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药处方内容分析

最新中药处方内容分析

• (组成)荆芥6g、薄荷6g、川芎l0g、白芷 l0g、羌活l0g、防风l0g、藁本6g、细辛
3g、甘草3g
• (功用)解表祛风、止痛。治伤风感冒、头 痛项强、恶寒鼻塞。
• 11.风坨药
• (组成)茺蔚子l0g、生何首乌15g、石菖 蒲10g、苦参10g、威灵仙l0g、甘草6g。
• (功用)散风祛湿,活血通络。治荨麻疹。
• (主治)风热表证:发热无汗,微恶风寒,头痛口 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者。
• (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 (处方)荆芥6g 牛蒡子10g 金银花10g 连翘 10g 桔梗6g 苦杏仁10g 忍冬花10g 薄荷3g 淡竹叶6g 甘草3g 鲜芦根30go
• (分析)该方中所出现的错误是药味重复,既用 了金银花,又写了忍冬花。
• (主治)潮热盗汗,咳喘带血,头晕耳鸣,舌质红, 少苔,脉细数。肺肾阴虚。
• (功能)滋阴敛肺。
• (处方)熟地15g 山药10g 茯苓10g 泽泻 10g 牡丹皮10g 吴茱萸9g 五味子3g麦门冬 10go
• (分析)这是一张麦味地黄汤分剂,它的错误山 茱萸写成了吴茱萸,且用量为9g。因山茱萸功能 是滋补肝肾,吴茱萸功能是温中散寒。吴茱萸的 用量一般为1.5~6g,用量大易伤阴液。
• 12.抱耳风(腮腺炎)药
• (组成)板蓝根20g、甘草6g煎服。鹿角磨 醋涂患处(干后又擦,反复多次)。
• (功用)内服外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 血、消肿之效。
• (注)又方:青黛调醋搽敷,亦有效。
• 13.扁桃体炎药方
• (组成)山豆根12g、玄参l0g、升麻6g、 甘草6g。
•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功用)祛风清热。初生婴儿风热乳滞, 腹痛夜啼等。
• 5.四磨汤
• (组成)木香、枳壳、槟榔、乌药。
• (功用)顺气降逆,健胃消胀。治初生婴 儿气滞不舒,痞满不食,腹痛夜哭。
• (用法)取药磨汁,将磨汁 (组成)黄芪15g、防风l0g、牡蛎20g、 浮小麦l0g、大枣20g。
• (主治)关节肌肉酸痛日久,遇寒痛甚,得热则减, 舌质润滑,边有瘀斑,苔白厚,脉沉紧。寒邪凝 滞。
• (功能)温经散寒,活络止痛。 • (处方)川乌6g 草乌6g 天仙子3g 穿山甲9g
细辛3g 地龙12g 僵蚕10g木香6g 醋延胡索 6g 荜茇6g。 • (分析)这是一张含有大毒药物较多的处方,其 错误有:①川乌应写成制川乌,草乌应写成制草 乌。②天仙子口服的常用量为0.06-0.6g,方 中天仙子超过常用量5倍,误写为3g。
• (主治)小腹冷痛,寒凝气滞及疝气冷痛,舌淡苔 白,脉沉弦等。
• (功能]疏肝逐寒,行气止痛。
• (处方)台乌药6g 广木香3g 高良姜6g 炒小 茴3g 小青皮6g 槟榔10g 肉桂3g 枳壳6g 延 胡索6g 金樱子l0g。
• (分析)这张处方是由行气、散寒、止痛等药物 组成的,适用于寒性的疝痛。调剂人员应联想到 “金铃子”(川楝子)一味药物,因为它具有疏肝 行气止痛的功能,配合这张处方较为适宜。
• 主治)无故出汗,体弱神疲,心烦心悸,多 梦易惊,短气倦怠。舌质淡,脉细弱等。
• (功能)益气固表,养心潜阳。
• (处方)生黄芪15g 煅牡蛎15g 浮小麦 l0g 麻黄l0g 太子参l0g 大枣15g。
• (分析)这张处方是牡蛎散加太子参、大 枣,它的作用主要是益气固表止汗,治疗 经常出虚汗者。但处方中的“麻黄”是发 汗而不是止汗的,止汗的应是“麻黄根”。
常用中药单方、验方的调剂
• 1.保产无忧散,又名十三太保
• (组成)酒炒当归5g、川芎5g、酒炒白芍6g、 川贝3g、菟丝子3g、甘草2g、荆芥3g、黄芪3g、 羌活2g、醋炒艾叶2g、厚朴2g、炒枳壳2g、生 姜3片。
• (功用)安胎保产。治胎动不安,腰酸腹痛,势 欲小产者。
• (注)①本方份量虽轻,但作用颇好。 5个月以 内月服l剂,6个月以后渐加,临产前可催产。② 临盆时不宜服用。
中药处方内容分析
• (主治)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舌 质淡,苔薄,脉虚软无力。脾胃虚弱,运 化乏力。
• (功能)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 (处方)人参10g 茯苓15g 焦白术30g 甘草6g 清半夏6g 焦术30g 陈皮15g
• (分析)这张处方的错误是:①人参没有 在脚注上写明单包另煎;②药味重复,它 既用了焦白术又写了焦术③根据该方的功 能,方中应用法半夏调和脾胃为好。
• 14.乳腺药方 • (组成)蒲公英、忍冬藤各20g。用水
• 2.生化汤 • (组成)当归25g、川芎6g、炙甘草3g、
炮姜3g、桃仁5g • (功用)产后祛瘀。治产后恶露不净,腹
中血块胀痛。
• (注)本方亦有加益母草者,取其加强子 宫收缩、排除瘀阻的效果。

• 3.发乳方
• (组成)黄芪、党参、当归、川芎、通草、 炮甲、漏芦、王不留行、阿胶、猪蹄等, 酌情用量。
• (功用)治腠理不固之阴虚盗汗。
• 7.消食导滞方(即焦三仙)
• (组成)焦神曲15g、焦麦芽15g、焦山 楂15g。
• (功用)消食导滞。治消化不良、脾虚腹 泻。
• 8.风热喉痛药
• (组成)玄参l0g、麦冬l0g、桔梗10g、 甘草3g、白牛膝l0g、射干l0g、板蓝根l0g、 山豆根l0g、马勃6g、金银花l0g。
• (功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治咽喉肿痛、 口腔糜烂、舌根生疮。
• 9.风热感冒药
• (组成)桑叶6g、菊花6g、金银花l0g、连 翘10g、薄荷6g、桔梗l0g、竹叶6g、芦 根6g、杏仁l0g、甘草3g。
•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感冒初起, 头痛、咳嗽、喉痛、口渴
• 10.伤风感冒头痛方
• (功用)活血通络,行气发乳。产后乳腺 不通而乳汁不足者服之有效。
• (制法)将药久煎2次,去渣取汁。阿胶另 行溶化。

• 4.开口连(又称钩藤茶、毛伢子茶)
• (组成)黄连0.6g、麸炒枳壳1g、连翘 1g、钩藤1g、蝉蜕1g、荆芥1g、熟大黄 1g、薄荷0.6g、甘草0.6g、荷叶蒂3个、 灯心3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