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第六章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第六章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 6.2 系统的校正 6.3 串联校正 6.4 PID校正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评价控制系统优劣的性能指标是由系统在典型输入下 输出响应的某些特点统一规定的。
系统的性能指标按其类型可分为: ①时域性能指标 ②频域性能指标 ③综合性能指标
校正装置 Gc2(s) R ( s) C(s)
原有部分 Go(s)
校正装置 Gc2( s) Gf( s)
校正装置 G c1( s)
R(s)
校正装置 G c1(s )
原有部分Go(s)
C(s)
(图a)
(图b)
第六章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 6.2 系统的校正 6.3 串联校正 6.4 PID校正
频率法
基本思想:利用适当校正装置的 Bode 图,配合开环 增益调整来修改原来开环系统 Bode 图,使得开环系 统经校正和增益调整后的 Bode 图符合性能指标要求。
原开环Bode图+校正环节Bode图+增益调整 =校正后的开环Bode图
右例为 P=0 开环 N 氏图 , 由① 知,系统不稳定.校正法一:减小 K 使模变小 , 得② ( 影响稳态误 差 ); 法二 : 增加环节使曲线在 某一段轨迹变化,得曲线③,系 统变稳定。
¾ ¾
低频段:增益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要求; 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斜率一般为- 20dB/dec,并 占据充分宽的频带,以保证具备适当的相角裕度; 高频段:增益尽快减小,以削弱噪声影响。若系统 原有部分高频段已符合这种要求,则校正时可保持 高频段形状不变,以简化校正装置的形式。
¾
3、串联校正分类 串联校正可以分为无源校正和有源校正
− 40 − 20 − 20
L(ω )
60 40
− 20 − 40 − 60 − 60 80 − 80
ω
80
− 40
20 0 L(ω )
1
ω
10
10
ϕ (ω )
− 60
− 90 0
60
ω
− 20 − 40 − 60 80
− 1800
− 270 0
40 20 0 1
ω
10
校正的实质:改变系统的零、极点数目和位置。 因此,设计的主要问题将是如何恰当地选择校正装 置Gc(s)的极点和零点,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使系 统性能指标得到满足。
6.3
串联校正
一、串联校正的基本思想
设计基础: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与闭环系统品质之间存 在某种联系。 设计指标:K、ωc、γ、Kg。因此需要将闭环指标用 开环频域指标近似表示。 校正设计任务:选择适当的校正装置的传函 Gc(s), 使 得Gc(s)G(s)在所要求的增益下的Bode图变为期望的形 状,从而保证闭环系统具有所要求的动态品质。 注意:通常频域校正方法都是针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 的!!
无源校正:包括增益调整、相位超前校正、相位滞后校
正以及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等四种方式。 ¾ 特点:结构简单;本身没有放大作用;输入阻抗低,输 出阻抗高。 ¾ 由于单纯采用增益调整,不能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 系统稳态精度都得到改善,往往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的 同时,降低了系统响应的准确性,或者相反。因此,一
二、本章重点
各种串联无源校正装置的模型、频率特性及有关量的 概念、求法及意义;各种校正装置的特点及其设计方 法。 PID校正的基本规律及各种调节器的特点;PID调节器 的工程设计方法。 反馈校正、顺馈校正的定义、基本形式、作用和特点。
三、本章难点
各种串联无源校正装置的设计。 PID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般不采用单纯的增益调整。 有源校正:一般由运算放大器和电阻、电容组成的反馈网络 联结而成。常称为调节器。 如:P调节器、PD调节器、PI调节器、PID调节器。广泛应用 于工程控制系统,系统控制精度高。
一、相位超前校正 若系统欲通过增加开环增益来提高稳态误差和加快 响应速度,为避免由此造成稳定裕度减小甚至不稳定 出现,需要在剪切频率附近或更高的频率范围内使相 位提前一些。 常用于系统稳态特性已经满足,响应速度较快,但 顺态指标如相角裕量过小,超调量过大,调节时间过 长的情况。
二、几种校正方式
根据校正装置加入系统的方式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可 将其作如下分类:
¾ 串联校正 校正装置串联在前向通道中,这种联接方式简 单易现。为避免功率损失,串联校正装置通常放 在前向通道中能量较低的部位,多采用有源校正 网络构成。
R ( s) 校正装置 G c( s )
原有部分
C (s ) G o( s )
第六章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 6.2 系统的校正 6.3 串联校正 6.4 PID校正
6.2
一、校正的概念
系统的校正
系统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往往互相矛盾,应首先满足主 要性能指标,其它指标采取折衷方案,加上必要校正。 校正: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以改善系统性能。 根据工程上对系统的要求,合理地确定校正装置的 结构形式和参数的过程。为改善系统性能所增加的 环节称为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 基本要求
了解系统时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和综合性能指标 的概念;了解频域性能指标和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了解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掌握增益校正的特点;熟练掌握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相 位滞后校正装置和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模型、频 率特性及有关量的概念、求法及意义;掌握各种校正装 置的频率特性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校正的特点。 掌握PID校正的基本规律及各种调节器的特点;掌握PID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掌握反馈校正、顺馈校正的定义、基本形式、作用和特 点。
第六章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第六章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对控制系统的要求: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分析的基础: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和参数已确定) 分析的目的:控制系统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问题:控制系统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性能指标, 怎么办?设计构造控制系统又如何保证工程需要 的性能指标?
2、误差平方积分性能指标
I = ∫ e (t )dt
0
∞ 2
特点:适用于有超调系统,其特点是,重视大的误 差,忽略小的误差。根据这个指标设计的系统, 能 使大的误差迅速减小,但系统容易产生振荡。 3、广义误差平方积分性能指标
2 & I = ∫ [e2 (t ) + e (t )]dt 0 ∞
特点:既不允许大的动态误差 e(t) 长期存在,又不允 许大的误差变化率e(t)长期存在。
¾ 反馈校正
¾从系统中某一环节引出反馈信号,通过校正装置 构成局部反馈回路,则称这种形式的校正为(局部) 反馈校正,又称并联校正。 ¾采用此种校正方式时,信号是从高功率点流向低 功率点,所以一般采用无源网络。
R(s) C(s)
原有部分Go(s ) 校正装置Gc(s)
¾ 复合校正
¾包括按给定量顺馈补偿的复合校正(图a)和按扰动量前 馈补偿的复合校正(图b)。 ¾这种复合校正控制既能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又能改 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三、综合性能指标(误差准则)
综合性能指标是系统性能的综合测度。它们是系统误 差e(t)的某个函数的积分。在系统参数取最优值时,这 些指标将取极值,从而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参数得到 综合性能指标最优的系统。 综合性能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误差积分性能指标 I = ∫ e(t )dt
0
∞
适用于无超调系统。
1 + sin ϕ m a −1 ⇒a= a +1 1 − sin ϕ m
此最大值发生在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几何中心,对 Im 应的角频率为 [GH ] ωm (1 − α ) 2 1 ωm = ω = +∞ ω =0 aT 1+ α
0
α
这个结果可由∠Gc(jω)求极值得到。 校正环节转折频率
从频域观点说,校正就是改变系统频率特性曲线 的形状,以改善系统性能。
k s ( s + 1)(0.0125s + 1) 当单位速度信号作用于系统时,要求系统的稳态误差≤0.01, G (s) = 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L(ω ) 60 40 20
1
相位裕量
≥420
。
1. 分析稳态误差
1 ess = ≤ 0.01 k ∴ k ≥ 100
一、时域性能指标 1、瞬态性能指标
(1)上升时间
π −β tr = = ωd π − arctg
1−ζ 2
ζ
ωn 1−ζ 2
(2)峰值时间
tp =
π ω
n
1−ζ
2
(3)调整时间
ts = ts =
4
ζ ωn
3
( Δ = 0.02) ( Δ = 0.05)
(4)最大超调量 M p = e
−πζ
1−ζ 2
1、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传函和Bode图
1 1 + aTs Gc ( s ) = ⋅ a 1 + Ts
20 lg Gc / dB
10lga
20lg a
(a > 1)
ω
ωm
ϕ
π
2
ϕm
ω
ωm
2、相角超前校正的特点 提供正的相移 相位超前主要发生在频段(1/aT,1/T),且超前角最大 值为
ϕ m = arcsin
(3)误差和偏差的关系:E(s)= H(s) E1(s) (4)稳态偏差εss:
ε ss
s X i (s) = lim ε (t ) = lim sE ( s ) = lim t →∞ s →0 s →0 1 + G ( s ) H (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