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证明题ppt课件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①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边边边) 或(SSS)。
②如果三角形的两角及夹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角边 角)或(ASA)。
③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边角 边)或(SAS)。
④如果三角形的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 形全等。记作(角角边)或(AAS)。
(5)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大边 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6)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7)角平分线的性质:一个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反过来,与一个角的两边等距离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8)内心: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叫做内心。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9)外心:三角形的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叫做外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10)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叫做垂心。 (11)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叫做重心。且重心和各边中点的距离等于 这边上中线的三分之一GP交DC于点H,
∵P是线段DF的中点,∴FP=DP,
由题意可知DC∥GF,∴∠GFP=∠HDP,
∵∠GPF=∠HPD,∴△GFP≌△HDP,∴GP=HP,GF=HD,
∵四边形ABCD是菱形,∴CD=CB,∴CG=CH,∴△CHG是等腰三角 形,∴PG⊥PC,(三线合一)
(2013•淄博)如图,AD∥BC,BD平分∠ABC.求证:AB=AD.
∵AD∥BC, ∴∠ADB=∠DBC, ∵BD平分∠ABC, ∴∠ABD=∠DBC, ∴∠ABD=∠ADB, ∴AB=AD.
(2015•淄博)如图,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点A、B、E在同 一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接PG,PC.若 ∠ABC=∠BEF=60°,则 PG/PC=( )
(2010山东淄博,19,7分)已知:如图,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延长线上的 点,F是CD边上一点,且CE=CF,连接DE,BF.求证:DE=BF.
A
D
F
B
CE
(第19题)
证明: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DC,∠BCD=90º ∵E为BC延长线上的点, ∴∠DCE=90º, ∴∠BCD=∠DCE. ∵CE=CF, ∴△BCF≌△DCE,∴DE=BF.
A
D
F
B
CE
(第19题)
(2014•淄博)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0.3),点C是x轴 上的一个动点,点C在x轴上移动时,始终保持△ACP是等边三角形.当点 C移动到点O时,得到等边三角形AOB(此时点P与点B重合).
(1)点C在移动的过程中,当等边三角形ACP的顶点P在第三象限时(如 图),求证:△AOC≌△ABP;由此你发现什么结论?
又∵∠ABC=∠BEF=60°,∴∠GCP=60°,
2、分类。 按角分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有: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殊的有等腰直角三角 形。 3、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º。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一、直线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重合看做是平行的特例)。 二、多边形--(三角形) 1、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 如图: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 △ABC。∠A所对边BC用 a来表示。∠B 所对边AC用b来表示,边AB用c来表示。 ∠BCF叫∠ACB的外角。有三个外角。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定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
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及性质: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
两边的部分能够相互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 直线叫做对称轴。 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 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相 等。
1、全等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例如△ABC和 △DEF能够完全重合,它们是全等的。记作“△ABC≌△DEF”。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 如图△ABC≌△BAD,找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解:AC与BD,BC与AD,AB与BA是对应边。 ∠ABC与∠BAD,∠BAC与∠ABD,∠C与∠D 是对应角。
掌门1对1
北京大学 徐莹
初中几何证明
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就是具有真假意义 的一句话)命题通常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 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的事项,命题写成“如果……那 么……”的形式。
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证明一个命题的正 确性,要按“已知”,“求证”,“证明”的顺序和格式书写。
(1)证明:∵△AOB与△ACP都是等边三角形, ∴AO=AB,AC=AP,∠CAP=∠OAB=60°, ∴∠CAP+∠PAO=∠OAB+∠PAO, ∴∠CAO=∠PAB, 在△AOC与△ABP中,
∴△AOC≌△ABP(SAS). ∴∠COA=∠PBA=90°, ∴点P在过点B且与AB垂直的直线上或PB⊥AB或∠ABP=90°. 故结论是:点P在过点B且与AB垂直的直线上或PB⊥AB或∠ABP=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