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方案 根据“关于塑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指导意见”和“中国石化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总体方案”的要求和部署,研究提出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方案。
一、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原则与指导思想 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是指以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基础,按照科学的制度分类别和分层级标准,运用标准化制度模板构建的涵盖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全部业务领域的制度集合。这里所称制度,是指集团公司和企业按照规定程序印发的具有长期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中国石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遵循“统一、规范、实效、继承和创新”的原则。“统一”是指一个体系、一套文本、一项机制;“规范”是指内容标准、流程规范、职责明确;“实效”是指要求清晰、设计简明、执行高效;“继承”是指总结经验、分析提炼、吸收固化;“创新”是指博采众长、提升优化、自我完善。 2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贯彻一个方针、实现两个目标、达到三个统一、强化四方联动。贯彻一个方针是指将先进管理思想与中国石化实际相结合,体现总部管理意图;实现两个目标是指通过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实现制度与业务相匹配,提高制度执行力;达到三个统一是指统一制度架构,统一制度模板,统一制度管理流程;强化四方联动是指制度归口管理方、制度制定方、信息系统管理方和制度执行方联动,保证制度落地执行。
二、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主要思路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设计标准化制度体系架构,包括划分制度分类别分层级的标准、设计标准化制度模板;二是建立科学的制度管理机制,包括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和制度管理职责;三是信息化支撑,包括制度管理信息化和制度信息化。 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分为标准化制度体系设计、建立、实施与优化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其中,第一阶段包括设计业务分类框架、确定制度分类别分层级标准、设计标准化制度模板、明确制度管理流程和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等;第二阶段包括业务流程体系建立与完善、标准化制度体系建立、试点业务领域和试点企业制度信息化等;第三阶段包括标准化制度体系的应用和优化、制度与业务融合,实现制度流程化、信息化。 3
三、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实施要点 (一)以业务分类为基础进行制度分类。 科学合理搭建中国石化业务分类框架是制度分类别的基础。业务分类框架搭建以价值链为原则,并体现公司对业务集中管理的要求和对业务共享的服务支持。 中国石化全部业务分为A、B两大类,A类为主营业务、配套业务及其他业务;B类为管理、服务和支持业务,共计30大类,涵盖公司全部业务领域和管理职能领域,上述30大类业务,按照其各不相同的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又分解为157个中类。 与其相对应,规范中国石化业务活动与管理行为的管理制度也分为30大类、157中类。A类业务制度包括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制度、炼油业务制度、化工生产与销售业务制度、油气与非油销售业务制度、石油工程业务制度、炼化工程业务制度、原油和产品贸易业务制度、物资供应业务制度、科技与研发业务制度、金融服务业务制度、公用工程业务制度、其他业务制度;B类业务制度包括决策与综合协调管理制度、发展计划管理制度、资本运营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集团财务管理制度、股份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改革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科技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制度、法律事务管理制度、纪检监察管理制度、审计管理制度、外事管理制度、后勤服务管理制度、党群工作与企业文化管理制度。 (二)以适用范围为依据进行制度层级划分。 4
根据制度适用范围,中国石化制度分为基本制度、通用业务制度、板块业务制度和企业制度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基本制度。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满足行业监管要求,反映公司共同遵循价值理念和行为基本准则,适用于全系统的制度。 第二层级:通用业务制度。是指规范中国石化某一业务领域,适用于全系统、两个及以上业务板块、总部机关(含在京单位)的制度。该层级制度类型包括:原则类制度、实施类制度和执行类制度。 第三层级:板块业务制度。是指规范中国石化某一板块业务,适用于该板块的制度。该层级的制度类型包括原则类制度、实施类制度和执行类制度。 第四层级:企业制度。指由企业根据总部制度制定的实施类、执行类制度或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制定的适用于本单位的制度。企业制度分两种情况:一是管理体系一体化企业的制度纳入一体化管理体系予以落实;二是尚未实行管理体系一体化的企业,作为过渡,企业制度分为实施类、执行类制度两个层级予以落实。 上述通用业务制度和板块业务制度层级中的原则类制度,主要指对规范的业务领域做出原则性管理要求,并需实施类制度或执行类制度进行细化方可落实的制度;实施类制度主要指对业务领域内流程或业务活动进行规范,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制度;执行类制度是指对具体岗位提出工作要求和职责要求,或对业务领域内细化流程做出具体描述,岗位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使用并指导工作的制度。 5
各层级制度与制定依据、适用范围、制定主体的关系及说明如下表所示:
层级划分 界定要素 基本制度 通用业务制度 板块业务制度 企业制度
制定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 总部业务管理要求或
基本制度
板块业务管理要求或落实上位制度 落实总部制度
或根据自身管理要求 适用范围 全系统 全系统/跨业务板块 /总部机关(在京单位) 单一业务板块 单个企业
制定主体 总部 总部职能部门/事业部(管理部) 总部职能部门/事业部(管理部) 企业
对于通用业务制度和板块业务制度,在同一层级内不应有同一制定主体针对同一业务事项制定的多个制度存在,即不应有同一制定主体针对同一业务事项的原则类制度和实施类制度以及执行类制度并存的情况。 总部职能部门可针对全系统、业务板块制定本专业范围内的原则类制度、实施类制度和执行类制度;事业部(管理部)可针对本板块制定业务领域内的原则类制度、实施类制度和执行类制度;企业可根据总部制度要求,或者企业实际,制定本企业实施类制度和执行类制度。 6
各层级制度与管理对象、制度联动要求关系如下表所示。在制度分层划分原则下,各层级制度应参照下表所示条件及要求进行制定或修订。 7 层级划分 基本制度 通用业务制度 板块业务制度 企业制度 参照标准
制度类型 原则类 实施类 执行类 原则类 实施类 执行类 实施类 执行类
适用范围 •全系统通用 •全系统通用/跨业务板块 •全系统通用/跨业务板块 •全系统通用/跨业务板块 •适用于业务板块或部分企业 •适用于业务板块或部分企业 •适用于业务板块或部分
企业
•适用于单个企业 •适用于企业/
作业单元/岗位
管理对象 •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价值观、行为准则等 •对某专业领域或某专项业务做出原则规定 •规范某业务领域或某专项业务 •管控深度到达事业部/企业 •规范某业务领域或某专项业务 •管控深度到达企业部门或岗位 •对某业务领域或某专项业务做出原则规定 •规范某业务领域或某专项业务 •管控深度到达企业 •规范某业务领域或某专项业务 •管控深度到企业部门或岗位 •规范某业务领域或某专项业务 •管控深度到达企业/作业单元
•规范某业务领域或某专项业务 •管控深度到达企业部门/岗位
制度联动 要求
•需要事业部(管理部)制定相应的实施类制度或执行类制度 •或需要企业制定相应的实施类、执行类制度 •需要事业部(管理部)制定相应的执行类制度 •或需要企业制定相应的执行类制度 •对于职能部门制定的原则类制度,需要事业部(管理部)制定相应的实施类或执行类制度 •或需要企业制定相应的实施类、执行•对于职能部门制定的实施类制度,需要事业部(管理部)制定相应的执行类制度 •或需要企业制定相应的执行类制度 8
类制度 9
(三)按照制度分类分层,设计标准化制度模板。 根据制度类别和层级,参照国家标准,借鉴国际同类企业经验,并结合中国石化实际设计标准化制度模板,包括原则类、实施类、执行类3个主要模板和3个衍生模板。每个模板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必填项目,主要体现制度管理要件和形式要件;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体现制度的具体要求,可根据实际管理需要编写。 标准化制度模板的构成要素如下表所示: 要件 模板要素 基本内容
形式要件
制度名称 根据制度内容、约束对象等确定名称 制度编号 统一由制度归口管理部门按一定规则给每个制度编号 制度文号 根据办公厅的发文规则确定制度文号 制度版本 根据制度生成与修订记录确定版本号 表述样式 参照GB/T 1关于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内容要件 目的、依据 及范围 明确制定目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约束对象 责权部分 明确制度涉及的管理体制/模式或部门/岗位职责权限 规范部分 明确制度规范的相关流程、业务活动内容与管理控制要求 监控部分 明确制度涉及的监督与检查对象、方法、标准与奖惩办法 附录部分 生效日期、废止说明、附录、相关表单等
管理主办部门 立项及起草部门 审核部门 会签部门、审核部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