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散打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评析,并提出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新思路与对策,为有关部门今后制定相应发展对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以促进中国散打运动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散打运动;现状;发展对策

0 前言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武术有着深邃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运动艺术风格,融修身、养身、健身、防身、娱乐于一体的,深为大众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散打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运动形式。现代散打运动从1979年开始试点,经过30多年的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散打运动开展现状进行描述,对散打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就散打运动的发展提出建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任务及研究内容,在中国期刊网、百度网站进行检索查询的相关文献,获得了有关散打运动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综合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对广东省武术散打队部分运动员及教练员进行访谈,在访谈中了解到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现状。

1.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收集到得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2 散打运动的发展和普及状况

中华武术现在分为套路和散打两个竞赛项目。武术散打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华武术特色的对抗性比赛项目。从1979年开始试验,到1989年在宜春举办的“首届全国散打擂台赛”和1990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正式出台,是散打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1991年散打运动被列为第7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3年在第2届世界锦标赛上正名。1998年又成功地进入了在曼谷举行的第13届亚运会赛场。近年来,在举办国内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散打比赛的同时,还举办了“北京国际散打邀请赛”、“武汉武术散打赛”、“中国功夫与美国西洋拳”、中国功夫与泰拳对抗赛”、“武术散打世界杯”、“散打王争霸赛”、“世界功夫王”等等。使散打运动成为国内外引人注目的技击项目之一。但是,武术散打开展至今,其普及程度并不高,仅限于省市散打队、各种武术馆校、体育院系武术专业等,中小学普及率极低。作为一项新型体育竞赛项目,且属于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这种普及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3 散打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社会宣传力度和普及程度差

武术运动虽然是我国传统体育的精华,但是社会对武术及散打的关注和宣传力度确实是不足的,首先在国际方面是因为中国散打体现不出中国特色,失去了对国际的吸引力。其次,在国内方面是因为对散打的宣传和推广太少,我们几乎每天可以从电视或各类稍有影响力的报纸上看到关于足球、篮球、网球乃至围棋等体育项目的新闻和直播,并且大多是在黄金时段可以看到,但是关于武术散打比赛的报道,除个别地方频道外,确实是很难一见。就拿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来说,有专门的棋牌、赛车、台球、拳击、足球、网球、篮球、乒乓球等栏目,可就偏偏没有散打栏目,近两年虽然花巨资组办了一个武林大会,但其比赛观赏性确实不敢恭维,别说是给外国人看,就是众多的中国武术爱好者都不太喜欢看,比赛基本上就是摔跤,观赏性太差。而且,现在我国的城市中跆拳道馆数不胜数,自由搏击也有一定的市场,但反观武术散打却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武术散打的宣传太少,而我们的武术工作者有时本身就不注意宣传它,它的发展已经脱离了群众。中国武术界有种说法叫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所以大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群众有一种看法就是:“他们不懂”。这种想法导致了他们不和“外行”交流,自己“发展”的道路,就是这种思想导致了散打的影响力小,推广不开,因为只有人们都了解散打,喜爱散打运动才能真正的从事散打,也只有这样,散打才能真正的推广开。

3.2 竞赛规则稳定性差,规则对技术的导向力度不够

规则的稳定性较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规则变化太快,另一方面是赛制种类太多。比如全运会的散打规则和散打王比赛的规则以及各种所谓擂台赛的规则都有相当明显的区别。对一项竞技运动来说,竞赛规则就相当于一部法律,它严格规定和限制着这项运动的技术使用和发展方向。每一次规则的变化都会导致技术使用的变化,同时直接影响到选材、训练等一系列相关的工作。散打比赛竞赛规则从1980年到现在30多年间已进行了7次大的调整。尽管从规则变

化的出发点及效果来说,每一次规则的改进对散打运动确实是有推动的,特别是在散打比赛的观赏性方面,但这种规则的不稳定性造成的最大弊端是不利于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经常变化的规则需要我们的运动员不断地去适应这种规则的变化,但是也许你还没有完全适应它,更谈不上根据这种规则研究训练出高水平的技战术来,你又得去适应另一种规则的比赛了。同样是这些运动员,这次要去打水上擂台的,下次又去打围绳的;这次护具穿戴整齐,下次可能就要光着膀子;这次不能用膝关节,下次你还得好好防住别人的飞膝了。所以说规则的不稳定定性另一方面又限制了散打运动技术战术的高水平发展。

3.3 项目管理不够严密,编制等级制度方面存在问题

散打运动的管理机制虽然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完善,但上至武术管理中心,下至武术馆校俱乐部,至今仍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散打运动的全面发展。其中,各相关管理部门缺少武术行家且职责不清的问题最为严重,这就从根本上忽视了散打运动在我国体育行业中的职能作用。甚至一些武管中心、武术协会的管理者竟由其他运动项目的主管兼职负责,这就难免会影响散打运动的正确传播与开展。同时,武术散打管理部门在制定运动员等级制度和武术段位等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譬如分级不清、制度不严格、升级时间间隔不规范等,导致一些散打爱好者在学练散打时,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程序,影响了人们对散打运动的练习兴趣,使其在普及推广上远远落后于其它同类项目。3.4

中国传统文化制约散打运动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是重人伦、重德行。所谓“礼仪之邦”,的确反映华夏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在人们思想中表现出追求人际和谐的价值取向,即仁爱主义的人伦观。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华夏民族喜好和平与安定,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不是强调竞争与战斗,而是提倡宽厚容忍。这种和谐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生长发展的武术的“和平”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推行散打的运动过程中,无论在技法特点、裁判员职责等方面,都过多的考虑运动员的安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散打技能的开展和场上对抗的激烈程度而影响其观赏性。散打要作为一项竞技运动来开展,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改革,现代竞技运动起源于西方,只有充分吸收借鉴西方文化勇于竞争、敢于拼搏、不怕挑战的思想,进行实实在在的对抗,才能体现出散打的攻防内涵。

4 散打运动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4.1 加强宣传及普及工作

从跆拳道成功进入奥运会的历史可知,它是在政府参与下本民族团结一致多年努力宣传推广的结果。同样,我国的武术散打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散打本身也比跆拳道更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因此,要想武术散打成为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项目,就应该从上至下真正地重视它,形成武术的文化体系,形成伴随中国人终身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民族体育支柱。当务之急是国家体育部门应当成立武术散打市场开发研究机构,既要重视职业散打的商业化进一步开展,也要注

重大众散打市场的开发研究。目前真正知道和了解散打的人不多,因此,各类商业性散打比赛是传播散打运动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如名噪一时的“散打王争霸赛”推出了散打王柳海龙,“武林风”推出了中华英雄王洪祥就是很好的例证。但目前的职业散打比赛还是较少。还应推出更多的散打明星。同时,在权威性的媒体上有固定的内容丰富的散打栏目。这是对散打最快捷有效的宣传。相关的职能部门建立专门网站、出版各种层面需要散打教材、刊物及音像制品等。宣扬武术散打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文精神。进一步完善散打技术体系、专项理论、竞赛体制、服装设置、规范礼仪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散打、认识散打、喜爱散打。

业余散打应当仿效跆拳道走大众化普及发展道路,在群众基础较好的中、小学开展最有利。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来说,各级各类学校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中介,因而武术散打的发展和普及绝不能忽视学校这块重要阵地。日本的空手道、柔道,韩国的跆拳道,主要就是通过学校为主要渠道向外部推广的。综观这些国家在各级学校体育课中民族体育项目的含量和普及程度,以及遍及全世界的各种道馆,就不难发现这些民族体育项目代表亚洲进入奥运会决不是偶然的。在学校体育中增加和落实武术散打的内容,不仅可以起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还可起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珍视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特殊教育作用。

4.2 发挥规则对技术的导向作用

规则对散打比赛的技术、战术使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竞赛场地、服装设备、可以允许进攻的部位、可以使用的攻击方法、禁止击打的部位等这些最基本的规定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既要能明显区别于其他搏击运动,又要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武术的特色。职业散打和业余散打规则应有较大区别。散打规则有一些对散打比赛进程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容(比如竞赛场地等)变化太频繁,不利于散打运动的推广和发展。为了使散打比赛更具观赏性,采用漏指手套,可否规定只允许使用接招摔,而对其它的摔法予以限制。同时,允许膝攻和肘击技术的使用一定会使职业散打比赛更加精彩。稳定完善的竞赛规则可以使散打技术、战术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便于散打教学、训练和科研,同时也利于不断提高散打技、战术水平,也能使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武术技击技术的精华,提高散打比赛的精彩程度和观赏性。

4.3 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法规体系

应当指出,现代散打的横空出世,已使中华武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辐射的态势。它是改革开放时代所产生的一种动态性变化,是与人类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相适应的。从宏观角度而言,对传统观念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且更新观念,能够提高我们对历史及新时期武术散打发展背景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客观上把握新时期武术散打发展的历史契机,更有利于武术散打界探索新时代的自身体系,从而将武术散打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目前,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效益不高,活力不足,虽然在管理上由过去的分头、分块向着专业化、系统化的方面转变,但与此相适应的中间层次的管理模式的改革尚未到位。因此应在理顺国家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完善其运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