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生物学科高二年级10月测试
一、选择题(共45题,1-30每题1分,31-45每题2分,共60分)
1.有关反射弧说法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
C.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的传导方式相同
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骨骼肌是反射弧的效应器
B.该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a→b→c→d
C.当b处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D.若剪断d处,刺激a处,则c处能形成痛觉骨肌
3.已知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能释放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引发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脑啡肽
B.神经元c兴奋会释放脑啡肽从而引起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
C.a与脑啡肽结合的受体和b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不同
D.两种递质均引起图中突触后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乙酰碱
4.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C.某种药物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能产生并传导兴奋
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C.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
D.兴奋在反射弧上双向传导和传递
6.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机体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与胞外Na+内流有关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所有的动物都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生命活动
8.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D.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一直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
9.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Ⅱ、Ⅲ、Ⅳ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只能从内环境进入细胞,而不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渗透压下降
C.Ⅲ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D.Ⅰ是产热的主要器官,Ⅳ是散热的主要器官
10.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Na+、Cl-、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水平衡的调节与下丘脑无关
C.体内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下丘脑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参与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1.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乙酰胆碱酯酶、血浆蛋白和消化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
1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液体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该液体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酸碱缓冲物质有关
C.该液体环境中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之间均可直接相互转化
D.该液体环境的稳态被打破,必将引起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13.对人体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的CO2不能作为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
B.内环境稳态调节只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C.兴奋的正常传导和传递都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
D.ATP的合成与水解均可发生在内环境中
1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调节物质类如:抗体、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B.营养小分子类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C.有机大分子类如:血浆蛋白、mRNA、胰岛素等
D.细胞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
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构成
B.溶解在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氧气的浓度是相同的
C.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可以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D.内环境的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1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H稳态的维持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共同参与
B.体温的动态平衡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既需要机体调节,也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和配合
D.各种离子的量在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趋于相等
18.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氨基酸
B.肝糖原
C.生长激素
D.K+
1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体不会患病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明显下降
C.骨髓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0.如图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葡萄糖、蛋白质、尿素在乙中不能全部找到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 NaHCO3能与乳酸反应,使乙的pH维持在7.35~7.45
2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冲动的传导与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递神经冲动的递质最可能是一种糖蛋白
B.神经冲动的传导与传递主要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C.静息电位数值变小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
D.突触间隙中Na+浓度增加,冲动传导时动作电位绝对值减小
22.下列关于人体缩手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从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的传递是单向的
B.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经胞吞进入效应器
C.扎指血时大脑皮层可抑制缩手反射弧的活动
D.看到仙人掌后缩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3.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K+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
B.血液中Na+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增强
C.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元传入屈肌后使之舒张从而完成膝跳反射
D.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元传入伸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跳反射
24.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递质
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D.参与该过程的神经元均兴奋
25.乙酰胆碱(Ach)属于兴奋型神经递质,研究发现肌无力综合征是由于自身抗体破坏钙离子通道导致乙酰胆碱释放减少引起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的受体可分布在胞体或树突膜上
B.肌无力综合征说明自身的抗体也可能攻击自身的成分,从而机体患病
C.若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则导致中毒动物肌肉持续收缩
D.分解乙酰胆碱产生的乙酰被突触小体吸收利用,说明神经递质能够重利用
2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能产生并传导兴奋
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C.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
D.兴奋在反射弧上双向传导和传递
27.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液和血浆④淋巴液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8.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从B液中可提取到红细胞
B.人体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
C.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中的液体
D.结构1和结构2的细胞所处内环境相同
29.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碳酸氢盐的形成
C.麦芽糖的水解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30.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
A.组织液增多,淋巴液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液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液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液减少
3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的相关内容依次是(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细胞外液
32.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DNA聚合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3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岛素④激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
B.③④
C.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