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50页PPT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50页PPT
▪ 非均衡发展战略造就了能够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经济 核心区和增长极,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显著提高 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非均衡发展战略注重针对不同地 区实施有区别的政策措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通 过对沿海地区的政策倾斜及投资倾斜加速了东部地区经济 的迅速发展,使东部区域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成为推动我 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并通过示范效应和 扩散效应,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32.2
44.9
东 中
1981
195.6
285.2
176.7
257.6
31.7
46.2
西
1982
214.9
301.7
190.5
267.4
32.0
44.9
三 大
1983
218.4
325.2
190.7284.0源自29.844.4地
1984
269.9
390.7
229.3
331.9
31.1
45.0
带
人
1985
36.8
48.1
化
1990
700.1
885.8
337.2
426.7
35.6
45.1
1991
900.9
1056.2
421.7
494.4
39.9
46.8
GDP
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1
❖评价
▪ 以经济效率为目标、以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为出发点 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符合当时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 的要求,其具体实施,扭转了改革前的高投入低产出的低 效率发展局面。
土地面积占全国 (%)
国民收入占全 国
(%)
国土生产力 (万元/km2)
人均国民收入 (元/人)
沿海
13.8
53.4
58.8
367
内地
86.2
46.6
19.9
314
均衡发展阶段:1949-1978
❖评价
▪ 均衡发展战略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在西部建立了一批重 要项目,包括几条铁路干线、新兴工业化城市和专业生产 科研基地;改变了全国产业布局极不平衡的格局,促进了 全国经济网络的形成,也改变了经济落后地区的面貌,加 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充分发挥计划 经济优势,最大限度集中有限资源,加强国防能力建设, 应对了当时紧张的地缘关系,树立了大国的国际政治形象。
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1
❖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1年,是我国经济的转型 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改革 开放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这个时期内,我国 的发展战略由公平优先迅速向效率优先转变。
▪ 邓小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 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 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在经济政策上, 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 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 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 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 样,就会使整个国家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向前发展,使全国 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 (%)
1952—1978年增减变动 (个百分点)
1952
1978
+
-
沿海地区(11省市区) 61.7
60.1
1.6
内地地区(18省区) 31.0
39.9
8.9
注:1952年统计数据中缺少广东、江西、西藏三省区的数据资料
均衡发展阶段:1949-1978
1978年沿海与内地区域发展水平差异
主要内容
1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历史 2 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理论分析 3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趋势
1.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历史
❖ 均衡发展阶段:1949-1978 ❖ 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1 ❖ 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1992-2019 ❖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阶段:2019至今
均衡发展阶段:1949-1978
❖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29年间,均衡发展战 略贯穿始终。根据区域发展阶段制定的历史背景 和实施空间分布差别,该时期又可以分为四个阶 段:
▪ 第一阶段:“156”项布局阶段(1949~1957年) ▪ 第二阶段:“大跃进”独立体系阶段(1958~1964年) ▪ 第三阶段:“三线”转移阶段(1965~1971年) ▪ 第四阶段:大型项目东移阶段(1972~1978年)
1985-1991年东中西三大地带GDP占比 单位:%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东部 50.52 54.18 54.76 55.55 55.76 55.01 56.82 中部 34.09 31.61 31.24 30.44 30.19 30.19 28.29 西部 15.39 14.20 14.00 14.01 14.06 14.80 14.90
341.0
474.1
266.2
370.2
32.6
45.4
均
1986
374.4
528.8
275.8
389.5
32.7
46.2
1987
431.3
645.7
296.1
443.3
31.7
47.5
差
距
1988
608.4
802.2
352.4
464.6
36.1
47.7
变
1989
685.7
897.7
337.2
441.2
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1
❖“七五”时期,中国的区域经济大格局由长期占主导 地位的沿海与内地两大板块调整为“东、中、西”三 大经济地带的“三带推进”格局。这样一种格局,成 为此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 格局,三大地带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而不断分异, 区域间的差别、差异日益显著。
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1
1978-1991
年份
绝对差距(%)
按当年价格计算
按1978年价格计算
相对差距 (%)
东部与中部 东部与西部 东部与中部 东部与西部 东部与中部 东部与西部
1979
160.9
224.0
157.7
219.6
31.1
43.3
年
1980
183.1
255.4
169.3
236.2
▪ 但由于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较差,投资回报率 明显低于沿海地区,不顾东西部地区的客观差异而人为推 行均衡发展的战略,虽然可以在表面上缩小区域发展差异, 但最终却必将导致整体发展速度的迟滞及总体经济效率的 降低。同时,由于后续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能源供 给紧张等因素的制约,这种发展战略本身也难以为继。
均衡发展阶段:1949-1978
区域
1952—1978年沿海与内地生产总值比重变化
占全国GDP比重(%)
1952—1978年增减变动 (个百分点)
1952
1978
+
-
沿海地区(11省市区) 50.7
52.5
1.8
内地地区(18省区) 49.3
47.5
1.8
合计
100
100
1.8
1.8
区域
1952—1978年沿海与内地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