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009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杨东平摘 要:2009年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

严重的教育腐败、基础教育乱象等引发公众对教育的不满,显示各种深层次的教育问题仍然在发酵和暴露。

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一系列相关事件,激起公众对深化教育改革的期望和热情。

主题词:教育改革 教育政策 农村教育 学术腐败就2009年的中国教育来说,一方面各种深层的教育矛盾、教育问题仍然在发酵,处于高发状态;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也在紧张的筹划和酝酿之中,中国教育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夕。

一 2008年教育基本情况据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到2008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3038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1%,“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3%。

2008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3.37万所,比上年增加0.46 万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474.96万人,比上年增加126.13万人。

而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龄人口和学校则逐年减少,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阶段的供求关系明显宽松。

由表1可见,与2000年相比,2008年全国小学学校数下降了45.6%,在校生数下降20.6 %;初中学校数下降了9.4%,在校生数下降了10.7%。

表1 2000-2008年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2000 2005 2008 学校数(万所)55.36 36.62 30.09 小学在校生数(万人)13013.25 10864.07 10331.51学校数(万所) 6.39 6.25 5.79在校生数(万人)6256.29 6214.94 5584.97 初中毛入学率(%)88.6 95 98.5毕业生升学率(%)51.1 69.68 83.4学校数(万所) 3.62 3.15 3.08 高中在校生数(万人)2517.68 4030.95 4576.07毛入学率(%)42.8 52.7 74.0 注:初中、高中阶段统计均包括职业教育在内。

据预测,以202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2.8年为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量将比2008年减少1800多万人。

高中阶段的在校生仍在增加。

2008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占54.1%,中等职业教育占45.9%。

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263所,其中本科院校1079所,高职(专科)院校1184所。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05.1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3.75万人,生师比为17.23∶1(见表2)。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数629万,比上一年增长4%;预计平均录取率接近62%,比2008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

据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020万名,其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750万名,占73.5%,报名人数较2008年减少3.8%,达80余万人,引发社会热议。

2009年,继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增加辽宁、天津、浙江、安徽、福建,共10个省区实行高中新课程后高考新方案。

表2 近年来普通高校招生的基本情况2003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普通本专科招生数(万人)382.17 504.46 546.05 565.92 607.66 629比上一年增长(%)19.24 12.77 8.24 3.64 7.38 4研究生招生数(万人)26.89 36.48 39.79 41.86 44.64 50比上一年增长(%)32.72 11.8 9.07 5.20 6.64 5其中:硕士研究生(万人)22.02 31 34.2 36.06 38.67 -博士研究生(万人) 4.87 5.48 5.6 5.80 5.98 -注:2009年数据为年初的计划数民办教育持续发展。

200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0.09万所,比上年增加0.57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824.4万人,比上年增加240.9万人。

各类民办学校在校生数占全体在校生数的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2006-2008年民办教育在校生所占比例 (%)2006 2007 2008幼儿园在园人数34.26 36.99 39.68普通小学在校生数 3.85 4.25 4.65普通初中在校生数 6.61 7.19 7.67普通高中在校生数9.85 9.75 9.70中等职业在校生数11.20 12.96 13.98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16.13 18.55 19.86 资料来源:2006、2007、2008年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民办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快速增长,在高等教育领域却遭遇“寒流”。

2009年民办高校招生,生源普降四五成左右,河北的廊坊大学城,西安的若干万人大学,门庭冷落,甚至人去楼空。

据分析,原因包括公办高校扩招、中等职业教育分流、出国留学人数增加、大学生就业难,民办高校办学质量不高等。

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450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7%;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449.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0%。

①二 重大事态和教育热点1. 国家制定《规划纲要》,教育部长易人从2008年8月始,正式启动《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国务院领导确定了公开决策、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工作方式。

这被视为是我国教育决策方式转变的重大创新之举。

2009年1月,教育部发布公告,就研究制定《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公布了11个专题、36个子课题的清单,获得强烈社会反响。

截至2月6日,征集意见建议达到110多万条。

2月6日,《规划纲要》办公室公告,提出4个方面20个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

截至2009年2月28日,各界人士发表意见共212.5万余条。

其中,教育部门收到电子邮件、①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20日。

信件14000多封,网民通过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11000多条;社会网站、高校校园网上,各界发布事关教育改革的帖子210多万条。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是,此后《规划纲要》的制定似乎又回到“内部人决策”的老路,虽然开了多次内部的专家座谈会,对文本进行了多轮内部征求意见和修改,但没有任何公开讨论和公开发布,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热情逐渐丧失,与年初万众期盼、积极参与的局面形成强烈的反差。

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了5节课,发表讲话认为“中国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出要求加快教育改革的信号。

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他关于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优秀的创新人才的谈话被称为“钱学森之问”,引发公众要求改革教育的强烈反响。

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免去周济的教育部部长职务,任命袁贵仁为教育部部长,再一次激起了全社会要求变革教育的热情。

2.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和教育的影响2009年一个重要事态,是2008年底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年初,国家各个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大学生就业。

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调查,金融危机使得已经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

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34.6%,8年来首次降到40%以下。

“初次落实率”(包括“已签约”、“已确定单位,等待签约”、读研、出国、自由职业、灵活就业等)由2007年的71.1%下降为2009年的65.0%,其中男性毕业生为69.6%,而女性为60.1%。

硕士学历的毕业生降幅最大,下降了18.7个百分点;博士毕业生下降了13.2个个百分点;专科生下降了5.8个百分点;本科生降幅最小,下降4.4个百分点。

但起薪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就业比例明显上升。

①与此同时,教育培训市场和继续教育市场则逆市上扬,成为许多人转岗、充电、就学的选择。

2007年教育培训市场规模约为3700亿元,预计2010年将超过5000亿元。

一批教育培训机构为国际风险投资所青睐,获得巨额资金。

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学费降低,增加招收海外学生,给中国留学生教育产生积极的拉动影响。

据美国使馆新闻文化处和领事部的通报,2009年度“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Report)数据显示,在2008到2009年度,共有赴美学习的中国留学生98235名,比上年度增长21.1%。

2009年1月1日到11月15日,美国驻华使团共签发了9万个学生签证和交流访问学者签证,比2008年增加了23%。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以往中国学生倾向于本科毕业后赴美深造,但2009年的报告显示,2008年到2009年度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在本科阶段赴美学习。

②3. 高考腐败和学术腐败事件频发2009年是各类教育腐败大爆发的一年,包括高考腐败、学术腐败和高校干部腐败等不同类型。

近年来高考秩序得到治理,整体状况有所改善。

但辽宁省松原市出现大面积舞弊,教师参与贩卖作弊工具,显示某些地区高考作弊呈组织化、集团化、高技术的新特点。

另外一些典型的高考腐败案件,如贵州省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事件,反映出基层吏治腐败对高考制度的侵害。

重庆市部分学生假冒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加分,③浙江增设体育加分项目“三模三电”(航模、船模、车模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测试,被指多数学生来自权势家庭。

显示目前的高考加分项目制度由于缺乏规范和公正程序,正在被滥用为少数人谋取私①原春琳:《金融危机对硕士研究生就业冲击最大》,《中国青年报》,2009年11月10日。

②《美国驻华使馆:2009中国留美学生上学年激增23%》,搜狐出国频道,/20091119/n268337775.shtml/③重庆市最终取消了31名民族身份造假学生的录取资格,15名干部被党内警告,见《中国青年报》,2009年7月8日。

利。

据调查,2009年重庆19.6万考生,获得加分人数居然高达7万人,占35%以上。

①高考加分项目,按教育部规定有14项,而各地的各种优惠政策累计达192项之多。

②另一起著名丑闻,是中央音乐学院一名70岁的知名博士生导师与报考该校博士研究生的女学生发生肉体关系,并收受10万元贿赂,中央音乐学院已对当事教授做出严肃处理。

它暴露了艺术院校招生中的“潜规则”。

高校频发学术腐败事件,涉及高层次的学校和学者。

浙江大学原副教授贺海波盗用他人研究结果发表多篇论文,其博士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的名字也在这些“问题论文”上署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