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亲属称谓词“妻子”一词的源流探究

对亲属称谓词“妻子”一词的源流探究

内容摘要:对亲属称谓词妻子一词的源流探究王新阳辽宁大学摘要:亲属称谓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本篇论文就是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亲属称谓词妻子的源流演变进行探究。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妻子;词义演变;源流词义演变有三个途径,即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现在所熟识的许多词汇意义早已不是古语里的意思,就此,我国学者从称谓词的语用、本体、社会语言学、文化对比、以及亲属称谓词的...
对亲属称谓词妻子一词的源流探究
辽宁大学
摘要:亲属称谓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本篇论文就是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亲属称谓词妻子的源流演变进行探究。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妻子;词义演变;源流
一、亲属称谓词的界定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

《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因此,人伦开始于男女结为夫妇,他们再生育儿女,血亲关系逐渐扩展,称谓问题应运而生。

亲属最早指所有的服制人员。

如《现代汉语词典》定义其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

称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一切人和物;狭义上专指人,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得来的名称。

《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按照亲缘关系将亲属称谓词分为祖辈,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子女、孙辈这六类。

现代汉语通常将亲属称谓词定义为血缘、姻亲的称呼,或具有血缘关系、姻亲关系的互称,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夫妻系称谓。

二、妻子源流及其演变
(一)妻子词义解析
妻子一词在古代大多指妻子和儿女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则多指男子的配偶。

妻子作为称呼语出现要比妻晚。

妻子一词最早见于《易•系辞下》:入与其官,不见其妻。

其在上古汉语中为联合短语,是妻和子的意思。

如: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诗经?小雅?常棣》)。

《辞源》:妻子,(1)指妻,子为助词,《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指妻和子,《国语•越语下》: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

《汉语大词典》:(1)指妻,唐杜甫《新婚别》诗: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2)指妻和子,《孟子•梁惠王上》: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

通过对古代汉语语料中带有妻子语料的分析,总结得出,妻子演变过程的两个意思,即指妻子、孩子和专指男子的配偶。

先秦到宋朝时期语料共有1996条,分析得出这段时间内妻子指两个词,即妻子和孩子,如:夫妻三年,于役不幸者,复其妻子;(《陈书》,妻子指妻子和孩子。

)
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后汉书》,妻子指妻子和孩子。

)
元明清时期时期语料共有1264条,此时妻子已成为一个词,专指男子的配偶。

如:
今已失了,归家妻子孩儿如何肯信?;(《初刻拍案惊奇》,妻子专指男子的配偶。


在汇芳园丛绿堂中,带领妻子姬妾先吃过晚饭,然后摆上酒,开怀作乐赏月。

(《红楼梦》,妻子专指男子的配偶。

)
现代,妻子变成一个词,不再是两个词的复合,专指男子的配偶。

(二)妻子称谓的演变
1.先秦社会时期
男子配偶最早出现的有妇人,妻,此后又有妾,妃,娣,这些称谓大多源于古代的一夫多妻制。

先秦的等级观念不是很明显,所以在称谓上也没有太大差别。

如:
(1)《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艳妻煽方处。

(2)《易•系辞》:入与其官,不见其妻。

随着社会和等级观念的出现,称谓也随之变化,某些称谓词只适合某些等级,夫人就在这一时期出现,《论语》明确指出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礼记》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2.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男性配偶的称谓是妻,妇,夫人,根据语料库分析,总结出妻有两种意思,一个指娶女子为配偶;另一个指成为别人的配偶。

如:
贺早失母,不复继室,云曾子失妻而不娶,曰吾不及尹吉甫,子不如伯奇。

(《风俗通义》,妻在这里指成为别人的配偶。


父河内温人,蚤卒,母更嫁为魏郡郑翁妻,生男恽。

(《汉书》,妻指娶女子为配偶。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妻子称谓发生变化,即标记性语素与妻子称谓相结合。

如丈夫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拙荆,贤妻;称呼别人的妻子为令室,贤室等。

此时,社会风气有所改善,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称谓的改变,卿就是其中的典型词语。

《世说新语》中记载: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日:‘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

’妇日:‘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在此之后,卿卿二字连用,成为夫妻间的爱称。

4. 宋元明清时期
妻子称谓出现新改变,此时的意思多为浑家,娘子等。

浑家在宋代话本,元代的杂剧,明清小说中较为常见。

娘子最初并不是专指男子的配偶,而是妇人的通称,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

《北齐书•祖铤传》:一妻耳顺,尚称娘子。

到元明清时期才成为男子配偶的专称。

5. 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最显高贵的男女称谓是爱人这个词。

爱在古代有恋爱之意,形容男女间的友情。

爱人一词却是在近代才出现,意为互为爱恋的情侣,进而指夫妻二人。

最早使用它的是瞿秋白,他在《乱弹•忏悔》中说:落拓的学生青年,常常会被这种甜蜜的幻梦,将来找到相当的职业,不一定太阔,甚至于很清苦的,可是有一个爱人在怀里,有一个温暖的家庭。

三、妻子称谓古今流变的原因
语言属于社会现象,从有社会开始,语言就已经存在。

语言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

了解语言及其发展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

原始社会时期,女性是主导力量,出现了母系社会。

因为在社会中需要区别每一个社会成员相互间有无直接血缘关系,从而作为共同血缘的识别称号姓,便出现了。

许慎《说文解字》女部中解释说: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因此有许多古老的姓也都是女字偏旁,比如,姬、姜等。

由于社会生产力提高,男女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男性地位逐渐上升为主导力量,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此后持续近千年。

封建社会时期,女性要遵守三从四德,这时妻子称谓为小妾,贱内,妇人的社会地位正在逐渐的减弱。

而现代的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妻子称谓有爱人,亲爱的,男女地位趋于平等,一些代表等级制度的称谓词,如王妃,太太,夫人,等,已不再使用,有的也仅在特殊场合使用。

上面例子均说明了社会发展给词义带来的深刻变化。

四、总结
本篇论文从亲属称谓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出发,通过对不同时期男子配偶的调查与探讨,我们了解到妻子词义演变的时间性。

语言是载体,称谓词的演变在另一面也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此外称谓也是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随称谓的变化而变化。

词义演变是个过程,是社会成长的轨迹和见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