大便次 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兼有未消化 的乳食残渣及粘液为特征。
15
• 1. 寒湿泄 • 2. 湿热泻 • 3. 伤食泻 • 4. 脾虚泻
腹泻分型
16
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 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不臭,肠 鸣腹痛,小便清长。苔白腻,指纹淡红, 脉濡。
• 治法: 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 处方: 补脾经、推大肠、揉外劳宫、推三
关、逆时针摩腹、揉脐、揉天枢、揉龟尾、 推上七节骨、捏脊
盖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调 和,则口能知五谷饮食之味,正如 《灵枢.脉度》所说:“脾气通于口, 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若脾胃不和, 纳化失职,则造成厌食。
3
本病以较长时间纳呆 ,甚则拒食 为主要临床特点。
病因 喂养不当 ,饮食失节 ,病后失调。
病位 病机
主要在脾胃。 脾胃受纳运化失调。
主要病症 较长时期纳呆 ,甚则拒食。
关、逆时针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 节骨、捏脊
20
17
• 湿热泻:大便稀薄,急迫暴注,色黄热臭, 小便短赤。苔黄腻,指纹色紫,脉数。
• 治法: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 处方:补脾经、清大肠、推三关、退六腑、
逆时针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 捏脊
18
• 伤食泻:大便量多,稀薄有残渣或乳块, 气味酸臭,腹痛腹胀,或伴呕吐,泻前哭 闹,泻后痛减。苔厚腻,指纹紫红,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