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发达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在材料中得不到体现,排除B项;
C项所述只符合部分信息,排除;
就材料看,经济是国际交往的重要领城之一,但是得不出D项所述。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朝统一后,削弱了突厥,与中亚诸国和波斯建交,又与东南亚国家及日本交往。隋朝灭亡,对外关系中断。唐朝统一后,平定了突厥,建立了安北、单于等四大都护府,在越南北部设安南都护府,在辽东和朝鲜北部设安东都护府,并与吐蕃建立了友好关系,奠定了中外关系发展的基础。对外关系逐渐恢复。此外,天竺(印度)、大食(阿拉伯)、拂菻(拜占庭)、骠国(缅甸)等国家也与唐朝交往。安史之乱后,对外关系发展陷于停顿。吐蕃乘机攻占河西、陇右、安西、北庭,阻断了中西交通。唐朝后期,中外关系处于收缩状态。
【答案】
C
【考点】
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题的关键是“1956年”“集体农庄报喜代表团”。
【解答】
根据材料中的“1956年”“集体农庄报喜代表团”可知,材料是关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很大成效,农业生产得到发展,C项正确;
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发生在1952年底已完成,排除A、D两项;
C.晋楚为争夺王室而斗争D.两份文献所述不是同一事件
【答案】
B
【考点】
宗法制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结合西周的宗法制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B项中两则材料的区别在于拥立携王者不同,但在幽王之后有携王之立是可以确认的,携王是由王之弟,因此B项正确;
就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哪个更为可信,排除A项;
美苏争霸是在二战结束后,排除A项。
“枯竭”之说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虽然材料体现的是工人和知识分子的活动,但危机的受害者并不是仅有工人和知识分子,故排除D。
12.
如表是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
1945年12月
1947年10月
1949年8月
1950年11月
1951年7月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材料无关于民族气节的信息。排除B项。
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看,社会经济不景气,排除C项。
材料所述现象是艺术家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排除D项。
8.如图是速写《毛主席指出了光明大道》(1956年)。该作品说明()
A.土地改革受到农民大力支持B.“浮夸风”现象出现
C.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发展D.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C.要重视汉赋史料价值D.织机的落后制约着丝织业发展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关于汉代丝织工具的实物和文献资料相对匮乏,而文学作品汉赋中对此有所涉及,并能够得到一定印证。因此对这类资料应予以重视,C项正确。
A项所述只符合材料中的织物情况,故排除;
C.资本主义生命力日益枯竭D.仅工人和知识分子遭危机之害
【答案】
B
【考点】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解析】
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主张学习俄国”。
【解答】
材料所述时间处于经济危机期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优势予以认可,B项正确。
——摘编自张维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新中国明确宣布:不承认旧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凡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国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对外关系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作为根本目标。在毛泽东、邓小平等亲自领导下,对外关系取得了伟大成就,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倡导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C.强调满足个人名利之心D.强调提高君主服务能力
【答案】
A
【考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关键信息是:儒者之学,经纬天地。
【解答】
A材料体现出黄宗羲对儒学治世晶格的提倡。这对鼓励人们为国家民族做贡献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社会发展,A项正确。
这种思想同先秦儒学关注现实,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自己主张的做法一致,排除B项。
【解答】
根据材料中的“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来捣乱”可知,D项正确;
当时,掀起尊孔复市逆流,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思想文化是符合实际的,排除A项;
材料所述是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排除B项;
C项所述错在“彻底”,排除。
7.吴湖帆在1930年刊登的润例中表示“市招不书”以示清高,但上海沦陷后,他却为银行商号书写招牌。1940年甚至表示愿为来客撰写寿文、墓志,并依字数明码标价。这说明()
材料是对立携王之事的不同记载,但是材料并未有晋楚两国参与的信息,排除C项;
D项所述明显错误,排除;
2. “编户齐民”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中,被国家统一编入户籍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同样担负赋役的居民。这一制度的实施()
A.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
C.旨在掌握人口真实情况D.增强了封建国家的财力
ABD均与洋务运动不符,排除。
6.陈独秀指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此论述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完全脱离实际B.无产阶级强烈的政治诉求
C.广大民众思想的彻底解放D.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坚决反对
【答案】
D
【考点】
新文化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B项所述不符合实际,尽管资料相对不很丰富,但是仍然有事实基础,故排除;
材料所述反映出今人对汉代高级织机的了解相对较少,而不是汉代织机落后,排除D项。
故选C。
4.黄宗羲对儒学品格作了重新赋予,认为“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要由豪杰之士来承担,呼吁豪杰之士树立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这种主张()
A.利于切实推动社会发展B.冲破了先秦儒学的束缚
【答案】
C
【考点】
洋务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为解决燃眉之急,先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设备等,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认为只要船坚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
【解答】
材料所述是洋务运动,虽然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政府维护自己统治的能力,但是它开启的中国的近代化与清胡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不相容的。此后,近代化生产方式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辰为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做着准备,C项正确;
材料所述是拥有公民权的人的范围的扩展,而不是公民权的内容的扩展,排除B项。
材料所述与万民法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10.勒费弗尔说,“传统主义者把法国革命和理性主义等同起来”,甚至“人们一般把法因革命理解为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产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理性主义加速了革命到来B.启蒙运动主要是政治运动
(1)原因:国家独立;正确的方针政策;领导人重视;从中国和世界人民利益出发等。
特点:建立在新的平等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主权意识;以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为重要目标;建交国众多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解析】
(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2)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摘编自唐培吉《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原因及其外交特点。
【答案】
(1)状况:对外关系发展曲折,具有阶段性;交往国家以亚洲特别是邻近国家为主(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影响因素:国内政治状况;朝代更迭;边疆状况;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等(其他答案有理亦可)。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
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A.国际社会的法制化B.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事务
C.国际社会保护弱者D.经济是国际交往主要内容
【答案】
A
【考点】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国际社会签订的协定公约具有法律效力,各领域的公约协定的出现,反映出法制化的发展,A项正确;
【答案】
A
【考点】
古代赋税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关键信息有:被国家统一编入户籍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同样担负赋役的居民。
【解答】
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编户齐民能够是国家掌握人口的真实情况,为征发赋役等提供基础,这反映出国家治理能力的加强,A项正确。
编户齐民本身不会加重民众负担或增强国家财力,排除BD两项。
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48分)
1.晋人著古本《竹书纪年》说携王是虢公翰立之于携。清华楚简《系年》说“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虢公翰立携王更为可信B.周王传承存在兄终弟及现象
革命的发生能够体现理性的价值,但是D项所述将理性价值完全归结于革命,则有失偏颇;