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拆迁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拆迁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拆迁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基于北京市榆垡镇居民的调查分析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导致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被征地农民。

拆迁安置社区居民已经成为这一特定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住进新型的拆迁安置社区,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彻底解体,原有的社交网络打破重组,原有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

当然,拆迁也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生活的规律性、顺应工业文明的发展趋势,提升农民社会身份的优越感等方面大有裨益。

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发现,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新城嘉园小区拆迁户城镇生活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生活用水方面
在农村,农民的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免费的自来水,搬入安置社区后,很多人不适应用水要收费。

访问的一位姓张的女士说,她家拆迁之前从来没有交过水费,而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要三四十,而且水里有氯味儿,比较难喝。

有些居民为了节省水费,会骑三轮车到距离小区较远的大队里接水。

食品开支方面
农村里,村民日常所食的蔬菜瓜果,一部分来自自家的农田,一部分要到集市上购买。

入住小区之后,菜贩故意涨价、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无疑加重了居民的生活负担。

关于当前肉类和蔬菜价格的接受问题,调查数据显示10%的人能接收,60%的人表示能接受,但觉得稍贵;30%的人觉得不能接受,觉得太贵。

(见图1)对于经济条件本身就不好的居民来说,生活必需品开支的增多。

图 1
在居住环境方面
调查显示,对于小区的环境问题(见图2),40%的人觉得环境舒畅,绿化很好;50%的人表示环境较好,绿化一般;10%的人表示环境不好,绿化较差。

安置小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绿化缺乏上。

甚至仍有部分居民在小区中的绿化随意种菜。

居民的这一举动不仅破环小区环
境,也引起了其他居民的不满。

图2
在娱乐休闲方面
在农村,串门唠磕,找牌友打牌是村民悠闲生活的写照。

搬入安置小区后,由于邻里之间有些陌生,使得他们在进行文娱生活时遇到了一些困难。

调查发现,拆迁之后的城镇生活给少年儿童带来了强烈的孤独感。

原来在农村,孩子们可以三五成群的在房前屋后,田野乡间尽情的玩耍。

可搬入小区之后,剩下的只有电视与电脑作伴。

在文化生活方面
居住环境的改变导致居民在文化生活方面发生了变化,安置小区附近还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5公顷的文化广场,村民们晚上经常在这里唱歌,跳广场舞。

在人际交往方面
在农村,茶余饭后的串门、闲聊是村民间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

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乡间充满了人情味。

然而,当村民入住小区之后,住户之间紧闭的门也让他们之间的交流欲望戛然而止。

关于现在新的邻里关系的问题(见图3)调查数据显示,40%的人觉得能够相处融洽,经常串门;40%的人表示只是点头之交;20%的人表示不认识。

居民间交流的减少,情绪不能及时发泄,容易产生孤独感,焦虑,居民的幸福指数明显下降。

图3
农村拆迁户能不能迅速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于农村拆迁户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的稳定、社会发展,甚至是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上边发现的这些问题,我提出的建议是:在物质生活方面,应着重于提高农村拆迁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精神生活方面,拉近居民之间的邻里情谊;在文化生活方面,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鼓励居民文明举行风俗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