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城管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城市 智慧城管)

智慧城管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城市 智慧城管)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项目概况 (5)1.1 项目情况 (5)1.2 城管局概况 (5)1.3 项目政策背景 (5)1.4 项目建设背景 (6)1.5 现有系统概况 (6)1.6 项目建设意义 (6)第2章设计原则和技术原理 (8)2.1 方案设计原则 (8)2.2 功能配置原则 (9)2.3 相关技术原理简单介绍 (9)第3章用户需求 (10)3.1 需求梳理 (10)3.2 建设目标 (11)3.3 项目建设内容 (11)第4章方案配置和功能配置 (14)4.1 平台架构配置 (14)4.2 硬件终端配置 (14)4.3 功能元素介绍 (15)4.4 软件终端配置 (16)第5章智慧城管可视化平台 (18)5.1 视频综合管理平台 (18)5.2 单兵执法子系统 (20)5.3 执法记录仪子系统 (22)5.4 执法车取证子系统 (24)5.5 无线布控球子系统 (26)5.6 固定点视频监控子系统 (28)5.7 无人机巡检子系统 (29)5.8 人脸识别子系统 (32)第6章智慧城管基础业务系统建设 (32)6.1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32)6.2 监督受理子系统 (33)6.3 协同工作子系统 (34)6.4 综合评价子系统 (35)6.5 应用维护子系统 (35)6.6 地理编码子系统 (36)6.7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37)6.8 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 (38)第7章智慧城管拓展业务系统建设 (41)7.1 GPS车辆监控管理子系统 (41)7.2 园林监控管理子系统 (42)7.3 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 (43)7.4 井盖定位管理子系统 (44)7.5 路灯智能照明控制子系统 (45)7.6 噪音监测子系统 (46)7.7 河涌管理子系统 (47)7.8 燃气监测子系统 (48)第8章智慧环卫系统建设 (51)8.1 环卫设施管理子系统 (51)8.2 中转站管理子系统 (52)8.3 环卫车辆监管子系统 (54)8.4 环卫人员监管子系统 (57)8.5 作业质量考核子系统 (58)8.6 环卫场站出入口管理 (61)8.7 环卫作业车辆视频监控 (62)第9章智慧城管业务流程系统建设 (63)9.1 组织架构 (63)9.2 工作流程建设 (65)9.3 综合考评机制建设 (66)第10章备选功能汇总............................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流动式视频监控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 佩戴式人脸识别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 无人机巡检城管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井盖定位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路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 流动式噪音监测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8 河涌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9 燃气管道、燃气储罐站监测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0 出租屋门禁统一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 管理成效考评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 垃圾压缩站点气味监测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 古树木、历史景观电子化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1章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及成本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项目概况1.1 项目情况本次项目为“大朗智慧城管建设项目“,位于东莞市大朗镇。

大朗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位于东莞市中南部,总面积118平方千米,辖12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

户籍人口6.7万人,常住人口32万人。

1.2 城管局概况大朗城管局作为市城市综合管理分管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城市管理、经营、宣教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定管辖区域内的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燃气、桥梁、户外广告、城市照明、生活垃圾和余泥渣土处理、房屋征收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分设综合执法支队、监督考评科、指挥调度科、宣教信息科、桥梁管理科、燃气科、市容环卫科、园林绿化科、市政科、法规科、人事科、办公室等部门。

1.3 项目政策背景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层面首次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指导意见》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明确指出制定执法执勤用车、装备配备标准,增加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装备、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智慧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

综合利用各类监测监控手段,强化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气供电、防洪防涝、生命线保障等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管理分析,加快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档案信息化建设。

依托信息化技术,综合利用视频一体化技术,探索快速处置、非现场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提升执法效能。

1.4 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城管局在城市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切实改善民众居住环境,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但在管理过程中还是面临以下四大问题:信息滞后,缺乏技术手段,管理被动后置;管理点多面广,难以点面兼顾,投诉多、曝光多;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缺乏长效机制;管理范围不清,多头管理、范围交叉、相互推诿、缺乏联动等现象。

1.5 现有系统概况在管理方式上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模式,综合方式运用不够在手段上主要依赖传统手段,先进技术运用不够在管理监督上除了行业自我监督外,主要是民众投诉、媒体曝光,缺乏主动的、全面的、及时的监督。

1.6 项目建设意义政治意义政府从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切身的利益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为切入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创区域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落实专业部门的工作责任,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管理问题,建立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

◆经济意义管理效率提高,节约了各方面的成本和资源,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为民众、从业人员和经营者带来了社会福利增量社会公共管理、服务环境得到改善,引来更多的城市居民和企业入驻,增加政府的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社会意义逐步改善城市环境,城市环境状况极大改善,政府的办事效率提高,民众参与度提高,民众对政府工作更加满意。

同时,促进了城市生活环境和投融资服务环境的改善,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提高了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

如共享数据库的建设和网上办公的推进;政府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带动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应用,从而推动了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水平。

第2章设计原则和技术原理2.1 方案设计原则◆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城管局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时,使用较为成熟、先进的技术,技术上能保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落后。

同时,在保证实现系统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价廉物美、技术成熟、质量可靠的技术,不盲目追求技术的超前,使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系统性原则所设计的系统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多种网络协议和多种软硬件平台,充分利用现有投资,在设计的各子系统之间实现资源、设备等的共享,同时系统应符合国际、国内所制定的各项标准,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预留标准化接口,以满足将来的发展、信息共享、功能扩展和升级的需要,避免投资的重复和浪费。

◆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可靠性和安全性体现在设备安全可靠、数据安全可靠、网络安全可靠和软件安全可靠。

因此要求系统必须具备自检功能和故障冗余容错功能,同时要有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方案、完善的路由策略,注意防雷、防静电、防断电等防护措施。

系统中设计配套的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智能性原则智能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的处理能力、事件和故障处理的准确性、事件处理的深度、故障反应和处理的快速性等方面,因此要求系统在处理常见故障时能及时、准确地调用备份资料或使用备用设施,保障系统的不间断正常运行。

在处理常规事件时,能体现出自动化、智能化、高速度和高效率;在处理复杂、敏感、影响力大的事件时,系统的综合协同调度指挥能力要能与之适应。

◆科学性原则综合管理系统的现代化体现在系统的科学性之上。

因此,要求建立公安信息的各类数据库(包括专家库、智能库、各类案件信息数据库等)。

◆实用性原则考虑到现有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系统应提供规范的人机交互环境,操作使用和日常维护要简单方便。

系统建成后,工作人员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

2.2 功能配置原则以城管实际历史管理需求为主、以群众迫切待解决的需求为主、针对大朗镇目前城市管理难题为主、大量采用技术手段进行管理为主。

2.3 相关技术原理简单介绍◆终端定位技术:4G、WiFi、RFID、GPS、蓝牙◆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前端拍摄的静态图片,与数据库内的人脸库进行对比,识别◆流动式视频监控技术:整套监控设备打包成一体设备,可以重复、移动使用◆移动传输技术:利用无线传输技术,通过无线方式在室外传输信息信号◆传感器采集技术:烟雾采集、气味采集、水位监测器、压力监测器,通过将物理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录入系统。

◆智能照明控制技术:通过控制模块和继电器,用低压安全电流驱动照明回路定时定量进行开和关◆门禁一卡通技术:由读卡器、磁力锁、出门按钮组成,限制人员出入,确保安全第3章用户需求3.1 需求梳理以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依托,融合RFID物联网、3G/4G通信、空间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区域管理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等多项前沿技术,探索新区城市管理的感知性,提高智能化、自动化在城管业务中的应用,实现市理数字化、网络精细和空间可视。

智慧城管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基于“大城管”核心管理理念,着眼于智能分析、智能管控以及智能处理的建设思路,以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大功能为主体的建设的框架,综合利用各类监测监控手段,强化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气供电、防洪防涝、生命线保障等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管理分析,加快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档案信息化建设。

依托信息化技术,综合利用视频一体化技术,探索快速处置、非现场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提升执法效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