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学鼓室成形术
Ⅴ型:
病变:同上述,但镫骨底板固定,已失去 传音功能。
手术:形成“小鼓室”后,作外半规管开 窗术。目前少用。
1965年AAOO分类,
鼓膜成形术 (myringoplasty):手术仅限 于修补鼓膜穿孔;
不伴乳突根治的鼓室成形术(tympanoplasty without mastoidectomy):手术清除病灶只 限于鼓室,修复听力装置,不做乳突手术;
Ⅳ型:
病变:耳部病变如Ⅲ型,但镫骨头部及其 前后脚均已腐烂,底板尚能活动且圆窗 功能正常者。
手术:清除病变组织如上,使镫骨底暴露, 于鼓室下部植入组织片,形成一“小鼓 室”,内藏蜗窗及咽鼓管开口,如此前 庭窗与蜗窗之间已具有声压差,有利于 音波之传播。但移植物常与中耳内壁粘 连,因此,不能得到满意听力效果,目 前很少采用。
8.回到临床做活体鼓室成形,若达 500例,则可臻“艺术境界”
颞骨显微手术解剖训练
㈠条件: 手术显微镜(双目); 电钻(齿科电钻也可)与钻头(金刚与
切割); 吸引器; 尸头(湿,越新鲜越好)
㈡电钻使用要点:
1. 尽可能使用大钻头(小的钻头危 险);
2. 钻头长度可调(越短越易于控制); 3. 切割钻头可完成大部分骨质切除
1953年Wüllstein和Zollner在荷兰阿姆 斯特丹召开的第五届耳鼻咽喉科医师国 际会议上发表了鼓室成形的经典分类。
鼓室成形术 Wüllstein分型:
Ⅰ型(即鼓膜修补术) 病变:鼓膜紧张部中央部穿孔,但听鼓链
尚完整,两窗结构正常。 手术:植入组织片,修补鼓膜,使鼓室恢
复正常状况。
5. 手术类型
●乳突开放 ●乳突完壁 ●鼓室完壁
6. 微处理
●裸露面神经 ●镫骨 ●迷路瘘管
7. 特殊试验
●圆窗膜光反射试验(反相闪光) ●咽鼓管逆向探通试验 ●上鼓室固定试验
8. 手术步骤与注意要点
⑴耳后切口:沿耳后沟作一弧形切口, 最宽点距耳后沟1-1.2CM
1. 系统学习教科书上的解剖 2. 尸体(颞骨)显微手术解剖训练 3. 观摩典型手术 4. 开始独立在人体的手术操作,10
例左右,可达“会开” 鼓室成形
5. 再次尸体(颞骨)显微手术解剖训 练
6.在活体上手术,达50例左右,则可 称“掌握” 鼓室成形
7.第三次尸体(颞骨)显微手术解剖 训练
3) 中耳病变程度的评估:仔细检查 鼓膜穿孔大小、部位、鼓室粘膜情况, 必要时用手术显微镜或中耳窥镜进行观 察。注意鼓室粘膜是否有鳞状上皮化生、 增厚、纤维化等,观察锤骨柄和砧镫关 节暴露情况,是否有鳞状上皮长入。
4) 中耳病变程度的影像学评估:平 片(Runstrom ,Mayer,Stenver,Town 位);CT(冠状位,水平位;耳蜗、 前庭、乳突三个代表层面);内耳和内 听道MRI(听神经瘤)
1879年Burthold用植皮法进行鼓膜穿 孔修补,并定名为鼓膜成形术 (myringoplasty),使用裂厚皮片,一 直沿用到1953年。
1880年Ely用替耳什氏皮片修补鼓膜穿 孔9例,未获成功;数年后, Tangeman 用 手 术 修 补 鼓 膜 穿 孔 1 例 成 功
1890年Zaufel和1891年Stacke创建了 乳突根治术
1910年Bondy则主张凿除鼓隐窝处外 侧壁,凿低骨桥及外耳道后壁面神经嵴 至鼓膜附丽处为止,亦不扰及听骨,故 此种手术又有称为“Bondy氏手术”
现代耳显微外科
中耳重建手术发展史上的二条脉络:美 国学者Lempert,Rosen,Shea为主的耳 硬化症手术和以德国Zollner,wüllstein 为主的慢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
4. 保证双目在同一视野内; 5. 始终保持调整镜像清晰。
㈤颞骨显微手术解剖顺序:
第一步:单纯乳突切除手术(Simple mastoidectomy)解剖
第二步:后鼓室进路手术(posterior tympanum approach)解剖
第三步: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手术
Combined
5) 术前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家属和 病人不切实际的较高期望值、对手术恐 惧感,对手术过程、结果等的模糊认识。
6) 患者全身状态的评估:了解患者 全身情况。
3. 条件
●手术显微镜 ●单双极电凝 ●电钻(切割、金刚石) ●冲洗吸引 ●面神经监控
4. 关键点
●全身麻醉 ●耳后切口 ●骨骼化
鼓室成形术
(Tympanoplasty)
邱海鸥 同济医院耳鼻喉科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同济医院医务处处长
历史
最早1640年Marcus Banzer用猪膀胱 膜覆于小象牙管上以作人工鼓膜。此后 采用蜡纸、橡皮膜、鸡蛋膜、火棉胶、 金箔、棉片、塑料片等贴补穿孔
1873年Schwartze 和Eysell创建乳突 开放术
approach
tympanoplasty(Canal
wall-
uptechniqueor Closed technique) 解
剖
第 四 步 : 开 放 式 鼓 室 成 形 手 术 Open
technique tympanoplasty(Canal wall-down technique) 解剖
D:乳突根治术后重建外耳道,并做鼓室成 形术。
1972年,Wüllstein又对其原提出的标 准进行了修改。
以前的Wüllstein手术分类目前已不够 用。
新的手术分类应能反映下列特点:各型 的适应对象,清除病灶的进路,听骨重 建的方式,赝复物性质,新鼓室的特征 和是否分期。
除鼓膜成形术外,鼓室成形术可归成五 类:鼓膜成形听骨重建术、联合进路鼓 室成形术(闭式技术)、鼓室成形Ⅲ伴 改良乳突根治术(开放技术)、分期鼓 室成形术和内耳开窗术。
开放鼓窦完成上鼓室切开,暴露上鼓室 鼓窦内砧骨、锤骨、水平半规管、面神 经水平段、鼓膜张肌腱、匙突、上鼓室 前隐窝等结构。
7. 应用较小压力或不用压力,尤其在 接近重要结构时要注意控制用力;
8. 在接近重要精细结构时,钻头转向 宜调离重要结构;
9. 精细操作时,即在接近危险组织时, 宜用小指作支点,以稳定控制钻头位置。
㈢吸引器使用要点
1. 电钻切除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冲洗,清 除骨粉避免阻碍视野和钻头刀刃,冷却 组织避免重要组织热伤;
1958年Juers用小刮匙由内向外刮脱穿 孔边缘表皮,用小棉块压迫鼓膜,耳内 滴用2%硼酸及5%尿素混合液,以修补 鼓 膜 。 同 年 , Hermann 创 用 了 颞 肌 筋 膜修补鼓膜
鼓室成形术(tympanoplasty) 系 Wüllstein1952年创用之后,Shea (1960)改用静脉移植,继之用颞肌 筋膜修复。
混合性鼓室成形术:手术主要包括清理 鼓室、乳突病灶,重建中耳传音结构。 适用于中耳乳突有不同类型的炎症病灶 或胆脂瘤。因其病变程度各异,手术方 法差异较大,概括起来分四种类型:
A:乳突进路鼓室成形术(关闭式手术);
B: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开放式手术);
C:外耳道进路开放上鼓室,再重建上鼓室 外侧壁;
术后听力一般在60dB左右,不可能 有 所 改 善 。 1890 年 Zaufel 和 1891 年 Stacke创建。
切 口 法 常 有 Lempert 氏 耳 内 切 口 , Shambaugh氏耳内切口,House耳内 切口,另外尚有 whitaker氏切口。
㈢改良乳突根治术
鉴 于 乳 突 根 治 术 使 患 者 听 力 降 至 5060dB,故对除去病灶与保存功能颇难 兼顾。1907年Heath倡用改良乳突根治。 适应症为上鼓室、鼓窦胆脂瘤,伴有正 常的中鼓室。即清理病灶,打开鼓窦和 上鼓室,清除病灶后,不扰动各听骨, 达到既清除病灶又保存听力的目的。
(金刚钻头一般用于止血和接近面N、 脑膜、乙状窦等重要结构时用);
4. 直柄较角型手柄易于控制,一般在 深部操作视野受影响时用角型手柄;
5. 握钻柄方式为握笔式,钻头方向应 与切除结构有一定角度,即用钻头的侧 边而非用钻头的尖顶部磨削,这样危险;
6. 钻头应从最危险区域(结构)开始 走向危险性较小区域,并与重要结构平 行;
前一条线以局麻和耳后切口为主,相反 后一条线,以德国为主的欧洲鼓室成形 术在原理和方法上有较大的发展,全身 麻醉和耳后切口为主要术式,中耳炎症 得到彻底清理,并在此基础上相当成功 地完成了鼓室和听骨链的重建
除了中耳重建手术外,耳显微外科还包 括面神经手术和眩晕手术。
四、现代耳显微外科医师 的必由之路
伴 乳 突 根 治 的 鼓 室 成 形 术 (tympanoplasty with mastoidectomy):伴中耳和乳突根治 术。并重建中耳传音结构。
Portmann分类:
单纯鼓室成形术:手术主要包括鼓膜修 补和听骨链重建。适用于无感染及炎症 病变已停止发展的患者。手术经骨性外 耳道进行,不需打开鼓窦与乳突气房。
2 . 吸引头应围绕钻头周围,在接近重 要结构时,可将吸引头放置在钻头和重 要结构之间,以防失控钻头直接损伤重 要结构。
㈣显微镜使用要点:
1.大部分骨质切除工作可在低倍放大 下完成; 2. 光源亮度和放大倍数调节适度, 避免视觉疲劳;
3. 在操作过程中,双眼保持在显微镜 上,各类器械交接由助手完成;
⑵完成肌骨膜瓣:肌骨膜瓣上达颞线, 下达乳突,后至皮肤切口,略呈倒梯形, 达外耳道骨段开口、暴露道上三角区、 放置乳突牵开器
⑶外耳道切开完成鼓耳道皮瓣:作外耳 道后壁内外双切口
⑷完成乳突上鼓室切除与轮廓化形成一 碟形乳突腔
①手术步骤:
暴露颞线、乳突、外耳道后壁、道上 三角,沿颞线、外耳道后壁,乳突尖和 乙状窦完成乳突骨皮质切除,形成乙状 窦、脑板、窦脑膜角、面神经垂直段、 二腹肌嵴轮廓化(骨骼化)的喋形乳突 腔,沿窦脑膜角向前必达鼓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