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泵的常见故障分析
○
○
○
○
电气参数与电网不符,二相运转
检查电器参数,测量线路电参数
○
○
○
○
○
检查压力、出口阀门
排除出口管所有阻力
○
○
转速、电流、电频不够
检查
○
○
○
○
○
○
介质沉淀和剩料凝固
清洗泵和管道
○
○
○
○
○
介质温度太高,定子膨胀太多
如温度不允许降低,采用小尺寸转子
○
○
○
○
定子与介质不适应,发生膨胀
检查材质与订货是否相符,必要时更换定子胶种
○
○
○
空气进入吸入管
提高吸入端液位,消除吸入口涡流,防止空气进入
○
○
○
○
○
○
泵干运转
灌注介质润滑定子,防止干转,调整管道布局
○
○
转速不足
在许可范围内提高转速
○
○
介质中有气阻(气塞)
排除
○
○
○
○
压力过高
用压力表测定压力,看其与订货是否相符
○
○
联轴器不同心
校正
○
○
轴承损坏
更换轴承、重新加油
○
连接松动
更换有关零件,然后仔细密封
更换定子,检查定子材质是否同订货要求相符,更换适用的材质
若泵出现故障,请用户及时同厂家联系。
单螺杆泵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2/3
故 障 情 况
产 生 原 因
纠 正 方 法
a
b
c
d
e
f
g
h
i
j
k
泵不能启动
泵不能抽吸
流量达不到
压力达不到
泵排量波动
泵内有噪音
泵不能运转
电机超负荷
定子寿命短
泵轴封渗漏
转子寿命短
○
○
○
介质粘度过高
检查
○
○
○
○
吸入管部分或完全堵塞
清理
○
○
○
万向节(f,g)或密封(b,c)磨损
拆卸泵更换缺陷零件
○
○
介质稀、转速低
提高泵转速
○
○
○
介质粘度高、转速高,有空穴现象机两相接线
○
○
转子旋向错误
调整电动机接线位置
○
○
○
○
○
○
吸入水头太高(汽蚀)
减少吸入阻力,降低泵的安装高度,降低介质温度
单螺杆泵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1/3
故 障 情 况
产 生 原 因
纠 正 方 法
a
b
c
d
e
f
g
h
i
j
k
泵不能启动
泵不能抽吸
流量达不到
压力达不到
泵排量波动
泵内有噪音
泵不能运转
电机超负荷
定子寿命短
泵轴封渗漏
转子寿命短
○
○
○
○
○
泵内可能有异物
检查,并修复缺陷部分
○
○
○
○
○
介质温度高;定子延期使用太久而粘在转子上
转速太快
降低转速
○
介质粘度太高
测定粘度,是否与订货要求相符
○
比重太大
测定比重,是否与订货要求相符
○
轴封型式与介质不适应
改变轴封型式
○
机械密封密封面损坏
研磨动环、静环密封面或换新
○
O型密封圈磨损、膨胀、老化
调整O型圈,检查介质是否与订货要求相符,必要时更换胶种
若泵出现故障,请用户及时同厂家联系。
○
○
○
○
介质固含量太高,引起堵塞
降低介质中固体物质含量
○
○
○
泵内有异物
取出异物
○
○
转-定子配合过紧,或新定子
手工灌液、转泵,必要时用甘油加入定子做润滑
○
○
○
○
吸入管泄漏
检查密封,管道连接处扎紧
○
○
○
○
轴封泄漏
压紧填料,更换新填料,机械密封应更换摩擦副,密封圈,去除沉积物
○
○
○
○
○
○
定子弹性材料不适用
检查介质温度,更换定子
○
○
○
○
○
介质在最低温度以下凝固
加热介质
○
○
○
○
固体颗粒直径太大
降低转速,吸入口安装适当滤网
○
○
○
○
泵轴密封问题
调换已磨损的密封环和O型密封圈(b、j),放松密封压盖(对填料密封而言)(a,h), 调紧密封压盖(对填料密封而言)(b,j),
○
○
○
○
停泵时,坚硬固体物塞满泵
立即进行必要的拆卸清洗
○
○
○
○
○
转子磨损
更换转子,查明原因:磨损,腐蚀,按原因选用新材质或表面镀层
○
○
○
○
定子或转子磨损
拆卸并更换磨损部件
○
○
○
工作温度没达到
用介质时定子加热到工作温度
○
○
○
○
吸入管或轴封泄漏
处理
○
○
○
○
吸入头(真空度)不够、吸入管径小、漏气或吸水阀未全开
处理
○
○
○
○
○
泵半干或干运转
检查吸水池是否有足够介质
单螺杆泵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3/3
故 障 情 况
产 生 原 因
纠 正 方 法
a
b
c
d
e
f
g
h
i
j
k
泵不能启动
泵不能抽吸
流量达不到
压力达不到
泵排量波动
泵内有噪音
泵不能运转
电机超负荷
定子寿命短
泵轴封渗漏
转子寿命短
○
联轴器不同心
校正
○
联轴器易损件磨损
更换易损件
○
○
填料压紧调整不当
调整压紧力,必要时更换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