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文学翻译
书评人:
中西方翻译理论都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中西方美学各自的主要特征都对各自译论的
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文与质的统一观是中国传统译论的主流,中国传统译论不仅借
鉴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思想和审美范畴或形态,还沿用了中国古代美学的方法论。然
而,多年来,中国的翻译研究虽然借用了美学的理论理想和审美范畴,却多停留在用于
译论的表述上。一旦涉及翻译批评,尤其是文学翻译研究,主要还是以从语言文学的角
度研究为主,重点对比原文与译文在语言处理上的优劣高下,很少有人从美学角度系统
地进行比较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奚永吉的新著《文学翻译比较美学》就填补
了这一空白。
作者奚永吉曾在1992年出版过一本《翻译美学比较研究》,是我国首部翻译美学专
著,他从语言美、想象美和风格美三个方面论述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因素。1995年,台湾
出版了刘宓庆的《翻译美学导论》,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中国译学的特殊
意义,构建现代翻译美学的基本框架。奚永吉的这部新作是我国第三部翻译美学专著,
比起前两部来,又有很大的突破,作者不再简单地罗列评价一些文学翻译作品的美学因
素,也不大量阐述美学理论。而是“力求从比较美学的角度,立足于本国古今文论、诗
论、曲论、画论中的美学原理,力求将此书写成一部论述文学翻译比较美学而不是评述
翻译优劣的书”。
这使人想起比较文学中的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的翻译研究就不局限于某些语言现象的
理解与表达,也不参与评论其优劣,而是把翻译文学作品作为既成事实加以接受,不对
其进行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判断,而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文学交流、影响、接受、传播等
问题的考察与分析。文学翻译的比较美学研究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不拘泥于表层结
构和形态,不注重译作语言质量之高下,而是对译品所蕴含的代表不同文化系统的审美
特征,乃至于对不同国家和民族所持有的不同审美理论和思维方式做出美学价值上的判
断,以探索其审美本质和规律。该书作者从美学角度,对文学翻译进行跨文化、跨时代、
跨地域的比较美学研究,即对同一原著的中外译者与译品、对同一原著的不同时代的译
者与译品、对同一原著的不同地域的译者和译品进行比较。例如,对莎士比亚和曹雪芹
的作品翻译进行美学比较,对萧乾和金隄所译《尤利西斯》进行审美比较等,从语言、
文体、艺术性等各个方面对文学翻译所涉及到的美学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研究。作者
以80余万言的篇幅告诉我们:研究文学翻译、研究翻译理论,可以换一个角度、换一
种方法,不再单纯评价译品的优劣高下,而是将各类译品作为审美对象,从美学角度进
行鉴赏、品味、对比、分析,使文学作品及其译品所蕴含的美学因素及其价值得到淋漓
尽致的揭示,使读者在研读文学翻译作品的同时,充分领略原作与译作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