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_多样性_功能及其保护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_多样性_功能及其保护




卤蕨 Acrostichum aureum 尖叶卤蕨 A. Speciosum 柱果木榄 Bruguiera cylindrica 木榄 B.gymnorrhiza 海莲 B. Sexangula 尖瓣海莲 B. Sexangula var. rhynochopetala 角果木 Ceriops tagal 秋茄 Kandelia candel 红树 Rhizophora apiculata 红海榄 R. Stylosa 红茄冬 R. Mucronata 小花老鼠勒 Acanthus ebractearas 老鼠勒 A. ilicifolius 厦门老鼠勒 A.xiamenensis 红榄李 Lumnitzra littorea 榄李 L. racemosa 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 木果楝 Xylocarpus granatum 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 水椰 Nypa fruticans 瓶花木 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杯萼海桑 Sonneratia alba 海桑 S. Caseolaris 海南海桑 S. hainanensis 大叶海桑 S. Ovata 银叶树 Heritiera littoralis 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
收稿日期:2000—09—04
3期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9
分布到亚热带海岸,有些受潮汐的影响,也可分布到河口海岸和水陆交迭的地方,因此,红
树植物是指只有在每日可受潮汐浸润的潮间带生长的木本植物。 中国现有红树植物 12 科 15 属 27 种(含 1 变种)[1],除两种蕨类外都是高大的乔木和
海南
+ + + + + +
香港 +
+
澳门 +
广东 + +
+
广西 + +
+
台湾 +
+
福建 +
+
浙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半红树植物种类
半红树植物是指有些可以在潮间带集群生长成优势种或共建种,但又可在陆地非盐土上 生长的两栖性植物,或只是洪潮地带生长而不会在内陆生长者。中国具有 9 科 10 属 10 种的 半红树(表 2)。
1.40
0.78
0.28
48.98
生态优势度 1
文献来源 [7]
广东惠州澳头
22°44′
1.904
73.66
[3]
福建龙海浮宫
24°24′
1.20
0.57
40.61
1
[8]
12
海洋湖沼通报
2001 年
2.2 红树植物生理和形态适应的多样性
红树林群落的生境具有干湿交替、一定的盐度和缺氧的泥滩,生长在此生境的红树植物 具有特定的适应形式。
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芦苇(Phragmitas communis )
多穗扁莎草(Pycreus polystachyus)
间断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
粉叶蕨(Pityrogramma calomelanos)
3期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海洋湖沼通报
2001 年
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3
文章编号:1003—6482(2001)03—0008—09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 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林益明 林 鹏
(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 361005)
摘 要 本文从 4 个方面对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进行论述:(1)中国红
灌木。在地理分布上以海南省为主,达 25 种,其次为广东 13 种、广西 11 种,台湾和福建省 分别为 10 和 8 种(表 1)。红树植物的种类分布随纬度的增高而逐步减少。
表 1 中国红树植物种类及其分布[1]
Table 1
Mangrove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China
1.5 中国红树林区的浮游植物
关于中国红树林区的浮游植物种类的报道不多。根据陈坚等(1993)[5]的报道,我国广 西英罗湾红树林区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 97 种,其中硅藻 93 种,甲藻 3 种,蓝藻 1 种。在种 类和数量上以硅藻占绝对优势,优势种有窄隙角刺藻等角毛变种(Chaetoceros affinis var. willei)、短孢角刺藻(Chaetoceros brevis)、扁面角刺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拟弯角刺藻 (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距端根管藻(Rhizosolenia calcaravis)、覆瓦根管藻(Rhizosolenia imbric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佛恩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 等。
2 多样性
2.1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及其均匀性,反映出群落的 稳定性与动态,多样性指数越高,群落越趋于稳定。一般来说,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 和海拔的降低而增加;即使是在同一纬度,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也有较大差异。 如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 Shannon-Wiener 指数在 3~4 之间[6], 而南亚热带红树林群落的 Shannon-Wiener 指数在 2 以下(表 4)。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水热条件丰富,极端环境 条件对物种的选择压力较小,比较符合多数物种的生物学要求,因而能够适应这环境的物种 很多,结果使得某一树种形成绝对优势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其生态优势度低而物种多样性大。 红树林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小,可能与它们所处的特殊生境有关。海滩的淤泥只有少数种经 过特殊的生理生态适应(胎生、泌盐等)才能适应生长,极大限制了其它物种的侵入,故物 种数目少,多样性指数自然降低。
beccani)、川蔓藻(Ruppia rostellata)和属于盐沼的植物,如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牛毛毡(Eleocharis yokoscensis)等,则不列入红树林的伴生植物。
表 2 中国半红树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1]
海刀豆(Canavalia maritima)
球兰(Hoya carnosa)
瓜子金(Dischidia chinensis)
须叶藤(Flagellaria indica)
海金沙(Lygodium sp.)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
盐地鼠尾栗(Sporobolus virginicus)
树林生态系统的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伴生植物、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和浮游植
物种类;(2)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红树植物生理和形态适应的
多样性、产物的多样性;(3)红树林的生态功能;(4)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
保护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关键词:中国 红树林生态系统 植物 多样性 保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3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伴生植物[2、3]
Table 3
Accompanying Plant species of 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木 本 植 物
藤本或附生 植物
11
1.4 中国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
我国红树林区大型藻类有 4 门 29 属 55 种,其中蓝藻门有 10 属 17 种、红藻门有 5 属 13 种、褐藻门有 1 属 2 种、绿藻门有 13 属 23 种。其中福建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有 3 门 24 属 42 种,其中蓝藻门 8 属 15 种、红藻门 3 属 7 种、绿藻门 13 属 20 种[4]。以鹧鸪菜属(Caloglossa)、 卷枝藻属(Bostrrychia)、浒苔属(Enteromorpha)和鞘丝藻属(Lyngbya)的一些种类占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