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2011年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课后练习题(中级B 第四章 统计过程控制)一、单选题1.控制图的第一类错误是指( )。
A .错误使用判异准则B .过程异常,但点子排列未显示异常,判稳C .选择过程质量特性值不合适D .生产正常,但点子偶然出界,判异2.在过程处于稳态下,由于控制图打点出界,从而判断过程异常,则( )。
A .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为αB .过程无偶然因素存在C .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为1-αD .发生了第二类错误3.控制图是( )进行测定、记录、评估和监查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
A .计量检测系统B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执行情况C .质量体系运行D .过程质量特性值4.合理子组原则指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要求( )收集一个子组的样品。
A .尽可能长时间内B .尽可能减少成本地C .尽可能短时间内D .尽可能节省取样时间5.计算均值极差图通常是( )。
A .先作均值图,等均值图判稳,再作极差图B .先作均值图,再作极差图C .先作极差图,等极差图判稳,再作均值图D .同时作极差图和均值图6.休哈特控制图的实质是( )。
A .查明因素B .区分合格与不合格C .控制过程D .区分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7. 控制图统计量的数据属于正态分布,当样本大小大于10时,一般应用的控制图为( )。
A .x R -B .x s -C .Me-RD .X-Rs8.控制图上的点子连续10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C 区中,则可以认为( )。
A .过程能力已满足要求B .过程能力未满足要求C .过程判异D .过程判稳9.过程能力指数反映了( )。
A .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B .过程加工质量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程度C .产品的技术要求D .企业产品的控制范围10.控制对象为铸造件上砂眼数、机器设备的故障次数时应选用( )控制图。
A . S X R -B .C C .pD .np11.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即稳态,其( )。
A .过程的不合格品率只有0.27%B .过程只有偶因而无异因产生的变异状态C .过程既有偶因也有异因产生的变异状态D .过程只有异因而无偶因产生的变异状态12.某种绝缘材料规定其击穿电压不低于1000V ,测得样本均值为3700V ,样本标准差为1000,则该过程能力指数为( )。
A .1B .0.9C .1.33D .0.6713.当过程能力指数Cp 为1.33时(分布中心和规范中心重合),意味着总体标准差σ和规范界限T 的关系为( )。
A .σ=T/12B .σ=T/10C .σ=T/8D .σ=T/614.控制图统计量的数据属于泊松分布的常用控制图有( )。
A .x R x s --、B .c u 、C .Me R Rs --、X D.p np 、15.“6σ控制原则”情况,要求过程能力指数( )。
A .越大越好B .达到1以上C .达到1.33以上D .达到2或2以上16.P -为( )图的下控制界限。
A .np B .p C .u D .c17.用25个样本绘制均值极差控制图,每个样本量为5,计算出33.6, 6.2,x R ==2430.577, 2.115,0A D D ===,今采集了一个样本,观测值为36、43、37、25、38,则该样本( )。
A .均值和极差均在控制限内B .均值和极差均不在控制限内C .均值不再控制限内D .极差不在控制限内18. 对于6σ控制方式,其过程均值无偏移情况下的不合格品率为60.00210⨯,即等于( )。
A .0.2ppm B. 2ppb C. 2ppm D. 0.2ppb19. 过程中存在固有的,对质量影响微小但难以消除的因素( )。
A .通常造成控制图中的点子在界限内随机波动B .通常造成控制图中的点子在界限内排列异常C .说明过程能力指数满足了质量要求D .是过程控制的重点因素20.局部问题的对策主要指:( )A .由偶然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可由过程人员负责处理B .由异常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其改善耗费资金大,需由过程人员负责处理C .由异常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其改善耗费资金大,需由高一级管理人员决策D .由异常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可由过程人员负责处理21.C PL 表示( )A .无偏移上单侧过程性能指数B .无偏移上单侧短期过程能力指数C .无偏移下单侧短期过程能力指数D .无偏移下单侧过程性能指数22.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中子组大小国际推荐( )A .2或3B .4或5C .5或6D .不规定23.P 系列的过程性能指数( )。
A .指短期过程能力指数B .指长期过程能力指数C .是稳定状态条件下的过程情况D .不能反映当前的实际状态24.Cpu 表示上单侧过程能力指数,当过程均值大于或等于上公差限时,( )。
A .Cpu 为零,不合格品率大于或等于50%B .Cpu 小于零,不合格品率大于或等于50%C .Cpu 大于零,不合格品率大于或等于50%D .Cpu 为零,不合格品率小于或等于50%25.国际GB/T4091-2001规定了8种判异准则,其中准则8为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C 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原材料不合格B .工具逐渐磨损C .测量后读数不准确D .数据分层不够26.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可以用来判断( )。
A .产品合格与否B .过程能力指数是否满足技术要求C .过程中心与技术要求中心是否发生偏移D .过程是否稳定27.贯彻( )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与精髓。
A .预防原则B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C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D .产品质量检验28.如果生产过程尚未充分稳定,( )。
A .不能使用控制图B .此时采用控制用控制图有助于将非稳态过程调整到稳态C .此时采用分析用控制图有助于将非稳态过程调整到稳态D .此时采用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都可以29.统计过程控制的重点是对过程的( )进行监控,一旦发生,就应尽快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A .偶然波动B .异常波动C .设备运行状态D .不合格品30.统计过程控制的目标是( )。
A .保持过程质量水平稳定B .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C .对工艺纪律的检查和控制D .优化产品的性能和指标31.当控制图的质量指标为不合格品率或合格品率时,控制图应选( )。
A .x R -图B .x s -图C .p 图D .c 图32.制作控制图时,样本数据应( )。
A .随意抽取B .从过程中挑选获得C .选择过程首件和末件D .按照合理子组原则随机抽取33.某传呼台采用SPC ,统计量为“每小时平均差错数”,适用控制图为( )。
A .p 图B .np 图C .c 图D .u 图34.x s -图适用于( )控制。
A .计件型统计量B .计量型统计量C .计点型统计量D .上述全对35.当采用np 控制图时,数据样本( )。
A .大小应保持不变B .大小可以不同C .越小越好D .上述都不对36.在使用p 控制图时,增加子组的样本量,会使( )。
A .不合格品率提高B .控制域变窄C .控制限保持不变D .控制中心发生偏移37.合理子组原则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收集一个子组的样品,主要因为( )。
A .尽快计算不合格品率B .尽快绘制出控制图C .希望节省取样时间D .尽量缩小组内差异38.过程能力是指( )。
A .过程生产率B .过程加工的质量能力C .过程所能达到的技术指标D .过程维持正常工作的时间长短39.统计控制状态是指( )。
A .过程中只有偶然波动,而不存在异常波动的状态B .过程中只有异常波动,而不存在偶然波动的状态C .对过程采取了统计监控40.一批砝码,平均重量为50g ,标准差为0.01g 。
(1)据此估计,重量在49.97g 至50.03g 之间的砝码约为( )。
A .99%B .99.73%C .95%D .98.7%(2)若允许误差为500.01g ±,则此批零件合格率约为( )。
A .68.3%B .95%C .99.7%D .50%41.一批机械装置,其出厂噪声声压级允许值≤85分贝,实测平均值为82分贝,标准差为1分贝。
则过程能力指数PU C 为( )。
A .0.67B .1C .1.33D .1.6742. 从SPC 的角度看,一个合格的过程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
A. 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B. 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C. 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并具有足够的过程能力D. 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但过程能力不足43. 生产过程中要控制每个铸件上的砂眼数,可选用的控制图是( )。
A. X R -控制图 B. p 控制图C. u 控制图D. np 控制图44. 当X R -控制图与X s -控制图的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 )控制图的结果为准。
A. X R - B. X s - C. s x R - D. Me R -45. 过程能力指数1.0 1.33p C ≤≤表示( )。
A. 过程能力不足B.过程能力充足C. 过程能力严重不足D.过程能力过高46. 在解释P C 和pk C 的关系时,正确的表述是( )。
A. 规格中心与分布中心重合时p pk C C =B. pk C 总是大于或等于P CC. P C 和pk C 之间没有关系D. pk C 总是小于P C47.统计过程控制主要包括( )两个方面的内容。
A .应用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B .利用控制图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和评价过程质量C .评价过程性能和评价过程能力D .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技术控制状态和评价过程性能48.若产品质量特性的均值μ与公差中心M 不重合,当|μ-M|增大时,( )。
A .不合格品率增大,Cpk 增大B .不合格品率增大,Cpk 减小C .不合格品率减小,Cpk 增大D .不合格品率减小,Cpk 减小49.若以UCL=μ+2σ,CL=μ,LCL=μ-2σ建立控制图,记α为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β为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则与常规控制图相比,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α增大,β增大B .α增大,β减小C .α减小,β增大D .α减小,β减小1.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对过程进行分析并建立控制标准B .对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C .对过程进行维护和改进D .对过程进行全数检验2.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下,则( )。
A .生产也是最经济的B .没有不合格品C .过程的变异最小D .对产品的质量有完全的把握3.下列控制图属于泊松分布的是( )。
A .pB .npC .CD .u4.分析用控制图主要分析:( )A .所分析的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B .过程中反映产品质量的所有点子是否都在控制界限内C .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是否稳定D .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是否满足要求5.国际GB/T4091-2001规定了8种判异准则,其中准则1为一点落在A 区以外,通常( )A .在3σ原则下,准则1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0.027B .在3σ原则下,准则1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0.0027C ,还可以对过程中单个失控做出反应D .在许多应用中是唯一的判异准则6.对于双侧公差,过程能力指数p C 为T/6σA .其中T 是技术公差的幅度B .其中σ是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总体标准差C .其中σ表示过程能力D .其中σ估计必须在稳态下进行7.当过程处于稳态,计算过程能力指数时,若总体标准差未知时,可用( )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