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湿地保护及湿地公园建设现状浅析

国内外湿地保护及湿地公园建设现状浅析

国内外湿地保护及湿地公园建设现状浅析
作者:冼伟明陈海梁少忠陈素素
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7年第05期
摘要湿地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态系统,尤其是伴随着当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濕地生态系统的价值越来越重要,因此保护好湿地生态,合理建设湿地公园,对提升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结合当前国内外现状,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公园建设现状。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7.14.060
湿地是一种由水域和陆地相互交融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

过去错误的观念认为,湿地是荒废土地,因而对湿地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导致湿地功能不断退化。

随着现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湿地在国际上不断被重视。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湿地国际(WI)等组织已相继开展对湿地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我国的湿地面积达6 549万hm2,占全球湿地总面积的10%,因此完善湿地保护措施,合理建设湿地公园对改善我国湿地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1 国内外湿地保护现状
湿地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与森林、海洋共同组成了三大生态系统。

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的湿地总面积大约只占地球表面积的6%,但其在水源保护、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及缓解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

湿地生态系统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天然水库”等。

湿地生态系统中,在维护多物种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全球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湿地每年为人类贡献的大约为33.3亿美元,占到生态系统所有贡献总值的14.7%[2]。

虽有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对环境带来的破坏日益严重,湿地也遭到巨大的威胁,比如湿地生态机构不断遭到破坏,功能不断衰退,导致生物多样性及物产生产日益下降,近几年来,我国的湿地总面积在不断减少。

据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湿地生态系统的消失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生态系统。

最近20年,我国的湿地总面积减少幅度达到11.5%。

保护湿地已成为当今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保护湿地就是在保护人类自身。

1971年,由多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缔约国达到了159个,随后在几年时间内,国际性公益湿地组织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于1992年正式加入《湿地公约》,明确主要由林业部负责相关工作。

目前,在正确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湿地保护工作已经初见成效,截至2015年,共投入保护资金150亿元,减缓了49%的湿地功能衰退,但我国的湿地仍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保护任务仍任重而道远。

2 国内外湿地公园建设现状
我国林业局对于湿地公园的定义为:将多种湿地景观、文化生态、生物多样性融合在一起,能够保护湿地完整性与生态功能的,并能发挥出多种生态效益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宗旨,能够进行游览、休闲或科学教育活动的湿地区域。

2.1 国外湿地公园建设现状
建设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国际湿地公约》中提倡的保护方式。

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注重湿地生态公园的建设,在这方面已形成了完备的知识理论体系,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3]。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国外的时代公园类型划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以处理污水为主的湿地公园,代表性的有美国奥兰多伊斯特里湿地公园、雷同湿地公园、博蒙特湿地公园等;第二,以保护生态多样性及生态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湿地公园,代表性的有加拿大的温尼伯湖湿地公园,澳大利亚的肖特兰湿地公园、新加坡的双溪布洛湿地公园、英国的威肯菲音音湿地公园;第三,以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代表性的有英国伦敦湿地公园。

这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湿地公园建设为我国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促进我国湿地环境保护,完善湿地公园生态功能、教育功能及商业运作方面可以进行借鉴。

2.2 我国的湿地环境保护
由于我国对于湿地公园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是近十几年来才开始的,所以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起步较晚。

最近几年,我国各地才将湿地公园作为一种重要的湿地保护模式而广泛推广。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的湿地公园研究、相关学科建设、湿地环境的合理利用规划以及重建恢复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4]。

目前,城市湿地公园已成为各地区大力发展的建设项目。

我国第一个湿地公园是位于四川成都的府南河湿地公园,该公园建设于1998年,占地面积2.4
hm2,是一座以水观为主题的湿地公园。

而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大力推广城市湿地公园,在湿地公园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以福建省为例,该地区天然湿地共计79.8万hm2,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有九龙江口、泉州弯、大屿岛、闽江口、环三都澳等优质湿地,其中晋江口湿地、泉州弯湿地、九龙江湿地与东山湾湿地都已被《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收录。

目前该地区以建立了13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并建设了乌龙江湿地公园等城市湿地公园[5]。

以山西省为例,虽然山西省属于我国内陆省份,水资源相对不足,但对于湿地保护工作仍然非常重视。

2006年开始,在省政府批准下,山西省发布了《山西省湿地保护规划》,随后在2010—2016年间,山西省围绕汾河流域、桑干河流于等共建设国家湿地公园7处,地方湿地公园50处,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提升了当地市民的生活质量。

3 结语
作为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物质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导者,应进一步重视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际行动改善当地湿地运行环境,并加大宣传力度,共同维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参考文献
[1]王永明.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9):245.
[2]刘拥军,鲁飞飞,倪俊艳,等.内蒙古纳林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6(6):22-25.
[3]吴后建,但新球,王隆富,等.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林业资源管理,2016(2):39-44.
[4]刘志杰.湿地保护及公园建设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11):178-180.
[5]屈明,张春霞,陈盼.珠江三角洲地区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6(3):59-62.
(责任编辑:刘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